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省松树铜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的探讨

时间:2022-04-26 10:17:20

[摘要]本文在对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类型、矿物共生组合等特征的研究基础上,对该矿区成矿作用的期次、阶段及矿物生成顺序进行了划分;并对黄铁矿和黄铜矿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化学成分和晶体化学特征、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特征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铜矿成因 地质特征 找矿

[中图分类号]P5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49-2

1矿区地质

矿区处于云南省个旧成矿带北段,个旧褶皱束中部双麦地背斜西倾伏段,南北向岩箐断裂与北东向沙河厂断裂交接复合部位。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花开佐组(∈3s)和白垩系下统景星组(∈3b),岩石破碎,次极构造发育,铜矿体即赋存于受次级构造和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中。

1.1地层

二叠系下统(P1):灰黑色板岩、千枚岩、砂砾岩夹燧石灰岩。

三叠系中统忙怀组(T2m):上段为流纹岩、流纹英安岩、石英斑岩、英安岩等酸性熔岩,夹凝灰质砂板岩、凝灰岩、硅质岩;下段为杂色砂板岩、砂岩夹凝灰质砂板岩、凝灰岩及大理岩透镜体。

三叠系上统小定西组(T3xd):上部为紫红色凝灰质砂板岩夹火山质角砾岩,偶夹酸性凝灰岩;中部为玄武安山岩,粗安山岩夹凝灰质板岩及辉绿岩透镜体;下部为玄武岩夹凝灰质板岩,炭质板岩及灰岩透镜体,底部为杂色凝灰质砂砾岩。是铜矿体产出的层位。

侏罗系中统花开佐组(J2h):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红色地层,上段为杂色泥岩夹介壳灰岩及泥岩透镜体;下段为紫红色砾岩、砂岩、粉砂岩及灰白色砂岩夹泥岩。

白垩系下统景星组(K1j),为陆相、泻湖相红色碎屑沉积,上段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泥岩;下段为灰白色夹紫红色、黄绿色泥岩及炭质泥岩,局部夹煤线及煤层。

1.2构造

区内构造发育,云南省个旧断裂纵贯全区,控制了区内构造,主构造线以近南北向为主。褶皱主要为棉花地--张导山复式向斜。松树铜矿位于该复式向斜之甲坝田向斜中。

1.3岩浆岩

本区地处云南省个旧深大断裂带,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岩石类型繁多,以火山岩为主,酸入岩(脉)分布零星。火山岩有中三叠统忙怀组高钾流纹质火山岩,上三叠统小定西组钾玄武岩系列的中基性火山岩。松树铜矿即赋存于小定西组基性火山岩中。

2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特征

矿床位于木吉村一带,受闪长玢岩控制产于主体"岩颈"中,有铜、钼、铁、硫、锌等矿体 62个,以斑岩铜钼矿体为主,并具分带性。斑岩铜钼矿体产于"岩颈"中上部钾质蚀变带中 ,钼矿体产于钾长石--石膏亚带、铜(钼)矿体主要产于黑云母亚带;硫铁矿体产于硅化- -青盘岩化带,零星分布于"岩颈"与"岩盖"过渡带及玢岩枝体或边缘裂隙带中;矽卡岩 型铜、硫、铁、锌矿体呈小透镜体环"岩颈"外接触带分布,产于矽卡岩带中。主矿体为Ⅰ号斑岩铜(钼)矿体,走向NNW,倾向南西,倾角20°~30°。最大延长750m,宽185m~380m, 厚度达200余m,为一分枝复合膨缩剧烈的不规则体。

2.2 矿石物质成分

主要成矿元素为Cu,平均品位0.34%~0.55%,其(伴)生有Mo(0.0037%~0142%)、S(10.29%~ 14.17%)、Fe(22.87%~31.82%)、Zn等。

2.3 铜元素丰度

铜在安山岩中含量11~100×10-6,平均29.38×10-6,高于矿区其他各类地层 ,某区测量队曾在安山岩中发现过胶状铜矿,火山热液成矿信息较强;除正长斑岩脉以外, 在各类岩浆岩中蚀变闪长玢岩含Cu0.055%为最高,各类岩石黑云母Cu含量以钾质蚀 变闪长玢岩最高,达450×10-6,显示成矿母岩特点。值得注意的是,青盘岩化闪长 玢岩黑云母含Cu仅120×10-6,较钾化带者低,这又为外带"绿化"矽卡岩带铜矿化提供了矿质。

3矿石质量

3.1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矿石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矿石,少量含黄铁矿硅化灰岩矿石及含铜石英脉矿石。矽卡岩型矿石中又主要是阳起石铜矿石石榴子石铜矿石。按氧化率可分为氧化矿、混合矿及硫化矿,其中以硫化矿为主,占全区矿石的79%。矿石结构为它形粒状、纤维状构造、压碎结构、环状结构、包含结构及交代结构;构造有浸染状、斑点状、晶洞状、脉状。

3.2矿石组成

矿石组成: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白铁矿、磁黄铁矿、方黄铜矿,次为辉铜矿、兰辉铜矿、斑铜矿;氧化物为孔雀石、兰铜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钙铁辉石、阳起石、钙铁榴石、绿帘石、绿泥石、石英、黑柱石,次要矿物有铁榴石、透闪石、透辉石、石棉等,另含少量符山石、榍石。主要金属矿物黄铜矿呈斑状产于矽卡岩中,或呈脉状产于绿帘石、绿泥石中,少数呈块状产于阳起石、石英团块中。镜下鉴定黄铜矿交代阳起石呈它形粒状、放射状、针状、浸染状、斑状结构;黄铜矿与兰辉铜矿,黄铜矿与黄铁矿互相包围,形成包含结构,孔雀石多呈薄膜状包围硫化物和或呈浸染状产于硫化矿石中,在构造破碎带中则呈脉状、网格状、浸染状。岩矿石化学成分及有益有害组分含量。由于可知微量元素中可作为伴生有益组分的有Ag、Ge,其中Ag含量1-30ppm,平均13ppm ,Ge 1-20ppm ,平均6ppm,其余元素无综合利用价值。

4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区内围岩蚀变有矽卡岩化、硅化、大理岩化、绿帘石化、磁铁矿化、其中矽卡岩化与矿化关系密切。矽卡岩主要分布在强烈的构造褶皱区,呈层状分布于层间剥离带中。矽卡岩矿物具分带特征,中心为石英脉,有中心向外分别是阳起石-钙铁榴石(黑柱石)-绿帘石-绿泥石-硅化边-原岩(砂板岩);与灰岩过渡是阳起石-钙铁辉石-钙铁榴石-透闪石-透辉石-灰岩。由此说明热液交代变质是以石英脉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渗滤交代的。由中心向外热力减弱,矽卡岩化作用随之减弱。

4.1成矿温度

爆裂法测温,钙铁辉石,钙铁榴石为540-680℃,阳起石200-360℃,黄铁矿280-300℃,黄铜矿220-260℃,方黄铜矿240-260℃。即硫化物主要形成温度为220-300℃

4.2成矿阶段

根据矿体的成因、矿物组合及矿物晶出顺序、测温资料等,松树铜矿成矿期及成矿阶段。由于可以看出成矿阶段分为干矽卡岩阶段和湿矽卡岩阶段。干矽卡岩阶段为钙铁辉石、钙铁榴石(黑柱石)、矽卡岩阶段;湿矽卡岩阶段,生成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阶段,为石英、绿泥石、绿帘石和方解石伴生,由黄铜矿、方黄铜矿、磁黄铁矿铁析生成可作用始于湿矽卡岩阶段,致石英硫化物阶段结束,主要成矿时期为石英硫化物阶段。

4.3找矿标志

①地层标志。上寒武统沙河厂组下段(∈3s1)砂板岩与灰岩两种岩相之间的过渡层位,即砂板岩与灰岩互层部位有利沉积铜质的泻湖半泻湖和潮汐相含矿丰度值较高,是寻找该类型铜矿的有利层位;②构造强烈部位,如次级褶皱轴部,断裂交叉部位及层间破碎带;③有阳起石矽卡岩及石榴子石矽卡岩分布地带;④闪长岩脉分布范围有综合化探异常分布区;⑤褐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大理岩化强烈部位。

5结论

云南省松树铜矿是近年来个旧地区找矿的新突破。该文以矿区地质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矿床地质构造、含矿围岩蚀变、矿石特征、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从而提出了松树铜矿矿床成因为岩浆期后含矿气水热液交代围岩而成的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并总结了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广西苍梧县社山斑岩型铜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覃锋安 2012-06.

[2]云南云县果园铜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及找矿潜力分析 贺友先2011-9.

[3]黑龙江省穆棱市砍椽沟钼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远景 刘莉 2011-10.

上一篇:如何计划一次环球旅行 下一篇:行禅之旅只是单纯的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