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雷公藤茶饮剂治疗类风湿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4-24 09:03:26

复方雷公藤茶饮剂治疗类风湿的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目前在国内外仍然属于难治的疾病之一。本病发病率在我国约占0.1%[1],具有在南方的发病比例又较北方高,农村比城市发病率高的特点。由于该病具有慢性进行性发展,间断急性变化的特点,在急性期以外的慢性期、农村病员经济困难、对该病的预后认识不足等,是导致致残的主要原因。笔者针对上述情况,按照中医药的药组方原理,自制类风湿茶饮剂,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慢性中早期患者各24例3年,通过双盲观察,认为自制茶饮剂是一种安全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肢残率。

资料及方法

一般资料:就诊患者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

方法:治疗组每日按生活习惯口服茶饮剂,观察组建议稳定期饮茶,急性发作期按一般抗炎对症治疗。组方药物按(雷公藤根)2:(制何首乌)2:(木瓜)(红花)2比例制成100目粉剂,茶饮袋分装5g/袋。在非急性期,按照生活中自然饮水状态,泡服自制茶饮剂每次5g,直到药味清淡后更换一袋。

观察项目:首诊化验血常规、血沉、类风湿因子、记录主要病变关节周径,及有无心、肝、肾、皮疹疾病。每3个月复查血常规、血沉、类风湿因子、主要病变关节周经;了解有无胃肠道反应、皮疹及白细胞减少等副反应;急发疼痛次数/季度。

结 果

观察组24例中19例次获得随访,用药组22例坚持服用茶饮剂,1例服用10个月后外迁失访,1例服用17个月后随子女外迁。期间2例早期有一过性胃部不适,未予特殊治疗,经调整服用时间后症状自行缓解;2例服用4个月后出现全身散在皮疹,停服药2周后皮疹消退,再次服药未再出现;24例均未出现白细胞减少现象,平均血沉由服药前的23.8mm/小时,到服药后检测的平均15.2mm/小时;类风湿因子平均值下降40.3%;观察组主要病变关节周径平均增加1.3mm,观察组病灶关节周径平均增加1.88mm。观察组急性疼痛2.3次/年/例,治疗组急性疼痛0.75次/年/例。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血沉,类风湿因子,单一病灶连续观察增长值,急性疼痛次数/年,发现服药组与观察组具有显著性意义。

讨 论

类风湿祖国医学中属于痹证范畴《素问•痹证论》认为痹症是由于风寒湿邪侵犯人体滞留肌肉经络,导致气血闭阻,从而引起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的一类疾病。同时指出“五脏皆有所合,病久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说明病因及病理不同,预后相差悬殊,尤其是类风湿病邪多深入经遂鼓骱,疼痛剧烈,缠绵不愈,以致关节畸形废用。《济生方》曰:“白虎历节由体虚之人将理失宜,受风寒湿毒之气,使经脉凝滞,血气不流,蕴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肉色不变,其病昼轻夜剧,其痛彻骨,如虎之齿,故名白虎也。”

中药雷公藤苦,寒,大毒。归心、肝经;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功效。制何首乌甘、涩、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精血。木瓜酸、温,归肝、脾经;舒经活络,除湿和胃作用。红花辛、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作用。现以雷公藤作为君药,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红花作臣药,辅助雷公藤活血通络,趋於止痛,佐以木瓜舒经活络,除湿和胃作用;制何首乌补益精血。

经过对24例患者的3年临床观察,自制类风湿茶饮剂,具有减缓轻中度类风湿患者关节病损的速度,减少急发周期的作用,还具有费用低廉,不良反应轻微,服用方便,适合在基层社区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兆铭.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疾病[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7.

上一篇:外敷“蚯蚓泥”治疗蝮蛇咬伤 下一篇:针刺治疗失眠13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