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

时间:2022-04-26 01:13:1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护理措施。 方法 68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精心护理。 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30.2±14.5),对照组SAS评分(42.9±13.8),观察组的心理焦虑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P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3-14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 Methods 68 cases of PSV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areful nursing. Results SAS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30.2±14.5), SAS score of control group was (42.9±13.8), Psychological state of anxie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Nursing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简称室上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包含房室结、窦房结、心房与心室共同参与形成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心率150~250次/min,其发作的电生理机制多为冲动折返,导致异位搏动连续出现而形成,少数为异常自律性触发激动所致[1]。室上速常突然发作与终止,持续时间各异,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有的经过几秒钟或几分钟后自行复律,有的需经过治疗后方复律。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PSVT发作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常常会受到干扰[2]。及时有效的终止室上速发作,临床意义重大。我院于2012 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8例,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46例,年龄19~69岁,平均45.7岁。首次发作49例,复发19例。单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例,合并器质性疾病54例,其中高血压13例,冠心病13例,预激综合征11例,心肌炎9例,风心病8例。患者均因突发胸闷、胸痛、头晕、心悸、乏力、血压下降,甚至晕厥来院就诊,就诊时间距发作30min~46h不等。所有患者就诊后均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室上速。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道,纠正低血压,滴注改善微循环药物等。积极开展急救,尝试刺激迷走神经,包括刺激咽部、压迫眼球、冰水刺激、按压颈动脉窦等提高迷走神经张力,无效者缓慢静脉注射70mg心律平,未转复者间隔20~30min后重复注射,总量不超过350mg。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即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主管护士制定护理方案,观察患者病情,常规健康教育,宣教时间不少于30min。

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密切观察病情:静脉注射心律平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注意观察用药后患者的心电图和心率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异常,准确记录其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一般转复律后应立即停止使用转复律药物。用药前后注意监测血压变化,若患者出现头部不适、全身出汗、血压下降等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并按医嘱处理。(2)用药护理:用药前患者均需心电图确诊病情,及时给予心电监护和输氧,准备好除颤机、抢救药物。静注心律平过程中一定要掌握静脉推注速度。(3)心理护理:用药前一定要做好解释工作,安慰患者放松情绪。护士要耐心听取患者的感受,讲解治疗的目的和方法,使患者了解治疗措施,配合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心理素质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同时讲解成功的案例,使患者了解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解决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在做好基础护理,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同时,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护士要经常和患者家属沟通,争取家属支持,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平复患者心情,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能够降低不舒适的程度,这都有利于病情转复。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5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或当面访谈,评估护理效果。

观察组的心理焦虑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P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较常见的心脏急症,一般预后较好,可继发于基础心脏疾病,感染是临床常见诱因,也可由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因素诱发[3],但若不及时治疗,可以导致患者心肌缺血,引发心力衰竭,严重者会引起心源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针对性的急诊治疗和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心律,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4]。医护人员应了解患者发病的诱因,积极和患者沟通,尽量满足患者需求,避免不良刺激,关注患者心理感受,进行积极心理干预。室上速多为突然发作,患者常有明显的心悸、头晕、胸闷等症状,患者极易产生不程度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窦房结及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从而增加转复难度。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与药物治疗的效果有密切关系,凡有助于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和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的措施,均能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5]。引导患者放松情绪,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6]。患者如果没有基础病,一般先进行非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转复律。如果患者有基础疾病,在使用转复律药物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基础病。患者转复律后仍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精心细致的用药护理是治疗阵发性室上速,促使成功复律的重要保证[7]。护士要熟悉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和时间[8]。用药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停搏等,要做好抢救准备,备好抢救药物[9]。心律平能抑制窦房结、心房、心室、房室结及希-浦系统的传导和自律性,静注过程中一定要掌握静脉推注速度。推注过慢血液中药物有效浓度过低,影响疗效;推注过快则易造成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导致心脏停搏。研究表明[10-11],射频消融术治疗PSVT,只要制订充分完备的护理措施,术前、术中及术后实施高质量的护理配合,及时处理发现的护理问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古勇霞等[12]发现采用心脏电生理刺激仪行食道心房调搏(TEAP)治疗PSVT,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的显著特点,而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意义重大。王瑞华等[13]通过分析32例儿童PSVT的药物复律及护理,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发现大部分儿童PSVT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成功复律,复律过程中未见明显严重副作用,安全性好。儿童PSVT的药物复律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在复律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和监护对复律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14]。

复律药物一般首选心律平,正确抽取药液,严格剂量,适宜的注射速度是成功复律的关键[15]。本组以心律平静脉滴注治疗室上速,结合优质的护理,转复效果明显,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PSVT患者实施入院指导、健康教育、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出院指导等多方面、全方位的临床护理路径[16],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保证临床护理质量,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及护理[J].常州实用医学,2012,28(1):59-60.

[2] 朱鑫华,付藏红,李继东.高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救治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19.

[3] 王长兰.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2):501-502.

[4] 林秋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与护理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9):174-175.

[5] 陈彩霞.药物治疗室上性心动过69 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1):119-120.

[6] 缪兴红.三磷酸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观察与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2008,6(24):23-24.

[7] 姚忠琴.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0,4:63-64.

[8] 江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的护理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2008,6(18):34-35.

[9] 顾红花,聂凤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4):3042,3075.

[10] 赵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175-176.

[11] 郝昌传,拾中瑜.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 (20):33-34.

[12] 古勇霞,裴连花.食道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护理[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11):1107-1109.

[13] 王瑞华,丁兰华.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45-46.

[14] 王长兰.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6):501-502.

[15] 江晓春.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6例的急救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3):2977-2978.

[16] 樊翠翠,周新华.临床护理路径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护理中的实施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2:27-28.

(收稿日期:2014-03-04)

上一篇:某三甲医院鼻咽癌放疗患者平均住院日影响因素...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