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帖到创作

时间:2022-04-26 08:49:57

从临帖到创作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入门途径,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本功,并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何书法家的进步都与临帖分不开,一旦停止临帖,就会停止进步。也就是说,临帖是伴随书法家一生的事情。但对于当今书法家,临帖终究不是目的,必须从临帖过渡到创作。如何过渡,如何着手创作?这一问题时常困扰着书法初学者。下面结合个人情况,谈谈对这一过程的体会,供初学书法者参考。

一是集字创作。这一方法比较简单,即是从字帖中找出创作所需之字,再集字成篇。比如:以唐人杜牧诗《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为内容,创作一件正楷作品,而自己此时正在学习褚遂良《大字阴符经》,于是就可以从《大字阴符经》中找出诗文之字,集字而成(见图1)。诗中大部分字能从该帖中找到,但也有“清”、“云”、“海”、“陵”等字在原帖中没有,这时,我们还可以借助褚遂良的其他字帖,如《雁塔圣教序》、《倪宽赞》等找字。万一有字仍然找不到,那就只好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以所学字帖中的偏旁部首与笔画进行组合,这里的“闲”、“僧”、“望”等字,即是这样处理的。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人们可以借助电脑进行碑帖集字,并且,现在已经有人编辑出版“集字作品”书籍,为初学者提供创作帮助。

二是仿效形式。即从字形、笔法、章法上向古人学习。古人留下的作品,无论是“创作作品”,还是手札,都有许多长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比如,笔者喜欢坡《黄州寒食诗帖》(见图2)。该帖在书写上脱去雕饰,收放自如,有一股与坡禀性相符的天真浪漫之气。如果对该帖有一定临写基础,就可以依照其字形、笔法、章法来创作。我们可以选择与原作文字字数接近的内容着手。这里,我就选择了杜甫五言古诗《赠卫八处士》进行创作尝试,采用与原作相同的横幅形式书写(见图3)。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原作的书写特点。《黄州寒食诗帖》不是每行都写满,坡根据需要,在第二首诗开始处重新抬头书写;每行字的下边沿也不甚齐整,有一种一任自然的味道;作品中有几个字在收笔时,出现竖笔拖长的情况,如“年”、“中”、“苇”、“纸” 等字,给人一种沉着痛快、直抒胸臆的感觉。除此之外,作品前后的书写速度、字形大小、笔画粗细均有些变化与不同,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创作时,要将这些因素一并考虑,力求能在作品中有所体现。当然还有在字形上如何向苏字靠拢的问题。能否写像坡,使作品在用笔、结体上体现苏字的味道,这与平时临帖深入与否直接相关。只有将苏字写得十分娴熟,运笔自如,才能做到下笔从容。

三是走向自由。临写娴熟是书法创作的前提。只有对某书体,或某作品的书写达到了然于胸的程度,才能驾驭创作。随着临帖的逐步熟练,随着创作的一步步深入,最终必定会从一步一步走向自由。但这种自由的境界是不容易达到的,必须建立在广泛临帖的基础上,“熔百家于一炉”,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出手自由。书法创作的过程似乎有些像孩子的蹒跚学步,即总是要经历爬行阶段、模仿阶段、被人搀扶阶段。在这些阶段中,虽然有时会摔倒,有时会遇到阻碍,但只要坚持,不惧困难,终究会自行行走,并且今后还会奔跑,还会跳跃。如果我们的创作达到“奔跑”、“跳跃”的水平,那么,我们的创作也就走向自由了。

上一篇:晋韵风流的追求者 下一篇:“兰亭”群星耀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