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脑肿瘤临床医学论文

时间:2022-04-24 04:28:48

显微手术脑肿瘤临床医学论文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在56-76岁之间,病程在1周-12年之间,肿瘤最大直径在1-5cm之间的有例,5-10cm之间的例,超过10cm的例。其中幕上肿瘤11例,幕下肿瘤13例,脑膜瘤8例,脑胶质瘤6例,垂体5瘤,小脑囊性血管网织细胞瘤1例。所有患者均经过CT、MRI辅助检查,结合临床主要表现明确诊断。

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手术进行处理,采用德国“Moller”手术显微镜,调整放大倍数为4-16倍。患者进行全身静脉麻醉,根据肿瘤所处位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入路途径;开颅后上手术显微镜,先打开脑裂蛛网膜或者脑池,尽量放出脑脊液,促使脑组织的回缩,使肿瘤充分暴露,避免牵拉正常脑组织;进行手术,再显微镜下辨认并分离肿瘤,进而切除,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尽最大可能保护正常脑组织;对于较大肿瘤或功能区肿瘤应进行分段切除,直至切除整个肿瘤。

3结果

所有44例患者中,行肿瘤全切除患者32例,其中26例患者症状消失,预后良好,6例患者症状缓解;行肿瘤次全切除患者8例,4例活检。随访3年,1例脑膜瘤术后2年复发,转上级医院手术后治愈;2例恶性母细胞瘤术后3月复发,后死亡;4例胶质瘤术后1年内死亡。

4讨论

脑肿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其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颅内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对于脑肿瘤,应事先明确脑肿瘤诊断,与寄生虫、血肿及炎症等相鉴别;其次明确肿瘤大小、部位、性质及其周边结构情况。注意手术前的评估,对于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处理均有着重要的作用[2]。目前显微外科手术是常见的处理脑肿瘤的手术方式。传统在肉眼下进行手术,对于一些脑底部、较深部位的肿瘤,操作困难,手术疗效不佳,导致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能使得部分肿瘤全切除率提高,明显降低致残率、病死率。

4.1显微手术能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

显微外科手术,主要是指在手术中利用显微镜的放大及照明效果,清晰显示较深部位以及重要功能区的病变及周边组织,使得肿瘤的切除范围较为彻底。本文患者中2例脑胶质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实施肿瘤全切除,术后恢复良好,复查CT示肿瘤病灶消失。脑胶质瘤利用显微外科手术也能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达到临床治愈。本文中的垂体瘤、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及鞍结节脑膜瘤均进行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术,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预后较佳。诸如此种位置较深的鞍区肿瘤的手术,周边有视神经、脑底动脉环、下丘脑及垂体柄等重要的神经、血管及组织,传统的治疗方法难以实施肿瘤全切术,不能根治肿瘤且容易损伤脑组织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显微外科手术因充分利用了显微镜的照明及放大作用,清晰辨认肿瘤及其周边组织结构,在良好的手术视野中分离并切除肿瘤组织,即使在较深窄的区域亦能完全地切除肿瘤,明显提高了肿瘤全切除率,且减少了手术出血的发生。

4.2显微手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副损伤

目前脑肿瘤的诊断技术较为发达,影像检测技术的发展明确了脑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以及其周边组织情况。神经外科医生充分掌握了肿瘤的情况,应尽最大可能减少手术副损伤。传统的肉眼手术,深部病灶手术视野清晰度较差,与周边的组织结构不清,手术操作时极易产生误伤,损伤脑部重要的组织结构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显微外科手术,充分利用显微镜的放大及照明效果,放大手术视野,充分清晰地暴露重要组织、血管及神经。即使手术的区域较狭小,仍然能够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致的操作。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细心分离切除组织结构,对于出现的微小出血,能及时发觉并实施电凝止血,从而减少手术的副损伤。此外,脑自动牵开器的应用,避免了手持脑压板暴露病变时力量不均匀,不能持久的缺点,对病灶的显露及减少损伤发挥了重要作用。显微手术通过最大限度减少副损伤,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4.3脑肿瘤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在围手术期内,应口服糖皮质激素及钙离子拮抗剂,利于术后消除水肿、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此外,应用抗癫痫发作药物,避免术后诱发癫痫,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恢复。

手术中,应明确定位,做好标志线,避免定位不明确,扩大颅窗造成颅骨缺损。在运动区及重要神经功能区周围操作时,严防损伤功能区组织,宁可残留少量神经功能区瘤组织,也要避免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其中残留的瘤组织,可以进行γ-刀、化疗等手段进行处理。肿瘤体积较大时,应分区域逐步切除,瘤体体积较小时可整块切除,临床患者均是临床表现明显,肿瘤组织体积较大时来就诊,故常见分块切除。一旦肿瘤组织与周边正常组织粘连不清时,如正常组织为功能区则切开皮质,分开切除肿瘤必要时保留部分残留瘤组织,避免神经功能损伤;如正常组织在非功能区,应最大范围切除肿瘤组织及周边正常组织。肿瘤切除后,彻底止血非常关键,具体的止血方法有缝扎、电凝、止血海绵及止血凝胶。电凝止血较为便捷有效,术中较为常用。止血后,常规观察半小时未出血,且压迫颈静脉后仍无出血,确定止血效果彻底。

综上所述,脑肿瘤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辅以放化疗及对症处理等综合性治疗。早期对脑肿瘤进行诊断,针对性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尽量保护神经功能、避免损伤周边正常组织的前提下,最大范围切除瘤组织。尤其重视术后的放疗、化疗及降低颅内压、纠正代谢紊乱、营养脑细胞等辅助治疗。良好的综合性治疗,明显提高患者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良好的预后。

上一篇:国内翻译心理学发展回顾 下一篇:心理学实验教学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