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乐 第11期

时间:2022-04-25 07:45:06

山水之乐 第11期

自油画作为一种西式的艺术语言被介绍到国内以来,中西融合便成为中国油画发展的重要课题。与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的先辈们类似,当下的中国艺术家仍然面临着如何吸纳油画的元素,将中国文化的精神趣味转化为世界语言推向前台的责任。随着百年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二者糅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为推动这一课题的前行提供了更好的基础,随着政治性诉求在绘画研究初衷中重要性的减弱,艺术家将目光更多的转向绘画语言自身,为不同的探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从中国美院到中央美院,学贯南北之后,李荣林开始接着前人的脚步就这一问题做出自己的尝试。由“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衍生出的山水情怀一直是中国传统文人孜孜以求的趣味,这也成为他在寻找中西融合的过程中最好的切入点。吸收油画在表现力度和冲击力上的优势的同时,保持传统绘画在笔墨上干湿浓淡的处理中所饱含的意识和趣味,他努力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绘画表现手段在再现风景时的特质相结合。

基于自己对中西绘画的理解,凭借多年来绘画的实践和累积,李荣林将所学中西艺术技法和理念,各自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因素,对其有选择性的吸收,在这样的探索中创作出了《树色图》一画,作为李荣林转型期的重要代表作品,画中具象的写实和科学的透视被作者在背景中下意识的模糊,转而强调的是“意在笔先,得意忘形”的传统笔墨趣味,虽然李荣林自己对这样的探索并无太大把握,但作品却得到了他的恩师朱乃正先生与艺术史学者曹星原的大力首肯,也让李荣林坚定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信心。

随后创作出的《雪霁图》在吸收传统“悲凉苍茫”北派山水形式趣味上更为明显,难能可贵的是在画面中仍然可以看到典型的油画作品的格调,在这幅创作中,西方油画光影色彩的特点被他以表现精神性为由刻意削弱,在保证画面饱满、结实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色彩,以期表达一种朦胧、厚重的意境,而这与中国传统绘画对于“无我之境”的追求不谋而合,成为李荣林在中西融合道路上又一次成功的探索,并由此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个人绘画风格。这些实验性的创作促使他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油画中“笔墨”问题进行思考,这种深入的思考形成为他后期创作的理论基础之一。

中西艺术的交流与融合绝非独木之桥,形式并不重要,流派并不重要,一个有心的艺术家必须要思考自己在大文化历史脉络中的位置和责任,思定而后行,如李荣林依照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经过不断地实践,才有可能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形成表达个人抑或民族精神气质的“国际语言”。

上一篇:渐入佳境 第11期 下一篇:陈世君:心物相携的抽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