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体验参与,呈现语文之美

时间:2022-04-26 05:08:22

调动体验参与,呈现语文之美

语文学习,离不开体验,尊重学生体验是语文教育的一条基本法则。

“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基本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理念,不论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验稿,还是2011年11月最新修订的版本,都把体验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保留了下来。在旧版的《语文课程标准》里,22次提到“体验”,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则23次提到体验。有人说,体验,是语文教学最核心的理念之一:是有一定依据的。事实也是如此,语文教材的主体部分一课文,本来就是作者体验的产物,可以说语文学习离不开体验,课文读解的过程,其实就是调动学生参与体验,感受作者体验的过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把尊重学生体验作为语文教育的一条基本法则。

一、调动体验参与,呈现语文本真

语文素养的提高来源于阅读,而语文的阅读离不开体验。学生的体验的独特性,营造了语文课文读解的多元性。语文教学要凸显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必须调动学生参与体验。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都是从零开始的,总是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所呈现的形象、情景、旨趣发生联系,或同化,或排斥,纵横交织,从而形成了语文读解的多元色彩。

比如,同样是阅读有关“收麦子”的叙述,由于南北的地域差异,学生的知识经验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北方,收麦子一般在公历6月5日前后,而在南方,这时,地里全是葱葱郁郁的秧苗。南方的学生在阅读这样的叙述时,会因为文字与自身经验的背离而产生新奇的体验,而北方的学生则获得熟悉的体验。

为此,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经验,调动学生体验,沟通课堂内外,为语文学习提供足够的经验准备,使课文呈现的新奇的场面、画面、体验、感悟、趣味等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结,使课堂内外得到有效沟通,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可见,注重体验,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必然要求。

二、积极参与体验,感受语文之美

课文,是个体体验的产物,说大一点,语文,是个体体验的产物,这种体验,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语文之美,本质上就是个性之美。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使本来不同的学生更加不同。

语文的优美,隐藏在语言的形象、节奏、情感、韵律之中,没有体验参与,任何优美的文字,都是僵死的、冰冷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体验的重要性,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正因为如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同时,还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对语文学习的评价也是这样。因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三、表达个性体验,呈现个性之美

如果说阅读是调动体验参与、感悟理解的过程,那么,写作,就是表达个体体验的过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宇宙万物、沧海桑田都是美的,这是自然之美,有了个体体验的参与,这种自然之美才具有了人文内涵,具有了温度与厚度,有了质感。每一个春天都是美的,但是,每个作家笔下的春天的美都是不同的,每一个读者所获得的的审美体验当然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正是阅读体验所呈现的个性色彩。当然,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我们更要尊重学生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二是真情实感的内涵就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三是这种感受、体验和思考是自己的,是有着鲜明个性色彩的。一句话,作文之美,在于有真情实感,“但写真情并实境,任他埋没与流传”是作家创作的自觉,也应该成为学生写作遵从的规范。据此,有没有“自己的体验”,可以是我们评判学生习作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总之,语文学习离不开体验,好的作品正是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体验,所以能够让读者获得独特的审美愉悦,从而成为经典。而成功的语文教学,正是由于调动了学生体验的参与,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使语文变得温暖而多情、绚烂而芬芳,呈现出无穷的魅力。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赵红路小学)

上一篇:德育教育社会化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的探索 下一篇:优化教学资源,让英语课堂活力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