表见外观事实具体化研究

时间:2022-04-27 03:35:42

表见外观事实具体化研究

[摘 要] 抽象的表见制度导致实践中该制度的适用弹性过大,表见制度的具体化便成为当务之急,而具体化的核心是表见外观事实的具体化。以表见类型划分为基础进行表见外观事实的类型化,和以表见制度的理念即外观主义为基础进行价值补充,是具体化表见制度的两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 表见外观事实;类型化;价值补充

[中图分类号] DF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2-0184-03

[作者简介] 王 ,湛江师范学院讲师,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民法。(广东 湛江 524048)

能够改变被人与第三人之间法律关系的并不限于有权,无权限的同样可能具有相应效力,我国《合同法》第49条规定的表见即为适例。不过,由于《合同法》第49条的规定过于抽象和单行法的阙如,导致《合同法》实施后表见制度的适用过于弹性,进而有损表见制度的稳定。因此,表见制度具体化研究便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表见是指“人之虽无权,但有可使相对人误信其有权的事由,因而法律强使本人(名义上的被人)对于无过失的相对人承担被人责任的无权”。表见制度是外观主义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类型,外观主义的核心思想在于“公示于外表之事实,纵与真实的情况不符时,对于信赖该外表事实,而有所作为之人,亦加以保护,以维持交易之安全”。因此通常认为构成外观主义法律关系需要两个核心要件,一为外观事实,二为相对人的合理信赖。由于合理信赖的对象即外观事实,因此在认定外观主义法律关系时,外观事实是否存在便成为判断关键。具体到表见的认定上,表现为判断人是否具有表见权限的外观事实。因此,表见制度具体化研究的核心便是表见外观事实的具体化研究。

一、表见外观事实具体化方法之一 ――类型化方法

表见外观事实即外表授权,又称为“表面授权”、“表见授权”、“外部授权”等等。因表见外观事实或外表授权在表见中的核心地位,使得表见外观事实已成为划分表见不同形态的标准,如有学者认为表见可以分为三类:1.有授权表象的表见,即基于某种原因呈现授权之表象,而实际上并无授权的表见。2.有未越权表象的表见,即实际授权小于授权表象时发生的表见。3.有权延续表象的表见,即权已消灭,但有权继续存在之表象。这种划分依据的即是表见外观事实的不同形态。要想具体化,必先类型化,因此学者对表见类型的划分,对司法实践中具体化表见外观事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表见制度的利益考量基准在交易安全,但与被监护人的利益相比,具有绝对服从性,因而法定情形下无表见适用的空间,表见是意定情境中的特有制度,所以被人的表示就成为产生表见外观事实的重要原因,表见外观事实类型化问题也就可以更进一步明确为被人的哪些表示可能成立外部授权?

无论有权还是表见都有赖于被人意思表示的客观存在,只不过该意思表示在有权中是向人作出,而在表见中是向第三人作出而已。 授予权的意思表示是需受领的意思表示,只有向人做出才发生授权的法律效力,向第三人或不特定的公众做出,仅具有通知的意义,不发生授权的法律效果。但被人的授权通知导致了实际授权的表见,这种授权通知因而也就被称为表见授权表示。对第三人作出的意思表示可以由被人亲自作出,也可经由包括人在内的其它任何人,或通过在媒体广告的方式作出。对于授权表示和表见授权表示如何界定,美国《法重述》提供了可兹参照的立法材料。

美国《法重述》相关条款的词句自身并没有界定“表示”这一术语,但是评注作了界定。第8条的评注二说明:“被人的表示可通过标志、广告、授权人表明其已被授权,或通过持续雇用人的方式,直接向第三人做出,也可向社会公众做出。”《法重述》第27条题为“表见权限的成立”,更进一步规定被人必须“对传递给第三人的意图使第三人相信人被授权为其行为或认识到他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这种相信的信息负责”,《法重述》第27条评注a之104指出:第三人获取的信息可通过信件、言词、人的经授权的陈述、文件或其它证明被人授予人权限的标记等方式直接来自于被人,或来自于通过许可的通讯渠道获悉人的权限的其它人。同样,正如实际授权的情况,表见权限也可能通过任命某人担任某一通常公认负有相关职责的职务,如经理或财务总监的方式成立……。

上述评注说明,能够导致表见权限产生的表示具体体现为:1. 第三人获取的信息可通过信件、言词、人的经授权的陈述、文件或其它证明被人授予人权限的标记等方式直接来自于被人,或来自于通过许可的通讯渠道获悉人的权限的其它人。2. 表见权限也可能通过任命某人担任某一通常公认负有相关职责的职务,如经理或财务总监的方式成立……。尽管美国有大量判例同时表明,不能仅仅因为人占据着被人机构中的高位而成立表见权限,如Richardson v. Taylor Land & Livestock Co.(25 Wn.2d 518, 171 P.2d 703 ,1946 )和Betz v. Tacoma Drug Co.(15 Wn.2d 471, 131 P.2d 183 ,1942)案中的公司董事长;Corn Belt Bank v. Lincoln Sav. & Loan Ass'n(119 Ill. App. 3d 238, 245, 456 N.E.2d 150, 156 ,1983 )一案中的首席执行官和副董事长,但是,若借助于雇佣关系而有实际存在,仍足以支撑起第三人信赖的合理性,并从而导致表见的成立。3.担任某个职务通常会被授予权限,而不知道该特定人的权限受限。4.人依照指示代表被人行事,或者人或其它人散布人代表被人的信息,而被人不加阻止,从而在一定范围造成人有权限名义的,对知悉这一名义的人来说,人成立表见权限。5.知道某持续受雇的人所从事的工作的第三人有理由相信,至少在未来一定期间内仍有权限从事该工作,并且该表见权限持续至第三人知悉或被告知该人不再有权限为止。

结合上述美国《法重述》对表见授权表示的具体分析以及大陆法学者对表见类型的划分,被人的表见授权表示以及主要由此引发的表见外观事实具体包括:

(一)实际授权表象。

人自称获得了授权的表示称为人的自身授权表示,自身授权表示通常不构成表见的外部授权,但若结合有其他因素足以使相对人做出表见授权的合理推论,可以成立表见,如人或其他人散布人被人为一定法律行为的信息,而被人得知后不加否认或阻止,从而在一定范围造成人有权限名义的,对知悉这一名义的人来说,人具备表见权限。

实际授权表象常见的表现形态是本人以信函、文件或口头通知的方式向第三人表明已授权予行为人,但实际上未有授权;持单位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进行,而实际并无相关权力。被人也可以有自己的行为表示以权授予他人,比如允许他人以自己的名义营业;公司允许他人以公司名义为同一营业;同意他人印制公司之名衔使用;将印章交与他人保管使用也有可能构成授权表象。表见权限也可能通过任命某人担任某一通常公认负有相关职责的职务,如经理或财务总监的方式成立。

(二)完全授权表象。如委托书授权不明,人实际越权而第三人无从知悉;担任某个职务通常会被授予权限,但本人对权进行了限制但未采取相应的告知措施,第三人善意不知该特定人的权限受限,即权的内部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等。人越权做出自身授权表示,是人自己的欺诈行为,但因此时的自身授权表示是建立在此前被人的实际授权表示或表见授权表示的基础上的,引起完全授权表象的仍是被人的表示,因此仍构成表见。

(三)延续授权表象。如权消灭后,被人未及时收回授权委托书,或未通知相对人,也未公告授权委托书失效,此所谓权的内部收回造成的权延续表象。对于持续受雇于被人的人,第三人有理由相信,至少在未来一定期间内仍有权限从事该工作,并且该表见权限持续至第三人知悉或被告知该人不再有权限为止

被人的授权表示引起当事人的合理信赖后,就充足了表见的构成要件,但实践中经常发生没有授权权力的人对其他人做出授权、被人向交易关系以外的其他人做出授权通知而交易相对人产生信赖的情形,应当与上述导致授权表象的被人的表见授权表示区别。授权主体必须有授权的权力,没有授权权力的人对其他人做出的授权当然不构成表见授权表示。被人的授权通知如果是向交易关系以外的其他人做出,而相对人得而知者并产生信赖,继而主张表见,理由也不充分。因为这种情况下的授权通知是有特定通知受领对象的,只对特定相对人有效,其他人对其产生信赖不具正当性。

二、表见外观事实具体化方法之二――价值补充

类型化方法最致命的缺陷在于其不周延性,在逸出类型之外的案件中,法官就须有新的方法可依赖,这一新的方法就是价值补充。类型化方法与价值补充方法互相补充,分别维系着确定性和灵活性。

美国SHILL v. CON一案中原告律师的思路为表见外观事实具体化的新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该案的案情是这样的:谢尔登工业照明实验室(Sheldon's Industrial Lighting Laboratory,以下简称“SHILL”)研发了一种永远无需替代的新型灯泡,在寻求经销渠道的过程中,SHILL了解到全国贸易经营公司(Commercial Operations National,以下简称“CON”)是世界知名的家庭和办公电源产品经销商。SHILL的首席执行官也是SHILL唯一的雇员谢尔登致电CON咨询生产和经销协助,并且联系上了在过去几年担任CON产品经销部高级副主管的罗德・迪勒先生(Rod Deele)。迪勒在CON的主要职责是与设计者或生产商谈判以说服他们就经销事宜与CON签订合同。迪勒认为谢尔登的产品有着极大的经济潜力,因而急切地希望能与SHILL达成交易。于是,迪勒向谢尔登讲述了过去他所使用的一些了不起的策划方案和好点子,以及他经销一流产品所取得的的巨大成功,但迪勒没有告诉谢尔登即便他是产品经销部的高级副主管,他也无权以CON的名义签订合同,同时,迪勒也没有告知其上司或任何CON的董事或相关管理人员他与SHILL进行的谈判。迪勒将谢尔登送出CON办公室,并且在CON一些下级职员的帮助下款待了谢尔登,并以多媒体向其展示了CON的经销实力,谢尔登与几个很有声望的迪勒以前的客户进行了交谈,他们似乎一致看好谢尔登与CON之间的合作。谢尔登自己也感到有信心了,但他还是向迪勒提到他是个新手,不懂得如何运作。迪勒担心谈判中断,因此急忙以极优惠的条款向SHILL提交了一份合同。谢尔登与他的律师霍莉豪克・辛格女士(Hollyhock Shingle)一起审查了合同,辛格向迪勒询问了他是否有权签订这一合同,迪勒回以肯定答复,随后辛格与CON的内务司法官就合同的几项变更进行了协商。几天后,谢尔登与辛格签署了合同并开始履行。SHILL生产了大量的电灯泡,而迪勒也与几个对产品非常感兴趣的的大批发商和零售商签订了合同。然而,迪勒之前并不清楚制造这些电灯泡到底有多昂贵,当他意识到即便是按清仓价销售,最终的销售总额也会令到CON无法履行合同。迪勒未与谢尔登讨论他的顾虑,而是断绝了与谢尔登的联系。在致电迪勒未有回复后,谢尔登意识到出岔子了,他和辛格迅速赶往CON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当迪勒发现谢尔登和辛格在他的办公室后,拿着几盒灯泡和合同的副本连忙跑向后门。谢尔登和辛格紧追其后,迪勒在转弯时因为太快将灯泡和合同掉在地上。玻璃破碎的刺耳声响惊动了CON的总裁Aun-choe先生。明白事情真相后,Aunchoe声明他的公司绝不会与一个闻所未闻的公司签订一份包含如此条款的合同,并当场撕毁了合同。

辛格所能依凭的证据包括:蒂勒在公司的职位、办公室、印有公司信头的信笺、对公司设施和员工的使用,而谢尔登没有作为第三人与被人的单独联络和接触。根据本案的情况,无论是明示的实有、默示的实有,还是追认在本案中都不能成立,因此辛格如果想有效地约束CON,唯一可能的途径就是证明表见的成立。但问题是在被人甚至都不知道第三人存在的情况下,什么构成被人对第三人的表示并足以成立表见权限?

辛格就将重点转向在古老判例中寻求约束被人的更抽象更宏观的理论,正是这些判例构成了表见的基础,这基础就是衡平和禁反言原理。大陆法中与衡平和禁反言原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权利外观法理。无论是英美法系的衡平与禁反言原理,还是大陆法系的权利外观法理,二者都负载着公平和效益两种价值考量。从公平言之,对人的不当行为,在被人和第三人均无过错的情况下,由于是被人将人置于误导第三人的位置上,当然应由被人承担责任。从效益角度考量,冲突双方当事人中被人事先明显能够以显著低于争议利益价值的费用预防冲突的发生,由被人承担表见责任更符合效益的考量。所以,辛格认为,当证明表见权限的证据不明晰时,应以衡平和禁反言原理来替代对证据的需求,以减轻试图证明表见授权的无辜第三人的举证责任,使得衡平和禁反言原理成为联系表见的过去与未来的核心政策。迪勒作为CON的产品经销部高级副主管进行了实际的行为,这就使得谢尔顿有理由推断迪勒有权;迪勒对公司设施的使用以及在权限问题上的欺骗,更强化了这种推断的合理性;CON未能有效制止人的欺骗行为等同于成立表见所必要的被人的表示,而这种表示根据《法重述》可以向公众做出而不一定指向特定的第三人。综合上述三方面,迪勒的行为是应该构成表见的。

从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当类型化出现不周延和滞后于现实不足以满足实践中对制度具体化的要求的情况下,寻求制度本身的基础价值,以价值补充的方法代替对制度构成要件的逐字逐句的文义阐释,是使制度弥久常新,从而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制度妥当性需求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开国.民法总则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郑玉波.商事法之基本理论[A].刁荣华.中国法学论著选集[C].中国台北:汉林出版社,1976.

[3].公序良俗原则研究――以基本原则的具体化为中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关于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