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的研究概述与展望

时间:2022-04-24 02:55:38

天麻的研究概述与展望

摘 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对近年有关天麻的植物学特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产品开发及栽培种植方面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天麻;植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7.01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correlative references of recent years,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Gastrodia elata in the botanical characteristics,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Basing on this, we prospect the new products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on of Gastrodia elata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Gastrodia elata; botanical characteristics; chemical component; pharmacological effect

天麻又名定风草、赤箭、独摇兰,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1]。《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具有“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之功效;《本草纲目》载“赤箭辛,温,无毒,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既是传统名贵中药材,主治头昏、眩晕、肢体麻木、抽搐中风等症;也是备受人们青睐的保健食材,在调理和增强人体体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且随着其新的有效成分和作用的不断研究,对其需求也不断增加。笔者对近年有关天麻的植物学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和探讨。

1 植物学特性

天麻是与真菌共生的异养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特殊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在从种子萌发的原球茎、营养繁殖茎、白麻到商品剑麻均需要真菌的侵染提供营养,且无根、无绿叶,仅有地上花茎和地下块茎。

1.1 块茎

根据发育阶段的不同可将天麻地下块茎分为原球茎、营养繁殖茎、米麻、白麻和剑麻。原球茎是指由天麻种子与紫萁小菇(Mycena osmundicola Lange)、兰小菇(M.orchidicola Fanet Guo)等小菇属真菌共生萌发形成的球茎,为仅有顶端分组织无侧芽,平均长0.4~0.7 mm、直径0.3~0.5 mm;营养繁殖茎是由原球茎分化生长形成的,也可通过白麻、米麻经无性繁殖萌生[3-5]。

米麻是指由营养繁殖茎的顶芽或侧芽经有性繁殖或无性繁殖生长形成的长度在2 cm以下的小块茎。因其形似米粒故也称麻米,最适宜作为无性繁殖扩种[6]。白麻是指具有粗壮的雪白色顶芽的地下块茎,中小白麻只能用作麻种栽培,不能入药,大白麻既可作栽培也可入药。剑麻是指白麻进过生长繁殖形成的具有顶生花茎芽的天麻块茎,具有顶生花茎芽、尾部脐点和周身环纹三大特征,其有效成分含量高,多作为商品天麻采收加工[7-8]。

1.2 花茎与花

剑麻顶芽萌发生长而形成天麻花茎,其高0.5~1.3 m、直径1~1.5 cm,一般5~7节,节上有鞘状包茎的膜质鳞片互生,花茎前期肉质实心,果子成熟后变为中空,颜色变深[7-8]。天麻花序为总状花序,多在头一年冬季形成,第二年春季抽出花序并开花,一般每株可开30~70朵花,花两性,左右对称,花由花被、合蕊柱、子房、花梗几部分构成,花色多样,自然条件下天麻花靠昆虫传粉、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均可结实[7-8]。

1.3 果实与种子

天麻果实为长椭圆形蒴果,其长1.5~1.7 cm、直径0.9 cm,有6条纵向棱线,颜色与茎秆相似,每个果实中含有1万~5万粒种子[7-8]。天麻种子细小,呈粉末状,显微镜下观察成熟种子为纺锤形,其长0.8 mm、宽0.15~0.2 mm,种子无胚乳,由胚和种皮组成,种皮白色半透明,由薄壁细胞组成,胚为椭圆形,呈淡褐色或黑褐色[7-8]。

2 化学成分

自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外陆续对天麻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天麻中含有酚类化合物及其苷类、甾醇类、有机酸类及糖类。其中酚类化合物及其苷类主要有天麻素、香草醛、天麻苷元(对羟基苯甲醇)、天麻醚苷、腺苷、对羟基苯甲醛、4-乙氧甲苯基4’-羟苄基醚、对羟苄基乙基醚、4,4’-二羟基二苄基醚和4,4’-二羟基二苯基甲等;甾醇类化合物主要为β-谷甾醇、豆甾醇和胡萝卜苷等;有机酸类化合物包括柠檬酸、琥珀酸、棕榈酸、L-焦谷氨酸及β-丙烯酸等;糖类为蔗糖和多糖[9-20];并且天麻还含有维生素、氨基酸、蛋白以及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17,21]。

3 药理作用

《本草》记载:天麻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息风定惊、镇静安眠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失眠、癫痫、抽搐等症。近年来,其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天麻在抗惊厥作用、抗癫痫、镇静催眠、镇痛抗炎、心血管保护、提高免疫力以及益智等方面都有显著疗效。

3.1 抗惊厥作用

张涛[22]研究发现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天麻素能缩短小鼠惊厥发作持续的时间,且能抑制由惊厥发作引起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下降,并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天麻提取物诸如天麻素、天麻苷元、香草醛等是过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有效清除剂,它们通过抗氧化作用和对γ-氨基丁酸(GABA)系统的调节作用实现了天麻的抗惊厥作用[17,23-24]。

3.2 抗癫痫作用

天麻素能从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多个层面保护脑组织免受由癫痫导致的损伤,对癫痫治疗效果较佳[22]。陆延安等[25]研究发现,天麻素治疗癫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脑电图异常改善。并且通过对治疗癫痫的中医处方的考证发现,其核心药物均有天麻[26-27]。

3.3 镇静、催眠作用

天麻素可协同戊巴比妥钠,显著增加小鼠心肌的营养性血流量,缓解其自主活动,明显增强其抗缺氧能力[28]。文献报道,用合成天麻素治疗神经衰弱和神经衰弱综合征患者,有效率达80%以上[17]。

3.4 镇痛、抗炎作用

不同剂量的天麻素和天麻苷元均能显著提高热板法致痛小鼠的痛阈,明显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且呈剂量依赖性[29]。蕾娜等[30]研究发现,黄天麻、乌天麻、绿天麻乙醇提取物均能提高热板法致痛小鼠的痛阈值,并能减少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次数,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关系,其中乌天麻和黄天麻的镇痛、抗炎作用更显著。天麻素镇痛、抗炎作用可能与减少神经冲动传入、减少疼痛递质传递、激活镇痛抗炎物质释放以及抑制疼痛相关基因表达有关[31-32]。

3.5 心血管保护作用

王正荣等[33]研究发现,天麻素具有降低血压和周围血管阻力的作用,能提高动脉血流的惯性和全身动脉顺应性,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效果较好。天麻液可轻度减慢心率,且不影响心脏收缩幅度;天麻苷及天麻苷元可略减慢心率,且2 h后即可恢复正常;合成天麻素可加快心肌细胞抖动频率,加强其收缩力,还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17,32]。

此外,天麻在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焦虑、神经保护及修复学习记忆损伤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疗效[34-37]。

4 小结与展望

由于天麻有效的药理活性和保健特性,使其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市场需求的扩大,诸如烟酒、茶、食品、保健品及化妆品等行业均以天麻为原料开发生产产品。但这些产品中大多为益智健脑、免疫调节及改善睡眠方面的,缺乏镇痛抗炎、抗氧化、心血管及神经保护作用的产品。且大多以天麻素为功能性成分,对天麻多糖、蛋白等其他活性成分的开发几乎没有。

此外,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应加强道地产区天麻的种植及品质选育,并加强天麻的野生抚育。如此可提供高品质的道地药材,有效解决市场需求、药材生产及环境保护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1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58-59.

[2]李娟娟,刘志涛,王晓雯,等.天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4):16-17.

[3]徐锦堂,牟春.天麻原球茎生长发育与紫萁小菇及蜜环菌的关系[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90,32(1):26-31, 93-94.

[4]徐锦堂,范黎.天麻种子/原球茎和营养繁殖茎被菌根真菌定殖后的细胞分化[J].植物学报,2001,43(10):1003-1010.

[5]徐锦堂,兰进.天麻的营养繁殖茎及其抑菌功能[J].植物学报,2001,43(4):348-353.

[6]蔡永萍,于力文,张鹤英,等.天麻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J].中草药,2001,32(5):445-446.

[7]周元.天麻生物学特性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8]袁崇文.中国天麻[M].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

[9]WANG L, XIAO H B, YANG L, et al. Two new phenolic glycosides from the rhizome of Gastrodia elata[J].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2012, 14(5):457-462.

[10]HAYASHI J, SEKINE T, DEGUCHI S, et al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Gastrodia rhizome and relaxant effects of related compounds on isolated smooth muscle preparation[J].Phytochemistry,2002,59(5):513-519.

[11]PYO M K. Isolation and anti-thrombotic activity of citric acid 1,5-dimethylester from Gastrodia elata[J].Natural Product Sciences,2000,6(2):53-55.

[12]黄占波,宋冬梅,陈发奎.天麻化学成分的研究(Ⅰ)[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5,15(4):227-229, 5.

[13]YANG X D, ZHU J, YANG R ,et al. Phenolic constituents from the rhizomes of Gastrodia elata[J].Natural product research,2007,21(2):180-186.

[14]王莉,王艳萍,肖红斌,等.天麻化学成分研究(Ⅱ)[J].中草药,2006,37(11):1635-1637.

[15]CHEN W C, LAI Y S, LU K H, et al. Method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for th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ssay of gastrodin in water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f Gastrodia elata Blume[J].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2015,23(4):803-810.

上一篇: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掌握自己“命门” 下一篇:下一站“互联网+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