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食葵系列向日葵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4-25 06:04:44

龙食葵系列向日葵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龙食葵系列向日葵新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分别在2002年、2003年和2007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该系列新品种特别适宜黑龙江省种植,推广应用效果显著,目前已成为黑龙江省向日葵主栽品种,促进了黑龙江省向日葵生产的发展。介绍了该系列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广大葵农在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上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龙食葵系列;向日葵;新品种;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5.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064-02

龙食葵系列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过定向选择育成的新的向日葵品种,非常适宜在黑龙江省种植,不仅具有较强的抗性和适应性,而且外观品质好、籽仁蛋白质的含量较高。目前,龙食葵系列向日葵新品种已成为黑龙江省主要栽植的优良品种。龙食葵系列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粒大、商品性好的特点,不仅在黑龙江省的一、二积温带适宜种植,而且也适宜在其他省的相应地区种植。2005年,龙食葵3号成为2005—2006年度立项的黑龙江省政府良种化工程中标品系。2006年,“黑龙江省优质高产抗病向日葵新品种‘龙食葵1号、龙食葵2号’示范推广”被立为2006—2008年度省科技厅推广项目(项目编号2006T0013-00)[1-2]。龙食葵系列新品种推广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黑龙江省向日葵的市场竞争力,打造了黑龙江省商品向日葵的品牌。为此,笔者介绍了龙食葵系列向日葵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广大葵农在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指导上提供参考依据。

1 龙食葵系列新品种的特征特性

1.1 龙食葵1号

龙食葵1号的母本为自交系泰8553,父本为内蒙地方品种大粒大三道眉,经9个育种周期选育育成,2002年3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该品种生育期118 d,属中晚熟品种。该品种的株高为260 cm,每株植株含叶片35片,茎的粗度为2.8 cm,无分枝,单株粒重110 g,花盘直径30 cm,结实率80%,百粒重17 g,籽实灰白条,长锥形,粒长3 cm,排列紧密,籽仁率53.5%,籽仁蛋白质含量35.77%。龙食葵1号品种经过1998—1999年2年全省区域试验,平均籽实产量较高,为1 920.9 kg/hm2,比对照品种甘葵1号增产13.7%。菌核病自然发病率较低,仅为11.8%,比对照品种甘葵1号低3.6个百分点。2000年全省生产试验,平均籽实产量为2 528.1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3.2%。菌核病自然发病率为3.5%,比对照品种甘葵1号低6.6个百分点。未发生霜霉病和锈病。该品种具有中抗菌核病、抗叶斑病(褐斑病、黑斑病)等多抗性特点。龙食葵1号的生育期活动积温在2 400 ℃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一、二积温带地区种植,也适宜其他省区的相应地区种植[3]。

1.2 龙食葵2号

龙食葵2号的母本为89-1-3 m,父本为内蒙品种星火葵花,经9个育种周期选育育成。2003年3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该品种生育期117 d,属中晚熟品种,该品种的株高为242 cm,茎的粗度为2.9 cm,无分枝,花盘直径25 cm,结实率75%,百粒重19 g,籽粒黑色黄白边(俗称黑背),长锥形,粒长约3 cm,籽仁率52.3%,籽仁蛋白质含量33.66%。龙食葵2号品种经过1998—1999年2年全省区域试验,平均籽实产量较高,为2 649.8 kg/ 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4.0%。未发生自然菌核病、霜霉病和锈病,叶斑病发生较轻,抗性比对照品种甘葵1号强。生育期活动积温2 366 ℃,适应于黑龙江省一、二积温带和三积温带上限种植,也适应于其他省区的适应地区种植[4]。

1.3 龙食葵3号

龙食葵3号的母本为东宁板嗑,父本为内蒙资源蒙S1,经9个育种周期的选育育成。2007年3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该品种生育期115 d,属中晚熟品种,该品种的株高为240 cm,茎的粗度为3.0 cm,花盘直径20~30 cm,百粒重19 g,籽仁率51%,结实率80%,籽仁蛋白含量30.37%。籽粒黑灰色白边(条),粒长2.5~3.0 cm,宽约0.9 cm。2004年、2005年、2006年全省向日葵区域试验,籽实产量分别为2 960.3、2 404.4、1 992.8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0.80%、18.90%、22.22%。2005年菌核病自然发病率为2.1%,比对照少5.4个百分点,黑斑病和褐斑病发生较轻,未发生霜霉病和锈病。2006年未发生菌核病,叶斑病发病较轻。生育期活动积温2 350 ℃左右,适于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也适于吉林、辽宁、内蒙和山西等省区的部分地区种植[5]。

2 龙食葵系列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龙食葵系列向日葵新品种的种植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水方便、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前茬以豆茬、麦茬、玉米茬为宜。若菌核病发病率高,则不允许向日葵种植在豆茬上。切记龙食葵系列新品种要严格实行4年以上轮作周期。播种前要精细深翻整地,保证田间无大坷垃、表面平整,保墒播种,要注意地下害虫的防治,确保一播全苗。

2.2 适期播种

黑龙江省一般5月中下旬播种为最佳播种期。适当晚播使向日葵开花期与高温高湿天气错开,能够减轻菌核病发生和向日葵螟虫为害,但是不能过晚播种,防止向日葵的成熟受到初霜冻的影响。播前进行种子处理,一般采用种衣剂拌种,对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效果较好,也可用辛硫磷、呋喃丹等制成毒土毒饵防治。龙食葵系列食用向日葵品种植株高大、繁茂,保苗21 500~18 750株/hm2为宜,株行距66.7 cm×(70.0~80.0) cm[3]。

2.3 科学施肥

施足底肥,配施种肥,巧施追肥。施有机肥15 t/hm2作基肥,种肥施磷酸二铵150 kg/hm2、钾肥30 kg/hm2。在向日葵7~8对叶片时追施尿素100~150 kg/hm2 [5]。

2.4 加强田间管理

做好查田补苗工作,及时防治病虫鼠害。1对真叶时间苗,2~3对真叶时定苗。适时中耕除草,防止草荒。中耕除草一般应进行2~3次,第1次应结合疏苗进行除草;第2次结合定苗进行除草,避免定苗后除草伤苗,第3次除草则应于封垄前进行,要求结合培土,把土推到茎基部,增强抗风力,防止倒伏。向日葵开花初期,放赤眼蜂卡45~60张/hm2用于防治向日葵螟虫。

2.5 做好授粉工作

当田间开花株数达到70%以上,单盘开花2~3 d后,每日开花量最多,放蜂3~4箱/hm2[6-10],可进行第1次授粉;每隔3 d授粉1次,共授粉2~3次,即可收到预期效果。每天授粉时间不可过早,宜在露水干了之后进行。露水不干花粉粘结成块,中午气温过高花粉生活力弱,授粉效果都不佳。一般应在9:00—12:00、15:00—18:00授粉比较合适,可以提高授粉成功率。

2.6 适时收获

龙食葵系列向日葵新品种成熟后应立即收获,防止病、虫、鼠、鸟危害。收获完毕,应做好脱粒晾晒和储藏工作,储藏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防湿[2]。

3 参考文献

[1] 范丽娟.龙食葵系列新品种选育推广及产业化[J].杂粮作物,2009,29(5):325-327.

[2] 范丽娟.食用向日葵品种龙食葵3号的推广效果及综合评价[J].中国种业,2012(12):41-42.

[3] 关洪江.食用向日葵新品种龙食葵1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3(2):45-46.

[4] 黄绪堂,关洪江,姜贵轩,等.食用向日葵新品种龙食葵2号的选育和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4(6):50-51.

[5] 黄绪堂,关洪江,乔广军,等.食用向日葵新品种龙食葵3号选育及综合配套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1):117-119.

[6] 黄绪堂,关洪江,乔广军,等.优质高产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龙葵杂5号的选育[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5):36-37.

[7] 邓艳芳.青海东部农业区庭院向日葵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11(12):32.

[8] 曾宝安,黄正午,山军建,等.向日葵沟种垄植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9(4):91-93.

[9] 赵光英,陈泰教,陈冠铭.热带地区盆栽观赏向日葵栽培技术[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8):20-21.

[10] 刘金刚,王德兴,崔良基,等.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F61选育及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10,30(6):400-401.

上一篇:气相色谱法检测果蔬农药残留前处理技术研究 下一篇:无公害春豇豆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