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大数据环境下的安全现状和未来展望

时间:2022-04-25 02:59:53

解析大数据环境下的安全现状和未来展望

【摘要】 在这个信息、科学、网络等技术发展飞速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其发展也达到突飞猛进的效果。大数据在不断推动信息通信、网络技术、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安全方面的思考。本文就通过不断研究和探讨的方式对大数据环境下的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大数据安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力图通过本文的探讨为大数据的安全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字】 大数据 安全 现状 未来展望

一、大数据安全的现状

1、大数据增加了隐私泄漏。大数据是一个以分布式为构架的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那些较高级的数据储存问题。同样,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数据主要是对一些信息、数据、资料等进行分析和应用,目前随着各种数据解密技术的强化,就一定会对某些使用人员的隐私方面造成很大的威胁。因为在这个大数据如此发展的社会里,使用人员想要杜绝某些商业人员来窃取自身的隐私信息是很困难的。例如:如今在各大交流软件上用户就会在使用过程中留下一些数据,然而这些数据可能会被一些相应的专业人员整理、窃取。再如,平时人们用手机进行定位、登录,都会留下一些重要的信息和数据,就会被一些市场检测人员收集,他们以此方式得来的数据不仅准确度高,而且信息量大。所以,目前大数据在市场上的安全问题普遍存在,鉴于这样的现状,大数据的安全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并迫切需要改进和完善的。

2、大数据可作为长时间持续攻击的载体。大数据攻击有一种先进的技术代表,简称APT攻击技术,这种攻击技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攻击范围广、攻击面积大、攻击时间长且隐蔽性到位。据调查显示这是大数据在安全领域深受人们关注的技术之一。这种攻击技术与传统的攻击技术相比,结合了各种最先进的手段和社会工程学,并能隐形攻击,自我保护。现阶段,大数据攻击技术被市场广泛利用,例如:黑客就会利用大数据对自己想要攻击的领域发起攻击,这样的攻击不仅能同时控制较大数量的对象,还能起到传统攻击技术所不具备的效果。

二、大数据安全的未来展望

1、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能预测IT安全。在这个大数据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的时代,让人们的信息、数据等隐私不再束缚于以往的传统技术。那么,大数据技术如何有效的预测IT行业的安全,应该获得什么样的结构标准,需要什么样的度量等,都要通过应用大数据,才能准确的确定其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首先,要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实验、测试,才能解决和检测出攻击的问题,其次,就需要在现有的大数据安全资源中进行检索,才能对大数据的框架结构等方面进行使用。由此,才能通过大数据技术预测IT的安全问题。

2、大数据技术安全的基础建设发展。大数据的安全对所有使用者来讲都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视的部分,只有大数据技术能都安全的发展,人们的信息数据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在对大数据的安全不断研究、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数据技术安全的基础建设,是发展的重要内容。未来的发展想要加强大数据的安全,同时也要保证大数据基础建设的安全能力、评鉴能力、和强化大数据结构下的安全技术等。这些基础建设、基础技术都是影响大数据技术安全发展的直接因素。所以,在未来大数据的发展中,要保证基础设施的安全,大数据才能一直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状态。

3、大数据能够实现隐私安全。根据调查显示,虽然目前大数据得到了大范围、多领域的使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大数据技术还是存在数据的有效聚集性及隐私容易被盗取等问题。因此,对于这方面的因素来说,大数据未来的发展要多注意数据隐私保护方面的安全,这也是大数据技术安全最薄弱、人们最担忧的一方面。现阶段大数据在隐私方面的安全系数不够高,给很多用户带来了深深的困扰和担心。因为大数据技术不够安全,就会导致他们的信息被盗取,对他们的个人隐私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鉴于这一影响,就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对大数据的技术进行改善和创新,由此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的安全度。同时,还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政策进行管理,才能有效的杜绝隐私被窃取等影响。

4、安全环境下的大数据能助推互联网+。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宗旨是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业等的融合创新。其中,一个安全环境下的大数据尤为重要,只有在安全的数据环境下,互联网+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其上的产业、应用提供可靠的能大展拳脚的实施环境。

三、总结

如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新一次技术改革的奠基石,成为人们重视的科学。然而,只要给大数据技术面临的安全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大数据技术就能在这个科技时代里占据有利的地位。

参 考 文 献

[1]曾志峰,杨义先.网络安全的发展与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10)

[2]邱燕燕.网络安全与伦理建设[J].情报杂志.2000(01)

[3]马婷婷.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J].人民长江.2000(01)

[4]邱晓威,冯丽伟.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涉及的网络安全问题[J].中国档案,2000(01)

上一篇:无线电监测机房的设置问题探讨 下一篇:光纤通信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