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世博会的两位中国人

时间:2022-04-24 12:25:14

首届世博会的两位中国人

希生:向维多利亚女王行礼的“广东老爷”

1851年5月1日,伦敦,全球首届世博会开幕,中午,水晶宫主会场的穹顶下,维多利亚女王为开幕式致辞完毕,唱诗班唱起优美的合唱曲。这时。前排的嘉宾中一位头戴红顶花翎、身穿蓝色袍褂的男子,在众人的注目下,径直走到女王维多利亚面前。这位最早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人,名叫希生,被称为“广东老爷”。他和参加首届世博会的中国商人一起,开启了中国与世博会的百年情缘。

当时的《匹茨菲尔德太阳报》记述说,中国人希生当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突然走到女王前,优雅地向女王行了礼”。

150多年后,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从馆藏的外文资料中发现一条注解,明明白白地阐释说,这位向女王行礼的中国人叫希生,“因为他来自广东,在船员中的形象又比较好,所以被称为‘广东老爷’”。

此外,世博会收藏专家仝冰雪收藏的10余件首届伦敦世博会藏品中,有许多彩瓷、油画明信片等,清楚地反映出希生出席开幕式的场景。

事实上,中国政府并没有派代表出席首届世博会,但举办方找到在伦敦住了3年多的广东人希生,邀请他作为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吴建中认为,中国虽然在1840年鸦片战争中战败,但在许多英国人的眼中,中国依然是一个神秘的大国。

早在1848年3月,希生就和30多位广东同乡一起,乘商船“耆英”号来到了伦敦。

1846年8月,几名英国商人买下了“耆英”号,并从广东招募了38位中国人担任船员。希生正是这38位广东人之一,他留着长长的辫子,穿着长袍马褂,看上去文质彬彬,被船上的其他人称为“希生老爷”。 “耆英”号停泊在泰晤士河畔,成为伦敦著名的旅游景点。“用一小时就能了解中国。”“耆英”号的几名英国船主在伦敦大做广告,吸引了成千上万人来参观这艘“流动的中国博物馆”。

徐荣村:12包湖丝闯伦敦

19世纪50年代,中国还沉浸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阴影中,普通的中国人闻“洋”色变,更不知道远在万里之外举办的博览会究竟为何物。而在上海一家洋行做买办的徐荣村却早识先机,亲自捆起12包湖丝装船送到英国伦敦参展。

徐荣村为何要千里迢迢地送几包货物到英国去?这事还得从徐氏家族经营湖丝说起。

徐荣村(1822年~1873年),广东香山人,名瑞珩,字德琼。清道光年间开始,他随哥哥来上海经商,从这以后他就在上海扎根下来。

徐荣村到上海后,在宝顺洋行当买办,洋行主要经营中国的丝、茶等商品,销到英法等国。时间长了,聪明的徐荣村一边做买办,一边在上海开了一家自己的“荣记湖丝”。从《北岭徐氏宗谱》可以看出,徐荣村目光敏锐,深谙经商之道。他认识到,要获利必须和洋人打交道,而论获利之巨,“无他物更驾于丝茶之上者”。因此,他把经商重点放在丝茶上,又尤以著名的“辑里湖丝”的贸易为重中之重。

据记载,辑里湖丝在当年中国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1847年上海出口的生丝中,辑里丝就占了约63%。

1850年,英国向世界宣布,将在次年举办首届世博会,维多利亚女王盛情邀请各国政府参加。有资料显示,当时在华的英国官方机构和洋行曾竭力向中国官员和商人游说,希望他们参加,但得到的回音不是婉拒就是根本不感兴趣。徐荣村获悉后,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这届世博会的中国展馆中,除了极少数展品由中国商人自发提供外,其他多数展品都是由在华的外国公司提供,沪、粤等地的外国洋行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其中就有徐荣村所在的宝顺洋行,因此,徐荣村参与其中也就不难理解了。

英国在华组织展品参加世博会的消息被徐荣村得知,他随即展开行动。这一次,他没有挑选宝顺洋行的生丝,而是精选了12包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贴上中英文的招牌,紧急船运伦敦。

据《北岭徐氏宗谱》的记载,最初,由于包装粗糙,“荣记湖丝”遭到了冷遇。但好在世博会的展览时间长达数月,经过反复比较, “荣记湖丝”的各种优点逐渐显露出来,受到众人的青睐。评选时,评委的评语是:“在中国展区,上海荣记的丝绸样品充分显示了来自桑蚕原产国的丝绸的优异品质,因此评委会授予其奖章。”伦敦博览会一共颁发三种奖牌――新发明和新技术奖、制造和手工业奖、纪念奖,“荣记湖丝”获得的是“制造和手工业奖”。

“荣记湖丝”夺得大奖后,徐荣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来画匠,将奖状上的“翼飞美人”图案描摹下来,作为以后荣记产品的商标,并为之广泛宣传。有着强烈商标意识的徐荣村知道,伦敦世博会的成功意味着自己迎来了更多的商机。

“荣记湖丝”还取得伦敦世博会给予的特殊待遇,它将可以免检进入英国市场。从这以后,打上“荣记湖丝”的荣记商品在中外市场上大为畅销,成为极受欢迎的畅销货。徐荣村的事业一路发达,很快成为一名沪上巨商。

(摘编自《东方旱报》)

上一篇:哥看的不是建筑,是创意 下一篇:郑秀文:值得,全因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