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

时间:2022-04-25 06:06:48

“读图时代”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网络时代。我们在享受网络给我们生活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信息网络时代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时下,电影、电视、影像制品、动漫作品以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娱乐功能正和我们进行着一场大规模的争夺青少年的“生死搏斗”(李白坚《文学与图画的“生死搏斗”》)。越来越多的学生丢弃经典读物,一头扎进那些不必经大脑思索加工的动漫音像制品食化的垃圾读物,我们已然进入了一个与传统阅读方式格格不入的“读图时代”。在这样一个“读图时代”里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全新课题,也是对我们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的极大挑战。

关键词:读图时代;文学审美;小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250-02

在教学中,我对所教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80%学生把看电视、看卡通书当作阅读。卡通书破坏学生正常的、连贯的逻辑思维,形成了学生思维的跳跃,造成了学生作文前言不搭后语。且大多数卡通书内容极不健康,色情、凶杀是其主旋律。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简直就是“书虫”,他们热衷看言情、武打小说,或热衷了解“星”,对他们的偶像了如指掌,说起他们的奇闻逸事如数家珍。熟食化的读物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直接导致了学生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了学生自我中心,个人主义严重,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表现为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级下流的乐趣观。阅读这样的读物直接造成了他们心理健康不全、生活上自由散漫、劳动观念淡漠、意志薄弱,自控能力低下等恶果。

面对这种现状,深感忧虑之余,我想:我们语文教师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如何尽我们所能引导学生正确阅读,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引导他们呢?(英―菲尔丁语)卷是要多开的,且要开好卷,好卷多开方能有益。所以阅读的首要任务是选择读物。在教学中,我努力遴选出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益的、贴近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灵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文学作品的美育功能。语文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勿庸置疑的,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其本身具有的审美价值所决定的。在阅读中,小说有着得天独厚的美育功能,小说是一种集大成的文体,它包含了诗歌的真挚和抒情、散文的洒脱和自由、戏剧的凝练和冲突……而它自身又具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环境设置典型的审美特色,再加上精妙的语言,独特的构思,小说具有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形式。在教学中,我尝试用小说教学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了解作家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层次、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从而在“读图时代”,在文字与图画空前激烈的争夺战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来。我们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青年近卫军》等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曾深远地影响着几代人为理想而前仆后继的斗争。读懂一部小说就能读懂一个时代,读懂一个情节就能懂了社会的一个侧面。

一、语文能力,“读”占螯头

语文教师均知道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中的“语”即言语,指人类的有声语言,它的作用就是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疾急徐缓来表情达意,同时又辅以“容”(神态)、“形”(体态)等无声语言,将所要表达、传达的内涵,真实、贴切、深刻、生动地渲染出来,带有浓郁的人类生活情趣和个体色彩。在教学中,我结合人教版九年级第五单元小说学习任务(“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让学生鉴赏小说以人物为中心,借助人物形象去了解生活,探寻生活本质。语文能力,“读”占螯头。朗读是入情的最好方式,在小说教学中朗读尤为重要,下面以“变色龙”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我校的林老师的一节市级公开课)。

(一)导入,以蜥蜴的画面进行导入

(二)分角色演读1~19段

将学生分成三大拨儿,一拨儿读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话,一拨儿读受害者赫留金的话,一拨儿演其他角色及读旁白。要求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特别要注意语音的停顿和省略号的用法。这三部分学生试读两遍,然后师生共同评说。

1.旁白:有的舒缓,有的低沉。

2.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语言:飞扬跋扈,在百姓面前大耍威风,欺善凌弱;对上司则奴颜媚骨、趋炎附势。

3.赫留金的语言朗读时有乞求,也渗透着巴结、讨好。

(三)让学生将20~29段改编为课本剧,林老师采用了男女竞编竞演竞读的方式

听课老师认为:教法新,效果好,值得借鉴。的确,通过演读,学生对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诙谐的笑语声中满足了学生的审美需求,摈弃了不良习气,提高了认知水平。小说教学中重视朗读,学生亲自参与能更深刻、更立体地理解作品感情、人物性格、作者思想等,小说教学就能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二、潜移默化,提升审美

细节是小说故事内容和情节的最小组成单位,通常包括人物言谈举止细节、生活情景细节、自然景物细节等。小说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艺术形象。细节是典型的,能以一当十的反映生活和表现人物性格。我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我抓住孔乙己把茴香豆分给孩子们这一细节,从孔乙己用手罩住碟子这一细节来看,学生不难得出孔乙己既天真又迂腐、既善良又小气的性格特征。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场所。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现。如在“孔乙己”中,孔乙己周围的人们就是他的社会环境,咸亨酒店就是他的具体环境,他的性格就是靠走近咸亨酒店表演并和周围人互动来显现的。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独白和人物对白的描写。人物语言描写要求个性化和本质化,即在用词、腔调、表达方式上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文化水平、思想修养、职业身份、内心世界等。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描写人物的独白、对话时,常适当加入一些关于人物的心态、声调和口吻的提示。如孔乙己的语言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多乎哉?不多也”、“窃书不能算偷”,打上孔氏其人的鲜明烙印;咸亨酒店掌柜重复的“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也打上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的鲜明烙印。

这几种描写都以人物描写为依托的。让学生借助于它们,能更好地品味人物,欣赏各种各样美、丑的人物,这样通过美感作用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净化灵魂。如“最后一课”的主人公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在关键的时刻,作者通过他的衣着、言行、心理的描写来表现他在民族危亡时坚强不屈的性格。接到柏林改教德语的命令后,韩麦尔先生怀着沉重的心情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他穿上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领结,戴着那顶镶边的小黑丝帽。这种特殊的打扮表现了他对上法语课极其虔诚的心情。作为一个法国教师,在法国的讲坛上讲法语,是最神圣、崇高的,这身打扮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自尊。课结束时“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根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后他只是用手势示意这一课结束。学生能从这些极有个性的动作,感受到他含蓄深沉、不屈不挠的性格美,受到强烈的震撼,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延伸拓展,潜移默化

文学作品的阅读就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二次创作。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欣赏者在阅读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再现于自己的脑海,即根据作品的艺术语言联想想象到与词语有关的表象,并按照作者的描述进行表象的组合来感受到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在许多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行为活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往往在外部形象上是简洁的或完全是空白,而欣赏者的心理总是企盼对一个人的了解和认识是里里外外的、全面完整的,尤其对小说中理想的人物,更是迫切想感觉他们的英姿俊貌。这种完美观的完形心理正可以调动并配以丰富的想象,获得更好的效果。鲁迅的《药》中的夏瑜、叶圣陶的《夜》中的革命夫妻,虽然他们都在暗线中表现,但他们的英雄行为、刚毅性格、爱憎分明的品质得到了间接表现并深深感染着读者。小说独特的构思艺术决定了人物外部形象的空白虚化,而读者多么渴望一睹这些革命者的英姿,使自己认识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立体化、有血有肉的英雄。由于作品已比较系统地刻划了英雄的思想性格,含蓄却很深刻,间接但很清晰,就具备了完形心理完成的主要条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风格去补充和完整这些英雄的外貌形象,或浓眉大眼,或秀外慧中,或弱不禁风,但刚毅溢于言表,或孔武有力而书卷气十足……从而既丰富了联想和想象能力,又很好地把握了典型形象。

学习小说时,对人物赏析像这样深入人心,并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这些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无疑给学生树立了一个个榜样,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在熏陶渐染之中,学生的心灵和人格必然会得到塑造。

运用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形象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能唤起学生对美好的追求和对丑恶的憎恨,让学生具体感知人物的思想行为,并在学生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巨大的艺术感召力,使学生思想得到净化,进而升华至精神美的境界。

要让心灵的田园不致于荒芜,长满蒿草,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在心灵中播撒下美的种子,让美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读图时代”里,要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模式,最佳的途径就是用至善至美的文学作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去影响他们,潜移默化地去陶冶他们的灵魂,从而让他们的田园逐渐枝繁叶茂、广袤芳华。

上一篇: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循环运行的研究与探... 下一篇: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