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课程制作中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的关系

时间:2022-04-27 01:12:18

试论网络课程制作中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的关系

【摘要】文章从网络课程的现行开发模式入手,就网络课程设计开发中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的各自角色与工作进行了探讨,对网络课程制作中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的合理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体现运用到了该院网络课程的实际开发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希望为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设计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专家;学科教师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5―0069―04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是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网络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其有效性建设与推广应用成为一项重要课题。现在各单位建设的网络课程数量较多,但高质量的不多,在其建设中存在各种问题,《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唐清安等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一书中,编者分析了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我们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进行足够合理的教学设计,特别是教学设计中的情境设计、活动设计、师生交互等方面。这些都是由于没有充分重视和发挥教学设计专家的作用、学科教师与课程开发脱节、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交流不充分所导致的。那么,作为其设计与开发主体的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究竟以一种什么关系存在,各自承担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呢?

一 网络课程实际开发中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的关系

1 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的简单合作式

不少开办网络教育的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资源开发公司,他们就不同学科特点开发了不同的网络课程模板。做得比较好的,还是有相应的教学设计组、美工组、集成组,教师需要编写相应的文字脚本(做得较好的,会在脚本中体现哪里该如何呈现哪些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内部关联是如何的),网络课程制作完成后,会组织专家进行验收。这些工作的具体实现,有的学校是专门的工作人员,有的学校会挑选有特长的学生兼任。在课程的制作中,制作者会和教师有一定的交流。

2 教学设计缺失,技术人员完全代劳式

也有不少学校,教师只负责提供教学内容和相应素材,比如各章节具体内容(教学目标、学习重难点、课后习题及答案等)、学习资源(拓展学习材料、图文声像的相关资源),然后交给相应的技术工作者进行实现。这其中,整个课程的框架、各个知识点的呈现、如何评价等都完全由技术工作者代劳,更有甚者会交给相应的公司制作。技术人员一般只负责课程的技术实现,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课程进行简单的设计。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内容和资源越多就越好,对于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师生交互与学生评价方面的设计考虑甚少。最后做出来的课程就像电子书。

3 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的紧密合作式

在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中,也有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的紧密合作案例,他们各自做好了自己的份内工作,保证了课程的质量,在下文中将详细阐述他们的各自角色与工作。那么教学设计者或者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在网络课程制作过程中究竟扮演了哪些角色呢?

二 网络课程制作中教学设计专家的角色与工作

所谓教学设计专家,就是在教学设计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教学设计专家对网络课程有较深入的了解,有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掌握了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并能有效地加以运用,了解如何最佳的应用技术来满足各种学习环境的使用者的要求,能够创建一个混合式的学习方案[1],他们具备此领域的专家知识,其主要工作是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根据网络课程的一些设计原则(如教学内容模块化、学习环境的情境化、学习过程自主化、学习方式交互性、学习系统开放性、教学评价多样化等)对课程进行分析、组织和设计,这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

现在的网络课程有不同的模式,典型的有个别化的、协同式的和交互式的。每种模式中的设计重点不同,但无论是哪种模式,我们认为,教学设计专家在网络课程制作过程中至少应该扮演以下角色:

1 课程结构的规划者

宏观上,教学设计专家运用系统方法对课程的结构进行规划和设计,一般以结构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网络课程的基本结构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和特点来确定。在教学设计上应该对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学习评价进行设计:对教学问题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等,主要包括内容的组织和表现形式的设计、学习者学习需求分析和学习风格的确定、符合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认知兴趣的学习内容形式的设计、学习策略的设计、教与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学习环境设计、评价模块设计等。在系统上对导航、交互、学习支持系统、学习管理系统等进行设计:导航设计是目前网络课程建设普遍采取的模式,也是解决学生迷航问题的有效策略,是采用页面链接式、菜单式、导航条式还是知识地图式等都是需要设计的;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各门课程中采用哪些方式能更好地促进交互是需要考虑的,李克东难题提出后,如何进行深度的交互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艺术设计主要是对网络课程的整体风格、界面美工、教学艺术上进行设计。确定了课程的基本框架,就可以进一步确定整个课程由哪些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如何组织起来。从这个层面说,他们是系统地对整门课程的各个环节做一个总体的方案策划,也可以说是为自己、学科教师和技术工作者作出的预案。

2 课程方案的设计者

教学设计并非要求学生简单机械地回忆信息或者进行简单的规则应用,而是要帮助他们表现出有意义的行为,从而解决真实问题。微观上,教学设计专家对课程的每个章节的每个知识点、学习情境、学习活动、学习资源、相应的练习反馈及其学习评价内容的技术呈现进行设计,选择最合适的呈现方式,并考虑所设计的内容技术上能否实现,以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优质课程。从这个层面上讲,他们是考虑如何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创设情境、呈现知识、有助于学生的问题解决,是对宏观的课程结构的细化设计。

我们认为,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学设计专家虽然不能代替学科教师就具体学习内容进行设计,但在制定方案时应该做到以下几个导向:

(1)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情境是建构主义四大要素之一,是指学习活动进行的情境必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要设计具有参与性的学习活动,还要对教师的指导活动进行设计。学习任务必须有真实性、复杂性、劣构性,尽可能地反映实际生活,问题解决不在于寻找唯一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这在适合于采用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课程中尤为重要。

(2)以资源为基础,以活动为导向,设计基于资源的学习活动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提倡“以活动引领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活动,从活动中快乐学习。因此,基于资源的活动设计十分重要。活动设计主要通过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特点,对活动进程、活动框架、问题解决工具和学习策略进行设计。不同的课程我们采用的学习方法不一样,比如有体验式学习、案例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或者多种学习方式的组合,那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一是从传统的学习方法(如协作学习中合作的音乐椅、前进的雪球、倒退的雪球、轮流协作、思考-组队-共享等)中借鉴经验,找到共通之处,取长补短,寻找到适合网络课程的有效学习方法,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二是集思广益,充分分析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征和学科背景进行活动设计。

(3)以工具为支持,为学生提供友好的学习环境

无论教学设计者是否承担了课程的技术实现工作,都应该考虑或者实现友好的学习环境,寻找合适的效能工具、认知工具和通讯工具以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目前各种学习软件纷繁,我们不应该盲目求多求全,而要选择适应课程特点和相应学习方式的工具。目前而言,在线交流和论坛等已经成为每门课程的必选,而一些工具的创造性运用不多。比如,在中可以选择思维导图或概念地图工具,以帮助学生树立知识管理的理念,高效掌握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与关系,构建知识体系。

(4)以协作为方式,促进深度的师生交互

在现在的网络教育中,网络虚拟性导致的师生情感缺失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师生的深度交互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重要保证。我们认为,以协作促交互,建立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协作学习又是体现协作的主要方式之一。协作学习是学习者在与学习环境、与他人互动中进行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协作学习活动是由多个学习者共同参与,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完成学习任务。从学习任务主题的确定到学习成果的取得,都要求学习者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协作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精神和社会准则。学会协作,学会交往,与他人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必需的。学习者主动探究学习,不断与教师、同学产生思维的碰撞,相互启发,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知识的建构。同时通过协作,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树立信息技术环境下新的师生交往观念。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理解,使其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

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我们提供的学习环境、创设的学习情境、提供的学习资源、设计的学习活动都应该有利于协作的开展。比如,我们的论坛、Webquest、Wiki、互动评价等都是促进协作的有力环境。在设计中,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进行选择、实现和优化。

3 课程设计方案、教师和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者

教学设计专家在教学设计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但教育领域学科众多,每个学校开设的网络课程数量众多,他们不可能对每个学科的特色和相应的学科知识有深入的了解,相应的教学经验不多,部分院校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并无一线教学经验。另外,他们对技术实现部分不一定有深入研究,因此,他们要在自身工作、学科教师和技术人员之间协调,与学科教师和技术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以保证课程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

因此,教学设计专家是课程的总体策划者,是课程方案的设计者,是课程设计方案、教师和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者。他们在目标的体现、内容的媒体呈现方式、学习评价的方式方面有着深入研究,能够提出大量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而对于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评价方面,则交由学科教师去处理。

三 网络课程制作中学科教师的角色与工作

所谓学科教师,就是进行学科具体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大多数学科教师对网络课程和网络远程教学了解不多,他们不太熟悉教育原理、学习理论和教学技术在网络课程制作中的应用,但对学科知识有深入了解,明确其重难点和对应的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线教学者,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对学生情况的把握、学科知识的组织、各个具体知识点的呈现方式等方面的优势是教学设计专家无法比拟的。在网络课程制作中,他们主要是内容和教学经验的提供者、教学设计的辅助者、课程脚本编写的有力参与者。

1 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一门课程包含哪些科学合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分为哪些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及其知识点的学习目标是什么,相应的重难点是什么,各单元的知识如何分解,这些知识该如何组织,知识间的前导后续作用如何,各个知识点需要什么样的学习资源、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相应的评价,这些都是学科教师的“份内之事”。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丰富实用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进行基于资源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资源共建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并进行合适地呈现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多媒体时代有着丰富的资源呈现形式,如文本、网页、图片、动画、视频等,要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教师提供的资源既要准确科学,又要体现学科前沿。如今的网络课程都提供了较好的人机交互和人际交互环境,因此我们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资源或设计活动,更要把学生视为信息的搜集者与解释者,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一起来共建资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这不仅为某门课程或某个话题积聚了丰富的可用资源,解决了资源少、更新慢、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问题,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搜集、分析、处理、应用信息)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当然,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信息素养也高低不同,因此对于信息的捕捉力也不一样,所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还需要教师的指导。一是教给学生一些捕捉和处理信息的技能,二是在学生提供资源后进行及时的点评和交流。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通过组内协作、组间竞争的方式开展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并设立合理的奖励机制。

2 教学设计的辅助者

虽然教学设计专家在教学设计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熟悉教与学原理的运用,擅长提出一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但对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并不十分了解,因此无论是课程结构的宏观规划还是微观设计层面都需要学科教师的有力协助,这样设计出来的课程才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科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前面述及的教学设计专家在教学设计上的几个导向,更需要教师的配合才能得以较好实现。

3 情境设计与知识呈现的把握者

教学设计专家从微观上对课程方案进行了设计,考虑了如何用最合适的技术来设计情境、呈现知识,但设计的情景和知识点的呈现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学科教师有着更大的发言权。

4 教学经验的提炼者

学科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他们在学习者分析、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方法选择、学习资源筛选、教学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他们的经验提炼和反思对以后的教学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些课堂教学经验对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处理有着借鉴作用,让我们会少走弯路,也为我们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学科教师教学经验的提炼、反思与创新,是网络课程有意义设计和开发的重要保证。

5 课程脚本编写的有力参与者

脚本的编写反映了课程的教学设计思想,精炼出了本课程全部知识点的结构。它能指导素材制作人员组织教学内容,也是软件开发人员的编程参考。在编写文字稿本过程中,要体现教学设计,强调结构设计,明确学习目标,熟悉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给,选择教学媒体,特别是要突出要点呈现,支点设置,难点化解,要点强调。[2]课程的脚本最好由网络课程开发的负责人、教学设计专家与有经验的学科教师即从事本学科多年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合作编写,大多数情况下会由学科教师执笔,学科教师既懂得学科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又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还有长期教学积累的默会知识,因此是脚本编写的有力参与者。

四 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通力合作,制作高质量网络课程

从前面的分析看,在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的角色工作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各自有着对方没有的优势,同时部分工作又相互渗透,他们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网络课程。

1 职业政客――教学设计专家不是通用型的

教学设计情境十分复杂,不是简单和线性化的,而应该根据纷繁复杂的教学情境,走向弹性、灵活、递归的教学设计。虽然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教学设计专家作为教学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他们不是通用型的,他们并不是能与任何学科教师协同工作。实际情况是,在一个专家能帮助开发或设计教学前,应当先了解“游戏”本身,必须先进入“应用情境”。在多数实际的教学设计开境中,“公民立法者”模式相对于“职业政客”模式更受推崇。“公民立法者”是那些知晓实践内容或应用情境的设计者或开发者。“职业政客”往往是那些并不置身于具体学习情境或学科内容领域的教学设计专家。[3]因此,前文述及的“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简单合作”的开发模式并不是通用的,建立通用模板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而由他人包办更是不可能的。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设计专家们的创造性,他们不应高高在上,而应深入课堂,进入情境。只有真实地了解了学科特点、学生特色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设计出合理的课程结构,做出出彩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解决方案。

2 “公民立法者”与“职业政客”的通力合作

教学设计本就是典型的团队任务,教学设计的范围和技术复杂性,要求发挥不同人员的专长。一门网络课程的设计并不是教学设计专家一个人完成,而是在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交流协作基础上进行的,整门课程的制作也是在教学设计专家、学科教师和技术人员等的通力合作下完成的。因此,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在网络课程的制作中并不是剥离和独立的,他们的作用也是彼此不能替代的,只有在他们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做好各自的工作,通力协作下才能做出一门好的课程设计,才可能做出一门优质的网络课程。

我院在做好军队网络教学系统中的网络课程建设的同时,还积极鼓励教员发挥其主动性,自主开发适合各学科特点的网络课程,以与军队网络教学系统相补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院网络课程开发一般遵循教务处组织立项、教育技术中心与各教研室合作开发的模式。教育技术工作者主要负责课程的整体框架设计、教学设计、界面美工、素材编辑制作、技术集成等工作,兼顾了教学设计和技术实现的工作,学科教师主要负责部分教学设计工作、教学内容的提供、把握与梳理、部分脚本的编写等工作,双方经常讨论、交流甚至争执,充分展示了前面述及的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的各自角色扮演以及分工协作,取得了突破性成绩:近年来开发的《画法几何》、《工程力学(三)》分别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二等奖、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开发的其他课程也在全军和总后电教教材评比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网络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广泛应用,得到了专家、教员和学员的一致好评。

教学是动态的、具有创造性的过程,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个性个体,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理解、建构知识。每个教师在任何时候面临的教学情境都不一样,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个教师对理论和规则的理解与应用都存在一个“阐释学”处境,教学设计是一个劣构问题的求解过程,没有现成或统一的答案。[4]要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网络课程开发中教学设计专家与学科教师的角色工作和关系处理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RA瑞泽,JV邓普西,王为杰,等译.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64.

[2] 唐清安,韩平,程永敬等.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30.

[3][4] 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6-7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ructional Design Experts and Subject Teachers in Web-based Course Developing

PAN Juan ZHANG Quan QIN Ze-no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11,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current model of web-based course developing,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roles and duty of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experts and subject teachers in the web-based course development, analyzes the reason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n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 result in the practice ,whi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high-quality web-based course development and similar researches.

Keywords: web-based course; instructional design experts; subject teachers

收稿日期:2011年3月21日

上一篇:影响学生网络化语言测试适应度的因素研究 下一篇:职前教师微格学习空间的社会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