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需不需要更厉害的?

时间:2022-04-24 10:31:48

中国的经济政策制定者面前有一道难题:此前,他们挤压泡沫的力量是不是太大了?

相对客观且难以造假的用电量数据看起来也确实令人揪心—4月份中国用电量仅较上年同期增长3.7%,这是16个月以来最低的一次增幅—更少的发电量意味着更少的开工率,更少的开工率背后则是需求不旺。

政策制定者需要寻找一剂良方,既可以改变现状,又不能与控制通货膨胀的初衷相去甚远。这里面如果下手厉害一点的话,则有可能在短期内调整单边贷款基准利率。

中国央行主管的报纸《金融时报》在5月25日的一篇分析文章中称,不排除中国短期内下调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人们不禁揣测这是否会影响央行的意图,又或者根本就是某种探路似的询问。

央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其实正面临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

如果此时放松贷款利率,则有可能重蹈2009年年初的覆辙,虽然比当年会好一点,只是单边下调贷款利率—当时就是在一系列紧缩政策造成经济衰退后,央行放开货币政策的闸门,导致了更多的钱进入市场,也由此抬高了2011年的通胀水平。

但是,如果小心翼翼地在存款准备金上探路的话,则很有可能从收效甚微过渡到毫无疗效—还记得前不久下降存款准备金率,股市根本没有反应的事情吗?

央行的这些犹豫不决很好理解。如果你受过任何的传统的经济学教育,就会知道频繁地用货币政策调整市场的行为是要谨慎为之的(央行在4年间已经多次利用政策作用市场),但如果要立即看到成果就需要拿出刺激有利的政策来—所以受过教育的交易员只要进入市场,就会不自觉地想要向政府要更多的政策。

央行需要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以及即便不得已下调了贷款利率后,有什么办法防止通胀重来。

影响市场的几件事

欧洲

毫无疑问,希腊的问题还在上演,转化为悲剧的征兆也越来越明显。每家银行的分析报告基本上把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几率都调高到了50%以上。不过,如果按照希腊的一贯处事原则,退出的可能性非常低。

6月17日,希腊就要重新组阁了,在此之前,市场阴晴不定,最好不要轻易下手。可以关注的是的支持率是不是会延续上周的跌势。这也许会成为为数不多的好消息。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西班牙。最近,西班牙的债务有一批到期,并且筹集新钱的能力也在退化。

欧洲的问题就是这么简单,如果希腊退出,那么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债务问题也会有很大的危险,因为你很难界定到底债务到什么程度就需要退出。唯一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其实就是欧洲联合债券和联合财政部的建立,可惜默克尔始终不愿在此踏出一步。

中国

最近中国的银行都有了新的贷款任务,那便是需要扶植小微企业。虽然在大企业的贷款上比较谨慎,但在小微企业上则有可能流露出积极的一面。这是个好事,但也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

此前不愿意介入的原因在于风险过大和收益过小。现在进入则完全是因为政策刺激。

这方面并非无利可图(虽然利率没有自由化是影响积极性的很重要的原因),重要的是想清楚如何界定小微企业,一个可行的方式其实不是连坐担保制度,而是将其视为自然人信用。

下周很有可能密集的政策还是会在房地产上。5月24日,穆迪标普警告中国开发商流动性恶劣。

很有意思的是,5月25日,社科院发表的报告则是,中国房地产政策的限购可能会有所变化—这方面很值得留意。

其他市场有关的信号

黄金原油开始有止跌回稳的迹象,这背后的原因是人们可能又开始抛售美元,买入一些其他资产。美元放弃升值则意味着人们认为现状很有可能会扭转。所以这是好事。

如果其他风险资产澳元、加元等兑美元都开始稳步上升的话,则是市场向稳的一个重要信号。

上一篇:巴菲特为什么收购报纸 下一篇:对比亚迪宽容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