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椒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4-25 05:08:09

野山椒高产栽培技术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野山椒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从良种的选择、种子处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以及科学管理几个方面阐述,以期为野山椒种植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野山椒 高产栽培技术 管理 种植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175-01

引言

野山椒俗称天椒,在食物烹调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主要作为调料、佐料等。新鲜野山椒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晾晒后干食,还可以制作成罐头出售,随着市场空间的增加,野山椒罐头十分畅销,供不应求,加上种植野山椒资本投入较少,见效快,产量高,销路广,当地很多农户开始种植野山椒,一般每667平方米可产1500-2300kg,经济效益非常好。

一、野山椒的特性

1. 野山椒有俗称的“四不耐”,即不耐低温、不耐高温、不耐旱、不耐涝。野山椒根系不发达,根群很小,根基部不易长出不定根,其根系主要生长至地表10公分左右,一旦水量过多会造成其根系死亡,因此要勤浇水、轻浇水,保持土壤一定的透气性,特别注意根系的保护,防治根系衰败。

2. 野山椒属于弱光性农作物,对光照要求不高,其光照周期也不固定,一般在10-12小时的光照内生长较快,易于开花结果,在强光下容易造成生长不良,容易被阳光灼伤,造成植株死亡。生长温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温度稍高促进其分枝、发芽分化,提早发育,温度略低,其发育发芽分化的趋势减弱,发芽分化快且多其结果率高。待进入盛果期时,要略微降低温度,促进其结果,一般控制在15℃左右便于其生产生长发育.

3. 野山椒也有“三喜”,即喜水、喜温、喜肥。温度控制适宜有利于其生发育,过高容易得病毒病。野山椒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在砂粘土中也可以正常生长,但是要保证合适的水分供应以及土壤的透气性,才能保证高产稳产。移栽一周后,要施入腐熟的粪水,可以掺入少量的复合肥,一周施一次,施肥后适当盖土,但是一旦到了开花期就不能松土,防治损伤根系,感染青枯病。阴雨天后要根据水量进行排水,确保田内不留积水,保证土壤一定的湿度。

二、选择优良品种以及育苗地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病虫害发生特点选择具有高产稳产特性、抗逆性强、优质的野山椒品种,要到指定的销售点进行购买,一般选择具有权威认证的品种,有条件的农户可以购买杂交品种。在育苗地的选择上,要按照向阳、避风、地势较高、便于排灌、土壤肥力稍好的标准选择地段育苗,选择的地段不能种过瓜果蔬菜类、番茄类以及烟草等农作物,防治病虫害交叉感染。

三、种子处理

选择干净的容器惩防种子,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15~25分钟,然后再将种子放入55℃左右的温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最后再用清水搓洗,常温下,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8小时左右,使种子充分吸水,再用10%的磷酸三钠水溶液浸泡20-30分钟,最后再用清水搓洗。

四、匀播、疏播育壮苗

育苗是保证野山椒高产稳产的重要步骤,为了培育健壮的幼苗,促进幼苗早现蕾,进而早收获,提高产量和质量,可以将播种时间定在一月下旬,提前进入播种期,对选定的育苗地进行深耕细作、规范起垄。一般每667平方米的地段需要种子量在20-25g之间,大约需要9平米左右的苗床。深耕前将100kg的农家肥和少量的复合肥掺杂均匀后均匀撒入地段,进行深耕细耙、严格起垄,垄宽在1.5米左右包沟,沟宽在30公分左右,深30公分左右。播种前适量浇水,保证土壤湿度,再匀播、疏播,播种后再覆盖2公分左右的草木灰或者细土,最后用塑料薄膜搭棚育苗。出苗后及时进行壮苗,提高幼苗的抗逆能力,幼苗期间避免出现渍水,长时间没雨时可以适量浇水,保证土壤湿度,满足幼苗生长水分需要,待幼苗长出2叶时可以进行除草和中耕,增加土壤的疏松度,提高透气性,保证其根系正常生长。

五、合理密植

野山椒的种植必须控制密度,在幼苗生长至4叶1心时便可以移栽入大田,移栽前对大田进行深耕起垄,垄宽与育苗地一样,植株距离控制在0.8米左右。由于野山椒的采收时间较长,通常可以延收至初霜期,其植株冠高达1米左右。因此种植方式选择单行开穴种植法,保证每667平米地段植株数在600-650之间,移栽前可以施入25kg的磷酸钙与300kg的农家肥,均匀按穴施入,移栽的幼苗必须带泥土,盖土后适当浇水。

六、肥水管理

前面提到野山椒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在砂粘土中均可以正常生长,但是肥水的管理一定要科学,保证土壤中养分与水分充足,满足移栽幼苗的正常生长,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决定施肥的次数,一般选择有机肥与农家肥混合施入,保证土壤具有一定的肥力,同时适时浇水,保证土壤表层湿润的同时,防治存现渍水,避免植株根系长期浸泡在水中发生腐烂,引起死亡。

七、田间管理目标

对于野山椒的田间管理主要以保证植株正常生长,防治病虫害的危害以及落花、落叶、落果等现象发生,防治存在干旱情况,采取综合性手段防治病虫害,保证高产稳产。每年病虫害发生情况不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八、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1.青枯病的防治。在移栽幼苗之前要进行细致的整地,深耕之前按照每667平米地段100-160kg的标准撒入草木灰或者生石灰,适度调节土壤酸碱平衡,抑制病菌的生长。在青枯病发病初期,选择14%的络氨铜300倍稀释液喷洒,也可以选择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稀释液喷雾,一周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4次,效果非常明显,在周围撒入生石灰,进一步控制病情。

2.炭疽病的防治。炭疽病是野山椒种植常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防治方法为化学防治,选择50%的代森锰锌800倍稀释液喷雾,一周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效果显著。

3.病毒病的防治。野山椒病毒病发生主要与日常强度和时间有关,主要防治对象为蚜虫,可以选择蚜虱净3000倍稀释液喷洒,也可以选择阿克泰兑水喷雾,控制病情蔓延。

九、适时收获

野山椒属于多开花、多次结果的蔬菜,一般以受青果为主,及时的收获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野山椒采摘的标准为果实色泽光亮、颜色转深、饱满充实,此时即可收获。采摘的时间节点一般定在早晨或者傍晚,连柄一起收获,切记上下摇晃或者直拉硬拽,防治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上一篇:农技推广视角下的农户技术需求透视 下一篇:论初中体育课学生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