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调准备金率还能走多远

时间:2022-04-25 04:44:51

面对市场上的种种猜测,存款准备金率究竟还有多大上调空间呢?

央行决定从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18.5%,而中小金融机构也达到了16.5%。事实上,从对付金融危机前那场通胀开始,存款准备金率就已经成为央行调控货币的常规武器。那么,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多大上调空间呢?

一般性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空间

首先我们来看看相关政策规定。1994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试行“限额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其中规定商业银行存贷款比例不得超过75%,备付金比例要大于5%,备付金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一般称为超额准备金。这两项相加达到了80%,因此,按照最早的标准,法定存款准备金最高只能上调到20%,也就是说,目前依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调控货币已没有多大腾挪空间了。

从理论上讲,法定准备金率最高可达22%。如果按每次上调0.5个百分点的速度,还有7次可调的空间;按每次吸纳3500亿人民币计算,还可吸纳2.4-2.5万亿流动性。

从实际执行情况看,截至2010年11月末,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平均比例为67%,如果2011年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比例还是控制在这个比例的话,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最高就可以上调到30%,这个空间就相当大了。但如果这样的话,大部分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承受不了,因为它们目前的存贷款比例基本上在75%以上。而且可能还涉及到法律上问题,因为按照《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存贷款比例只要不突破75%就是其正当经营权利范围。

所以,央行合理的上调空间应为最高22%,达到22%以后,如果还没有把通货膨胀控制下来,准备金率的作用就开始受到限制了。

上调超额准备金利率

即使央行没法再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个货币政策工具,央行也不一定非要全面上调存贷款各项利率,因为正如周小川行长所言,加息是个两难选择。但央行还有一个选择,即央行可以上调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利率。在1993年到2003年十年间,只有1996年下半年到1998年3月份,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与超额准备金利率不同,其余年份均相同。2008年11月,央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实行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把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到与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相同,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已无钱可赚,甚至赔钱。其目的是要改变商业银行对待资金运用的态度,促使其在保证支付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在央行存储过多的超额准备金,去用于贷款等用途,以支持经济发展。如果央行将来提高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利率,那么同样会改变商业银行对待资金运用的态度,较高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会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富余资金存放在央行,获取无风险收益,从而减少放款冲动,同样可以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所以,只要央行愿意,它有很多足够的手段和工具去调节货币政策。

(郭世邦中国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

上一篇:未来股市比楼市更容易赚钱 下一篇:通胀压力长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