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花儿美丽绽放

时间:2022-04-24 07:19:30

让花儿美丽绽放

摘 要:教育更人性化地关注到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老师在教育策略上正确的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很多复杂原因,然而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渡过的,他们的生活更多地受着学校教育的影响。与学校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心理健康;关注;教育策略;关爱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55-01

一、课程实施中凸显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更人性化地关注了学生的发展,但当前的学校教育仍存在着诸多功利主义色彩,仍缺乏人性化的教育与管理,使得教育的问题与手段诱发许多学生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业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调查结果也都表明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

1、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心灵的压抑

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因一时的差错,而受到教师的指责、批评、讽刺与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原本积极向上的进取心被压抑,逐步地走进“坏孩子” 的行列

2、敏感型学生存在性格上的变化

一个人的气质、个性与性格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一旦获得塑造就不容易改变,然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教育活动,可以让那些原本拥有纯真性格的学生发生心理上的改变,以致性格扭曲。对于那些反应较为敏感的学生,教师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和举止,在旁人看来是微不足道,但很可能改变他们的性格,甚至留下阴影。

二、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外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因为现在的青少年儿童的成长离不开这些环境,所以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与这些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家庭教育失当

少年儿童的成长与家庭的关系非常密切,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成员之间是否感情融洽,是影响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父母在对待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存在着以下两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对子女要求过高,在教育的方法上过于苛刻,甚至有时不分场合当面训斥、打骂,要求绝对服从。这样会使子女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压力过大,最终形成忧郁、退缩、孤僻、逆反心理。第二种态度是对子女娇惯溺爱,百依百顺,这容易造成子女自私自利、任性、懒惰、蛮横、依赖等不良心理。

2、学校教育失误

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很多复杂原因,然而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渡过的,他们的生活是间接或直接受着学校教育的影响。他们的生存状况与学校教育有最密切的关系。

1、学校教育中的体罚及变相体罚现象

体罚,一种不为人道的病理性的教育方法,在许多国家里都是非法行为,且已是明文禁止。然而,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仍然长期存在着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而且有的还相当严重,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2、教师言语对学生的伤害

言语伤害主要是指那种讽刺挖苦、尖酸刻薄、冷嘲热讽、伤及学生人格的话语。在教育活动中,这些言语实质上都会产生反教育的效果,学生幼小的心灵根本无法承受这种“杀伤性极强的武器”。

3、学生人格未得到及时的尊重

教育过程中有一种教育上的精神伤害现象,它是对小学生纯洁心灵的摧残。虽然它不直接伤害学生的身体,可是它却很容易带给学生巨大的心理伤痛。教师对学生精神上伤害主要表现为:冷漠对待,孤立学生;全盘指责;爱算总帐;威胁恐吓。

三、从教育策略的角度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我们要正视学生心理问题的客观存在,也要知道心理问题产生的背后的一些原因,更要本着教育的目的,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角度制定教育策略。

1、理解学生

尊重和理解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对于学生的成长过程,他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和理解,宽容和等待,善待和微笑。作为一个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树立四个观点: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不成熟是他们的主要特征;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不满足于被爱,被保护,更渴求被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成长是不能代替的,必须依靠他自己一点一点的发展变化;学生成长中的过失和问题,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契机,更是我们发挥教育智慧的舞台。

2、关爱学生

学校教育中没有爱心不行。对学生的爱要放在心里,同时也要落实到行动上。斯霞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现在的学生感受力很强,他们重感情,强烈地要求别人重视自己,每个学生心理上都有一架天平,时时对教师的爱心进行衡量,这是一种细腻的情感体验,学生一旦感受到了这种情感,就会产生心理呼应。其次要舍得花时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3、鼓励学生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认同感。学生经常会犯错,会出现让人抓的“小辫子”。我们老师要在心理上对他们进行梳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如果对于学生的优点特别麻木,很少从积极的角度去肯定;但是对学生的小毛病则格外敏感,带着有色眼镜,从鸡蛋中挑骨头,用放大镜看问题。这样的后果是使学生生活在一味的批评和惩罚中,学会挑剔一切,冷漠一切,学会从阴暗面看人生。谁之过?老师。

参考文献:

[1] 胡胜利.心理学报[M].1994.

[2] 赵靖平.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C].1998

[3] 王征宇.上海精神医学[M].1984(2)

[4] 叶 芄.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分析[M].1996.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下一篇:应用题何惧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