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改中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方略

时间:2022-04-27 12:39:57

刍议新课改中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方略

【摘要】探究性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精神生活过程,是学生自我探索和发现真理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智慧施展的过程。本文是为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调控、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和发展而设定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数学,探究性教学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实践

1.1 在概念的教学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性教学。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从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本人认为对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更应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比如,函数的概念不应只关注对其表达式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讨论,而应选取具体实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从实例中得出两个的本质属性:一个变量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唯一确定一个值。

1.2 在定理、法则和性质的发现中进行探究性教学。

前人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习应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提示知识背景,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探究痕迹,让学生体验数学家们对一个新问题是如何去研究创造的,暴露思维过程,体验探索的真谛。

例如: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改变教材的编排顺序,先指导学生画出一组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然后引导学生分别从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等方面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抛物线与两轴的交点以及函数与坐标、函数与几何、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等相关知识。

1.3 在例题的引申拓展中进行探究性教学。

例题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发展思维、形成技能。为此教学例题时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探求问题本质,总结解题规律;

(2)诊断错误原因,优化解题策略;

(3)变换例(习)题原型,训练思维能力。

例如: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例题:

求证:有一条直角边及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不难证明,但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探究A:能否将斜边上的高改为斜边上的中线和对应角的角平分线?即:

命题1:有一条直角边及斜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真)

命题2:有一条直角边和对应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真)

由于在课堂上无法一一证明以上命题的真假,可让学生在课外继续探究。本人认为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中学生喜欢刨根问底的心理,让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1.4 对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进行探究性教学。

中学数学新课标提出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两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例如:平面上有n个点(n≥2),且任意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过这些点作直线,一共能作多少条不同的直线?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索,或提供一些帮助,顺利掌握了“四基”和“两能”。

1.5 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探究性教学。

生活处处有数学。本人在学校从教多年,实践告诉我应根据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尽可能多提供一些现代生活中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实例进行探究,即:市场销售问题、贷款利息计算、体育比赛等等,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广泛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如学习了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计算有关的经济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反思

在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其次是让学生“想”起来,即以探索、研究的姿态进入到教学中来。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认为其基本模式是:创设探究情景(提出问题)、优选探究方向(分析问题)、参与探究过程(解决问题)、把握探究成果(应用巩固)、拓展探究活动(发展智能)。在这教学模式中要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开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观,通过主体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为一体,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交融,理论与实践统一。

总之,探究性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精神生活过程,是学生自我探索和发现真理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智慧施展的过程。它必将融入教学的主阵地,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亮点。我们要倡导探究性教学,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士锜、李俊编辑.《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马五胜总编辑.《数学周报》.2006年版.

[3] 吴庆麟.《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上一篇:用心 用情 用智慧 下一篇: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