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融通的“门”与“槛”

时间:2022-04-25 07:02:47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9-0075-02

北京“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的热捧与广东佛山“普职融通”方案的冷遇在当前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境遇折射出要让“普职融通”真正“通”起来依然任重道远。

一、不同的“门”需要相同的“槛”

佛山尝试“普职融通”遭遇的现实尴尬并非偶然。因为普遍而言,进普通高中的“槛”较高,进职业学校的“槛”较低,甚至不设“槛”。试问,如果一个学生历尽艰辛进入普通高中的“门”,他们会放弃这种身份优越感吗?一旦普高的“门”打开,并且有过“槛”的机会,职校生自然会努力争取跨“槛”入“门”。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由此变成了两个层次而非两种类型的教育。“人往高处走”的社会普遍心理必然导致职校向普高的“单通”。

要实现“普职融通”,必须调整“槛”的高度,为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设置相同高度的“槛”。这就需要改变当前中等学校招生的录取惯例,将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的录取放在同一批次,为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设置相同的分数线,在制度设计上为“普职融通”奠定基础。只有当学生因为自己的兴趣和志向而选择学校时,“普职融通”才会真正发生。这种融通不再是从普通高中“淘汰”到职业学校,也非由职业学校“晋升”到普通高中,而是真正基于学生兴趣、爱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再选择,是一次主动的、理性的选择。

二、入“门”后需要及时去“槛”

要使“普职融通”真正“通”起来,还需要在入“门”后及时去“槛”。在当前的条件下,最起码要去除三道“槛”:一是课程“槛”,“普职融通”首先在于课程融通。当前,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存在不同的课程体系,只有形成双方“逼近”的课程形态,在普通高中增加职业技术教育类课程,在职业学校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梯度教学,才能为“双向融通”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发展“槛”,职校生与普高生应拥有相同的升学空间,赢得相同的发展机会,享受相同的成功体验。北京“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的热捧根本上取决于成才立交桥的贯通。当前职校生成才的单一通道正被打破,对口单招、分段培养、转段考核、订单培养、国际办学等职校生成才“立交桥”正逐渐形成,中高职衔接、学分互认与转化等稳步推进,但职教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并未完全消除。如对口单招的录取院校在数量、档次上还无法与普通高考的录取院校相比;各类分段培养虽然蓬勃兴起,但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三是质量“槛”,“普职融通”的顺畅取决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水平,取决于作为一种类型的职业教育有没有培养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各种技能人才。当前社会上“技工荒”愈演愈烈,高技能人才凤毛麟角,职业学校必须主动呼应社会的需求,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建设等方面大胆革新,扬弃普通教育的思维与做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以优秀学校文化重塑教师教育信仰 下一篇:“普职融通”怎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