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愈合性伤口的研究*

时间:2022-04-25 01:57:47

改良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愈合性伤口的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改良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愈合性伤口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难愈合性伤口患者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改良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换药次数及治疗周期。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1、2周时的血管内皮细胞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率均高于常规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早于常规组,治疗周期短于常规组,换药次数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难愈合性伤口; 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 干细胞移植; 临床疗效; 治疗周期

伤口是指机体皮肤或皮肤下组织结构发生的损伤,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性的生物学过程。临床观察发现机体伤口在愈合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长时间迁延不愈合就会导致伤口的性质发生改变,最终形成难愈合性伤口,不仅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机体痛苦,也会对患者皮肤美观造成严重影响[1]。早期我国临床多采用传统换药法对难愈合性伤口患者实施治疗,但并未取得显著疗效。直至1993年德国外科医生提出封闭负压引流,难愈合性伤口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才得到了明显改善[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阶段改良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难愈合性伤口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效提高了难愈合性伤口患者的临床治愈率[3]。但近年来,不断有国外医学文献[4]报道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干细胞移植可进一步改善难愈合性伤口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我国关于该方面的临床研究却较为少见。基于上述现状,本院本次对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愈合性伤口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治疗难愈合性伤口患者的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难愈合性伤口患者,均为慢性开放性全层伤口,其中溃疡性伤口患者28例,愈合不良型伤口患者19例,外伤性伤口13例。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为3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61岁,平均(41.5±2.2)岁。常规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1~63岁,平均(42.1±2.1)岁。两组患者中均无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无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无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不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客观性。本次研究已事先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研究目的和方法,患者同意参与临床研究,并已在具有法律效力的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组 采用改良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对常规组实施治疗,将患者伤口坏死组织和异物彻底清除,敞开死腔,将医用海绵修剪成与患者创面相同的形状,置于敞开的死腔中,将多孔引流管带有侧孔的一端插入海绵中,确保海绵与伤口创面完全接触,若患者的创面面积较大,可将两块或多块医用海绵拼接起来,并将医用海绵边缘与患者的创面边缘皮肤进行缝合固定,避免医用海绵位移。每根引流管周围的海绵厚度不宜超过2 cm,确保4~5 cm宽的医用海绵中至少有一个引流孔,确保正常后,使用半透明密封贴膜封闭医用海绵覆盖着的整个创面,并使用薄膜包绕引流管,多余的薄膜贴成系膜状,目的是放置引流管松动和漏气,然后连接各种管道,调节压力,观察负压和吸引效能,如果引流管较多,临床医师可以使用三通管将多跟引流管串联成一个负压引流装置,每间隔48~72 h更换一次敷料,若肉眼可见患者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可随即植皮缝合患者创面,若无新鲜肉芽生长则继续进行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治疗。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干细胞移植前给予患者皮下注射300 g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每天注射1次,注射3~4 d动员骨髓造血干细胞,当患者的白细胞升高至30 g/L时,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自体外周血中的干细胞进行移植。在严格的无菌条件小进行干细胞移植,移植时,对患者伤口创面进行网状格注射,每个网格的面积为1 cm2,每个网格点注射0.5~1 mL,必要时间隔3 d在重复注射1次,注射完成后暴露局部创面,使创面保持干燥,创面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同时配合烤灯局部照射。干细胞移植1、2周时检测患者创面组织中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率。

1.3 细胞因子表达率检测方法 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率使用贝克曼CytoFLEX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试剂盒为仪器原装试剂盒。检测结果由2名专业医师共同统计,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4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包括以下几项:(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2)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即从开始治疗至伤口长出肉芽组织的时间;(3)换药次数,即从开始治疗至创面完全愈合过程中的总换药次数;(4)治疗1、2周时的血管内皮细胞因子表达率;(5)治疗1、2周时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率;(6)治疗周期。

1.5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周期结束后根据伤口创面愈合率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伤口创面愈合率=(治疗前伤口创面面积-治疗后伤口创面面积)/治疗前伤口创面面积×100%。治愈:伤口创面完全愈合;显效:伤口创面愈合超过70%;有效:伤口创面愈合30%~69%;无效:伤口创面愈合率小于30%或未创面面积进一步扩大。治疗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呈正态分布的研究数据全部采用SPSS 16.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7] 杨霞,平勇,李莲娜,等.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6):91-92.

[8] 王丽江,胡继军,程秀华,等. 愈创膏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压疮的临床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11,26(6):3-5.

[9] Samedanifard S H,Keshavarzi A,Alimoghaddam K,et al.

Therapeutic outcomes of transplanting autologous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mobilis ed peripheral mononuclear[J].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2013,121(1):48-53.

[10] 陶菊,马胜君,周丽,等.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在难愈性伤口中的疗效观察[J].蛇志,2013,25(4):386-387.

[11] 王秀凤.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下肢开放骨折伴大面积皮肤缺损术后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9):1093-1094.

[12] 王荣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机器绞伤后上肢创面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123-124.

[13] 夏雄超,林伟文,罗鹏刚,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上肢毁损伤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1):125-127.

[14] Di Novi C,Minniti D,Barbaro S, et al.Vacuum-based preservation of surgical specimens: An environmentally-safe step towards a formalin-free hospital[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0,408(16):3092-3095.

[15] Zhang X L, Zhao J Y, Luo S Y,et al.Rheological behaviors of the glass paste for hermetic sealing the edge of the vacuum glazing[J].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s and Processes,2013,32(1):41-45.

(收稿日期:2015-11-27) (本文编辑:蔡元元)

上一篇:百里醌抑制体外骨肉瘤细胞转移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不同呼气末正压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