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师专业化教育社群机制的实践与认识

时间:2022-04-25 01:54:50

校本教师专业化教育社群机制的实践与认识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引领学校向高端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建构立足学校教师群体实际、前瞻事业长远发展的校本教师专业化教育社群机制,并确保其有效运行成为至关重要的当务之急。在校本教师专业化教育社群机制建设上,我们采取了“一个主旨、两个转变、三项任务、四大载体”的“一二三四”校本教师专业化教育社群机制建构模式。

一、坚持一个主旨,就是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往往被推崇至最高级,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却被忽视到最低极,这与“终身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极不相符合,甚至背道而驰。因此,在解决“发展什么”的问题上,必须始终坚持实现“四个方面”的均衡、协调发展,准确进行“四个方面”的科学定位,即坚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以之为重点,坚持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并以之为关键,坚持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并以之为核心,坚持实现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并以之为终极目标。“四个方面的发展”有机统一,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二、实现两个转变,而“去两化”

教师专业化教育社群机制模式的逐步建立、完善和发展,要在改革传统的强调科层控制的组织形式,向以专业社群为教师教育的组织载体、加入教师专业互动和分享的教师社群的逐步转变过程中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实现了“两个转变”而“去两化”,即由教师个体单独作战的“孤独巡逻兵”转变为教师群体共同提高的“联合作战部队”,由“我”而走向“我们”的“去个人化”,这样就恰当地处理了教师之间的“批判性”关系,形成集体成员间和谐共处、互动互助、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由听命令作战的“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出击的“主动学习提高”,由“他律”走向“自觉”,进而实现了“去行政化”。

在实现两个转变而“去两化”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动机由被动接受而转变为自动生成,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由上级(学校领导)强制给予而转变为自动生成,教师的专业发展行为由行政命令下的被动适应而转变为自觉状态下的主动探求。

三、完成三项任务,须共同推进

校本教师专业化教育社群机制模式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做什么”,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以“倡导”、“服务”为主要工作形式,确定三项主要任务,即设定校本教师专业化教育发展目标、规划校本教师专业化教育发展课程、建构校本教师专业化教育活动组织。“设定目标”解决了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规划任务”解决了“完成什么的问题”;“建构组织”解决了“由谁来做的问题”。这三项任务应由校本教师专业化教育社群在运行中据实“设定”、“规划”、“建构”。

在推进三项任务的过程中,个体教师找到了成为这样教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组建四大载体,要同时运行

在一所规模较大的基础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化教育社群建设中,主要应组建起四大运行载体:一是建立以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年级组专业社群,旨在解决学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建立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学科教研组专业社群,旨在解决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建立以解决阶段教学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备课组专业社群,旨在解决阶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四是建立以解决某特定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课题组专业社群,旨在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需要长时间在实践中探索研究才能解决的某一特定问题。上述四大社群要解决的问题指向虽有不同,但在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上却异曲同工,相得益彰,促进教师“双专业化”(教学专业化和教育专业化)和谐共进与同步提升。

在上述四大载体有序、高效运行的同时,还可以不失时机地组建其他以实现特色化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特色化专业社群。这些专业社群旨在促进特色化发展,是“以特色化发展”为本的专业社群,在其运行中,一定要克服专业社群发展的同质化倾向。

建构校本教师教育专业化社群发展机制,是在国家教育转轨时期,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的一种积极尝试,在实践中还会遇到许多新问题。问题的产生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在新的问题面前,要以认真的态度全面认识,科学分析,大胆实践,探求校本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寻找新途径、采取新办法、实现新跨越、达成新目标。

上一篇:用典校建设与课题研究提高教研质量 下一篇:依法打击“校闹”还学校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