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从中小企业开始

时间:2022-04-24 04:43:55

复苏从中小企业开始

尽管亚洲经济呈现出快速复苏的态势,但很多中小企业仍未走出危机,成本控制和存货管理仍是中小企业求得生存的两大核心要务。

2008年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着实让各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脱了一层皮”。一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是否从灾难性衰退中逐步复苏?联邦快递委托经济学人信息部,对亚洲、尤其是中国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评估,完成了一份名为《走向复苏:亚洲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报告。

金融“海啸”的威力

经济学人信息部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得到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国内停产的中小企业总数已突破10万家,因此产生的失业人数估计达到了2000万。报告指出,亚洲很多国家的中小企业大多依靠廉价劳动力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出口产品的生产,是中小企业遭受当前经济衰退冲击尤为严重的原因所在。浙江温州和广东东莞是国内出口型中小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2008年底至2009年初,大约有3万家此类企业因无法应对经济形势的剧变而宣告破产。

报告指出,外向型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仍在于需求匮乏。2009年二季度一项针对中国500家港资企业的调查显示,69%的受访对象认为出口需求疲软是困扰企业经营的一个“严重”或“极为严重”的难题。第三季度的情况也不过略有改善,认为出口需求低迷仍是一大不利因素的受访者仍占总数的62%,他们当中很多人都任职于毗邻香港的广东省的外向型中小企业。报告还认为,需求不足成为困扰中小企业的一大难题,恰恰也是它们作为外国制造业企业的转包商在全球供应链上所处地位的反映。经济学人信息部此次的调查对象之一浙江成功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300名员工、从事电动千斤顶和电缆生产的企业,在2009年上半年,其出口大幅下滑了60%以上。这对该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海外市场的出口占了其总产量的70%。当成功电子查究出口订单锐减的原因时,它吃惊地发现其客户自己生产的电脑、汽车等产品的市场需求也是一落千丈。

另外,在信贷危机的背景下,中小企业也未能免受融资难题的困扰。报告分析,中小企业在这方面所面临的形势事实上出现了恶化。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与向大型企业投放大额贷款相比,向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成本更高、风险也更大。世界各国政府均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甚至是在当前这轮经济衰退爆发前,它们就在制定相应政策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便利,降低其融资成本,其中包括设立企业基金、配套补助金、公共部门支持成立中小企业银行等。

政府的“一臂之力”

实际上,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之后不久,亚洲各国政府都迅速行动起来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为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营助一臂之力,最为普遍的举措是为其提供更有利的贷款担保。然而,信贷紧缩使银行的风险厌恶度大大提高,因此更多的贷款担保业并不一定就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贷款。因此,包括中国、印度、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在内的几个国家的政府都采取了减轻中小企业税负的措施,从而缓解它们的总体财务压力。

报告分析,这是基于亚洲各国政府吸取了应对1997-1998年区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而采取的相同政策。这也是面对当前危机它们出现趋同政策取向的原因所在。它们都意识到中小企业在其国内经济和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不仅分布广泛,而其较小的规模也使它们相对大型企业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不过,实践证明对银行施加压力促使其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的这种做法成效甚微,并且往往造成资金分配不当的现象。这可能是当前很少亚洲国家政府要求国有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制定贷款的原因。

对于中国所采取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管齐下的策略,报告作了详细的介绍,如政府明确要求五大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速不得低于贷款的平均增长速度、给予高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以税收减免待遇、提高了一些产品(特别是纺织品)的出口退税额度、为中小企业信贷担保计划增资10亿元人民币、地方政府拨款帮助本地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升级、推动创新等都被提及。而根据报告的介绍,受访中小企业对政府的这些举措持认同意见,认为这些举措相对于政府的行政命令更为有效。中小企业认为“实在”的举措包括:赞助中小企业参加国内外的贸展会;组织中小企业经营者与当地银行管理层进行会晤交流,推动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短缺问题等。专家们认为,决策层扶持中小企业的最佳途径在于允许他们自助。应当赋予市场更多的灵活性,促使中小企业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灵活应对

在这一场金融风暴过后,很多中小企业都生存在破产倒闭的阴影之下,商业环境趋于恶化几乎不容许中小企业犯错误。因此,世界各国的中小企业深谙生存之道在于能否处理好运营方面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报告中介绍,为顺利渡过眼前的经济衰退期,几乎所有参与经济学人信息部调查采访的企业都表示它们必须加强现金和存货管理,而其他很多亚洲中小企业对此也深有同感。

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少中小企业的客户提出延迟付款的要求。与客户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固然重要,但对任何企业来说,准时收到账款总是头等大事。而在存货管理方面,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以大宗商品为主要生产原料的中小企业,造成了尤为突出的困难。报告列举了浙江迪贝和南星工业机械两个案例对比说明了这个问题。2008年下半年,面对商品价格骤升的形势,浙江迪贝囤积了大量的铜材和其他存货。而到了年底,商品价格出现了逆转,企业因存货过多蒙受了巨额的损失。迪贝坦承,由于商品价格走势捉摸不定,企业很难找到破解这一难题的良方。相比之下,在2009年年初企业销售下滑导致库存上升时,南星工业机械果断地停止储存铝材和铜材。同时,企业转向按订单生产这一经营模式,针对订单生产编织机械。这一转变避免了存货增加给企业造成更大的亏损。

报告分析,中小企业采取的这些果断措施折射出其根深蒂固的成本控制心态,而这也是其多年来身处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结果。即便是在正常时期,中小企业在获取资本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这种磨练成就了其克服当前这场危机的能力。报告还指出了中小企业的另一大特点,即其经营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认为经济形势虽然艰难,但却难不倒生命力顽强的亚洲中小企业。

船小易变道

在经济发展前景尚未明朗的当下,报告预测亚洲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未来的发展将会持续增长。报告以中国为例作了具体分析: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不断深入发展,国有行业的萎缩难以避免,而日益增多的中小企业恰恰会填补前者留下的空白。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发展使得数以百万计的农民投入中小企业的怀抱,壮大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力量,这一切将会改变中国经济的面貌。这时,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丛林法则也将在经济社会上演,业务单一、无力实现多元化经营、缺乏竞争力的亚洲中小企业将会走向灭亡,而具备全新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则应运而生,抓住市场迅速发展。

在信贷紧缩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企业不得不调整其现有的发展战略。报告认为,对于亚洲过度依赖出口的中小企业而言,当前或许是其调整业务方向、把握“后院”巨大的市场机遇的最佳时机。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推出了向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为购置汽车提供税收激励,向各级政府下达了“购买国货”的指令等众多政策,大力促进内需增长。中国政府2008年底推出的庞大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突显出领导不惜一切代价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心。

报告认为,经济刺激方案带给中小企业的直接利益很可能是微乎其微的,而且仅限于水泥、钢铁或其他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行业。但是,2009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国内零售额同比增长了15.15%,几乎达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这些数据却令很多中小企业感到鼓舞。报告分析,如果内需果真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火车头的话将惠及整个亚洲地区,中国经济将因此成为支撑区域贸易发展的新基石,它将不仅仅是对西方市场出口的产品的组装基地,更是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产品的最终目的地。而这有助于亚洲中小企业逐步做强、更富活力,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亚洲国家中产阶层的队伍也将日益壮大,在不断扩大的中小企业产品、服务的消费群体中,构成一支主干力量。

UPS第四季度收益提升

在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的三个月中,UPS包裹数量增加1.4%,达到11亿件,而平均每日货运量仍保持在1730万件的水平,这是UPS最近的季报数据。面对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UP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斯科特・戴维斯(Scott Davis)表示:“UPS充分利用了2009年部署的网络变更策略,在高于预期的假日高峰期的营运也表现出色,从而确保在2009年取得了良好业绩。在变化莫测的市场条件下,公司展示出高效管理的能力。UPS已经从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走出,变得更加专注,并确保最大化集中精力占据竞争优势,以更好地把握全球贸易增加所带来的机遇。”

该报告显示,2009年,UPS共产生41亿美元自由现金流,调整后营业利润为40亿美元。以报告数据为基础,公司营业利润为38亿美元。特别是第四季度,国际部门货运量有所增加,运营利润取得大幅增长,营业利润率提高至16.7%。

在亚太地区,UPS第四季度出口业务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0%左右。其中,中国香港地区的恢复势头最为强劲――出口业务量劲增25%;此外,越南和马来西亚也分别增长20%和15%以上。

UPS亚太区总裁德瑞克・伍德沃德(Derek Woodward)先生表示:“我们发现,从亚洲发往欧洲的货运量在第四季度强劲增长20%;亚洲区内的货运量也增长了将近10%。” UPS中国区总裁及亚太区资深副总裁黎松江先生表示:“第四季度我们的货运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其中从中国运往欧洲的货运量增加了15%以上,前往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运量也增长了5%以上。中国一直以来都是UPS最重要的国际市场。”

季报表明,在美国本地,UPS第四季度的次日到达(Next Day Air)空运业务量增加了2.8%,其他次级别空运业务量增加了 4.3%。不过,每日地面日业务量下降了2.9%。美国国内日均业务总量下降了1.9%。营业利润率提高至10.1%,主要受燃油附加费减少和包裹重量减轻的影响,每件包裹收入减少了5.2%。

在国际包裹方面,2009年第四季度收入27.9亿美元,平均每日货运量240万件(2008年同期平均日货运量为220万件,收入为26.4亿美元)。

主要受出口和美国国内业务分别增长3.1%和17.8%的影响,日均货运量增长了11.8%。在上述收益与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的推动下,营业利润率上升了16.7%,成为自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好业绩。所有地区的出口业务均取得增长,以亚洲和美国增幅最大。

在供应链与货运方面,2009第四季度收入为20.3亿美元,2008年同期为20.7亿美元。UPS认为该部门收入与营业利润的减少主要受到全球货代与UPS货运业务减少的影响。

在亚洲出口市场运力有限的情况下,需求猛增导致运输成本迅速上升,使货运业务的营业利润率受到影响。受医疗卫生业增长的推动,物流业务收入有所增加。运营效率以及合同管理的改进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UPS货运在第四季度面临许多困难。虽然每一百磅(45.36公斤)收入有所增加,但货运量业绩持平,货物吨位下滑。由于LTL(卡车零担货运)业务的价格竞争极为激烈,UPS货运在第四季度的运营出现亏损。与去年同期相比,UPS货运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

UPS首席财务官库尔特・库恩(Kurt Kuehn)表示:“2010年经济将逐步复苏。对于UPS而言,第一季度将成为2010年最具挑战性的一个季度,因为我们的利润率仅略好于去年。”

上一篇:量化定价法在钢材汽运中的运用 下一篇:中物联为物流园区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