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口凹陷西南缘白云岩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时间:2022-04-24 08:10:11

歧口凹陷西南缘白云岩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摘要】歧口凹陷西南缘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部(沙一下亚段:Es1下)广泛发育白云岩类油气藏。经过油源对比发现,油气藏原油主要来自沙一下烃源岩,其特点是成熟度较低,且油气近源充注。在此基础上,对沙一下白云岩类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分析发现,油源条件、储层岩性及厚度、以及储层裂缝的发育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良好的油源条件是油气富集高产的基础、而储层岩性是油气富集高产的根本、储层厚度是油气富集高产的保障、而储层内部裂缝的发育是油气富集高产的关键。文章总结了歧口凹陷油气藏发育类型,共发育两种白云岩类油气藏成藏模式,并具有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叠加连片成藏等特点。

【关键词】白云岩类储层 油源分析 成藏模式 歧口凹陷

随着构造油气藏发现几率逐渐减少,岩性油气藏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而白云岩储层油气藏现已成为一个重要领域,并在各油田和盆地中被发现。歧口凹陷西南缘挠曲斜坡上,在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部(沙一下亚段:Es1下)稳定分布一套湖相碳酸盐岩,其中白云岩类分布面积达1650km 2,其规模为国内外少见。自2009年以来,针对白云岩类储层勘探部署探井,揭示油气层,并展示了一定勘探前景。该套白云岩类油气储层,是歧口凹陷古近系近几年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之一。认识其油气来源、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对下一步的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1 歧口凹陷区域地质

歧口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部,是黄骅坳陷中最大的箕状凹陷。歧口凹陷西南缘指港西凸起、孔店凸起、埕宁隆起等正向构造区所半围限的挠曲缓坡带, 主要由歧北斜坡、歧南斜坡、埕北断坡与大中旺等构成沙一下沉积时期为歧口凹陷渐新世湖盆裂陷中期的最大湖泛期,气候暖湿,且水体碳酸盐含量高,沙一下由下至上发育滨Ⅰ、板4、板3及板2油层组 。该区沙一下发育面积逾2000km2, 其中白云岩类分布面积达1650km2,为国内外少见。 目前是是勘探的重要目的层之一。

2 油源分析

歧口凹陷西南缘沙一下白云岩与油页岩、暗色泥岩互层分布,暗色泥岩、油页岩区域性稳定发育。油源对比证实沙一下的原油主要来自沙一下油页岩,而在靠近大断裂的油气藏油气来源于本地沙一下烃源岩及沙三段成熟烃源岩。 歧口西南缘沙一下油页岩成熟度较低,而与沙三段较高成熟度、低伽马蜡烷的源岩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沙一下的油页岩厚10~20m,残余有机碳含量大于2.0%,油页岩的Ro值为0.50%~0.85%;沙一下烃源岩的成熟门限深度为2000m,斜坡低部位沙一下油页岩埋深普遍超过2000m,具备生成低熟―成熟油气的能力。也有证据表明,白云岩储集层中还含有生烃能力很强的颗石藻纹层。区域分布的油页岩既是烃源层,同时也是白云岩储集层的直接盖层,生储盖组合匹配,油层埋深2000~3000m。

3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3.1 烃源岩展布控制油气供给

歧口凹陷西南缘沙一下油源对比证实原油主要来自沙一下油页岩,具有成熟度底,伽马蜡烷含量高的特点。油页岩的发育程度是决定油气藏的先决条件。研究区没有很好的生油凹陷,油页岩生成的油气没有进行远距离运移,油气生成后就近运移,在有利圈闭聚集成藏。研究区沙一下油页岩区域稳定发育,分布面积大,油页岩累计厚度一般在10m-20m。在歧北、歧南斜坡区以及大中旺构造带出油井均在油页岩的厚值区,油页岩厚度大,供储关系较好,控制油气供给(图1)。

面积叠合连片的成藏特点。研究区白云岩类储层总结出两种成藏模式:一种是分布在缓坡带油气藏,油气来源于本地区沙一下的烃源岩,油气具有自生自储特征,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为主。图4歧北缓坡带滨深18井区油气来源于沙一下油页岩,油页岩生成的油气没有进行远距离运移,油气运移到与其相邻的储集层中,就近富集成藏,具有自生自储成藏特征,为岩性控制的油气藏。另一种为靠近大断裂的油气藏,油气来源于本地沙一下的烃源岩以及沙三段成熟烃源岩,油气具有下生上储早期成藏、持续充注的特征,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如图6。

(靠近主断裂的房30井区、滨深8井

5 结论

歧口西南缘沙一下分布的白云岩类储层分布面积大,且较稳定。油源主要来自于沙一下大面积发育的油页岩,成熟度低,而靠近大断裂的油气藏油气来源于本地沙一下烃源岩以及沙三段的成熟烃源岩。白云岩储层受烃源岩、岩性、厚度、裂缝等因素的共同控制。研究区白云岩类储层具有自生自储、下生上储早期成藏、持续充注,大面积叠合连片的成藏特点。研究区内,油页岩的厚层区、白云岩厚层区、以及断裂发育区或具有褶皱构造区共同控制了白云岩类储层勘探的有利区带,白云岩储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预计白云岩储层将成为大港探区下一步油气增储的重要勘探领域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新社,孙冲,夏东岭,等.泌阳凹陷腹部湖相白云岩油藏地质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00,21(6):465-468

[2] 张学丰,胡文,张军涛.白云岩成因相关问题及主要形成模式[J].地质科学情报,2006,25(5):32-40

[3] 蒲秀刚,周立宏,肖敦清,等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西南缘湖相碳酸盐岩地质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38(2):136-143

[4] 黄杏珍,邵宏顺,闫存凤,等.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湖相白云岩形成条件[J].沉积学报,2001,19(2):207-213

[5] 王国栋,程日辉,王璞君,等.松辽盆地嫩江组白云岩形成机理[J].地质学报,2008,82(1):48-54

[6] 常炳章,张弛,曲天红,等.泌阳凹陷深凹区白云岩裂缝预测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3):202-206

[7] 秦建中,孟庆强,付小东.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三期成烃成藏过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5):548-55

上一篇:如何开展探究式高中化学教学 下一篇:让数学成为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