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值得重视的教学任务

时间:2022-04-26 08:26:08

背诵,值得重视的教学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对背诵作出这样的规定: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反映在教材层面,仅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为例,全册24课,其中要求背诵的9课,占35%,且7个练习中都安排了,读读背背的内容。由此可见,背诵是学生语文素养积淀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观察研究当下的语文背诵教学,从学生学习心理和语文学科性质等方面去考量,还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之处。

一、背诵不要与朗读分离

语文教学有“熟读成诵”的传统,道出了“朗读”对“背诵”的重要意义。现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朗读得到了高度重视,花的时间多了,指导到位了,孩子们也读得好了。比之朗读。对背诵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常常是课上指导朗读,课后再去背诵,造成了朗读和背诵的分离,可以说是“半拉子”的工程。

盖茨(AT,Gates)早在1917年就对“单纯阅读”及“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过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后者的回忆成绩平均高出前者30%。单纯重复阅读的记忆效果之所以不如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主要在于前者不利于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因而在重复学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后者则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便于集中注意,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这一结论告诉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和尝试背诵交替进行,把朗读和背诵紧密结合起来。

如《庐山的云雾》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阅读二、三自然段,认识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庐山云雾的美,背诵这部分内容。这里的教学就应当是一个阅读、朗读、背诵交替进行的过程。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是阅读――抓住总述找云雾的特点;再是朗读――抓住“笼罩、白色绒帽、缠绕、玉带、弥漫山谷、茫茫的大海、遮挡山峰、巨大的天幕”等词语,朗读想象云雾的“千姿百态”;然后是背诵――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与感受时、教师一定要趁热打铁指导学生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写法与第二自然段相同,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阅读、朗读、背诵紧密结合,整体完成包括背诵在内的学习任务。

二、背诵不仅是记住文本内容

不少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是声情并茂如身临其境,背诵时则神色木然、叽里咕噜如“倒豆状。”完成背诵任务,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蕴不见分毫。教师的评价也常常是“背得很流利”、“背得很正确”之类,极少关注除文本内容准确性之外的东西。

新课程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背诵,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应该围绕着三维目标设定具体教学要求。简单地说,背诵教学应该努力实现让学生“乐背、会背、背好”的目标要求。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背诵教学要积累词语、句子、句群、语段、篇章和语言经验,同时也应当积淀精神底蕴。所以,在重视文本内容的同时,背诵教学也应关注感情表达、背诵方法、背诵兴趣等内隐因素。

如教学《荷花》这课,怎样让学生乐背、会背、背好呢?一是要千方百计让他们入境、体验。背诵时,用图片渲染,同时导语带入: “同学们,我们站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身边是满池姿态不一的荷花,清香四溢。沉浸于此时此景,我们一定陶醉啦,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起来吧!”学生一旦“进入角色”,就会背得有感情,背得有兴致。二是设置台阶,指导背诵。如在背诵第二节时,先让学生回忆这段主要讲的是荷叶和白荷花,接着教师逐句引导背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荷叶――(背),白荷花――(背),刚开的荷花――(背),全部开的荷花――(背),将要开的荷花――(背),最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背诵。由扶到放、由易到难,让学生好背、会背、乐意背、能背好。三是教师的示范。我们的老师已经知道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示范的重要作用。同样,在背诵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对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极有价值。

三、背诵不能只掀两个高潮

相对而言,对背诵教学,老师们擅掐两头:一是在学习新课时,让学生快背、背好:二是复习考试时,让学生重新记忆、默写过关。这就容易衍生出两种现象:一是两次背诵间隔的时间长了,前面背诵的也忘得差不多了,后面还要重头再来;另一方面,如果在考试中答好了按课文内容填空,就好像完成了背诵任务,过了考试,学生对背诵的课文开始生疏、逐渐遗忘,老师或无暇顾及或无能为力。

背诵总是要遗忘的,但遗忘是有规律的。我们的背诵教学,应当遵循遗忘规律,指导学生记牢、用好,这既是适应考试的需要,更是为了打好语言积累基础,提高语文素养。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适时复习和运用是解决遗忘的良药。一是温故知新抓复习。我们可以在学习新的课文时,有目的地回忆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比如学习了古诗《墨梅》,要求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托物言志的古诗,如《竹石》、《石灰吟》等。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背诵,引导学生比较这类古诗的共同点,感悟特点。二是移花接木促运用。背诵积累是为了运用,运用更能够促进背诵积累。教师要善于打通背诵与生活、写作的联系,让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引用贴切的成语或者名言佳句,在作文、日记中,合理运用诗文佳作,“移花接木”、自动生成。

著名新闻记者、作家李普在《学语文,我是吃过亏的》一文中,谈到他小时候学语文因背诵太少,吃了亏,直到现在他还在恶补背诵,并再三强调:记忆力是需要培养,需要锻炼的,背诵是最现成的好办法。让我们对背诵教学重视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学语文不再“吃亏”!

上一篇:情境交融,美在其中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