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奇葩”桃李芬芳

时间:2022-04-23 09:54:19

近日,本刊记者有幸走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康复专业创始人翁维健教授,想了解他多年来在中医养生康复专业方面的艰辛研究历程。下面是记者和翁教授的谈话择要。

《养生大世界》:多年来您为创建中医养生康复专业付出了许多心血,我们想请您先简述一下您的学习经历。

翁维健:我1952年毕业于天津公立药科学校,本是学西药学的,毕业后曾在天津护士学校任药理学教师。1956年,国家成立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四所中医学院。那时,23岁的我响应国家号召,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成为由西医转学中医的大学生。经过6年刻苦学习,毕业留校任教,一直到1997年退休。

《养生大世界》:您任教四十年来都从事过哪些工作?

翁维健:长话短说吧。四十多年来,在本院曾从事医院医疗教学管理,还负责临床医疗和中药、中医养生康复等方面教学工作。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副主任、中医养生康复专业主任和中医营养教研室主任、教授和主任医师等职务。

《养生大世界》:那您后来怎么想起要创建中医养生康复专业呢?

翁维健:这是个有趣的故事,概括一个题目就叫“一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1981年秋季,我的老师马继兴和谢海洲受人民卫生出版社邀请,准备为唐代孟诜和张鼎编著的《食疗本草》进行辑佚注释工作。由于此书涉及很多古本草著作内容,工作量很大,因此二位老师想让我和另一位老师参与编写。我很高兴地接受了此项工作任务。

《食疗本草》不仅是一部内容充实的古代营养学和食物疗法专书,也是很有临床价值的经验方集。该书原作者孟诜(约公元621-713年)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撰有《补养方》、《必效方》等书。《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订,改名为《食疗本草》,专论食物疗疾。原书已佚,仅有残卷及佚文,散见于后世本草著作中。自本世纪初期在敦煌发掘出《食疗本草》残卷之后,有的学者对该书进行了一些辑校复原等工作。但在佚文的整理、搜集方面,仍存在着资料欠缺、出处不详等缺点。

为了尽可能如实地反映此书的全貌,充分发挥其历史作用和实用价值,我们对《食疗本草》重新加以辑注,并翻阅了大量本草文献,进行校对。

我在参加这本著作的辑佚、校注工作中,感到历史告诉人们,不管哪个朝代,哪个时期,只要是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养生活动必定得到复苏和发展。中医食疗内容如此博大精深,中医养生之术如此奥妙、神奇,正是人民所需。因此我受到了启迪:我们的国家现在不正处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不是正处在安居乐业的阶段吗?这不就是大治之年、太平盛世吗?因此我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涉足食疗、养生课题,并争取做出贡献。

《养生大世界》:您的感想当时可谓超前。

翁维健:当时,我开始给一些报刊杂志和广播电台写中医食疗或养生方面的小稿件。没想到受到了热烈欢迎,于是我的胆子就越来越大,文思犹如潮涌。

1982年2月,我将编辑《食疗本草》时收集的资料,包括历代食疗食谱,整理而成一本小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命名为《药膳食谱集锦》,书名由中医泰斗任迎秋老师题写。

这本书字数很少,仅为9万字,当时售价0.45元。内容通俗易懂,忠于古代文献,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本书收集了历代“食疗”、“食治”的食谱,其中所举医疗保健食品有汤液、粥食、糕饼、菜肴等13类,品种达280种之多,内容笃实,条目井然,可说是以“药膳”命名的第一本书。

《养生大世界》:这本小册子发行以后,情况怎样?

翁维健:真没想到,本书1982年出版以后,很快被国外出版商翻译成日文版、英文版和世界语版问世,我国宝岛台湾也出版了该书的增补版。

另外,在药膳热潮影响下,全国一些城市开办了不少药膳餐厅。

1984年,卫生部应日本东京餐饮界邀请,委派我率团在东京建立日本第一个药膳餐厅。之后又在东京建立北京中医学院分校,并委派我开办中医药膳培训班,为日本医药、卫生、营养、疗养、家政、食品和餐饮等各界人士培养中医药膳人才。

得知这本小书出版后而出现的社会反应,我感觉到中医养生学术与技术的魅力,和对世界的影响。我每日茶不思,饭不想,夜不成寐,心中产生一个念头,就是建议学院尽快成立一个新的中医专业,就叫“中医养生专业”吧。

自从我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就马不停蹄地行动起来。我先后找了中医系主任和老同事谈,大家觉得此事难成。我不甘心,又风风火火找院长,详细地谈了我的想法。因为院长是我的老同学,我们无话不讲,毫不掩饰。

《养生大世界》:结果怎么样?

翁维健:各级领导认为这不是一件小事,成立一个新专业要申请卫生部和教育部批准,从手续上讲,是非常麻烦、非常耗时的事。再者说,要有人手,有专人牵头,成立个筹备组,专门做这件事。

院长说:“你脑袋先别热,回去再考虑考虑,也容我和其他领导研究研究。”这件事就暂时搁置起来。但到了1984春,事情有了转机。原因是此时国家召开了两个会,一个是“我国医学战略讨论会”。会议提出为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医学教育工作将由治疗型转变为预防保健型。另一个会议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医药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会议”,会议提出中医门类应改单一模式,增设新型专业。

真是老天有眼,天无绝人之路啊!我趁机又找到各级领导,建议尽快申请成立“中医养生专业”。

这时领导一反旧态,表示支持我的建议,并委任我负责筹备此项工作,但要我辞掉中药教研室工作,并提示我:“如果未能成立这个新专业,那你老兄是否还能回原来教研室工作就很难说了。”请我三思而行,我想这是领导在考验我的决心吧。

《养生大世界》:那您接受这个苛刻的要求了吗?

翁维健:当时我就表态:“我认定这个新专业一定能批准!我接受调离工作!”领导又提醒我,一个人是干不成这项工作的,因为一个专业要开10多门专业课吧。所以你还要负责招聘,愿意今后从事养生保健专业工作的老师,到这个新专业来工作。

我于1984年3月辞去中药教研室副主任工作后,中医系给我准备了一间房作为新专业筹备处。第一天上班,我在门上贴了一个纸条,上书:“中医养生专业筹备处”。让我没想到的是前来“问东问西”的老师还真不少,并且还有不少老师是中医系以外,如中药系和附属医院的,都表示愿意报名参加这个新专业工作。

当时我心里这份喜悦感就别提了,但我就像领导讲话那样,很严肃地对各位老师说:“这件事肯定有意义,但前途未卜,各位辞退原来工作后,如果专业未能批准,咱们可谁都回不了原单位了。请各位三思而行!”

过了几天,令我没想到的是,居然有14位老师愿意辞去原教学工作岗位,加入了这个新专业。

《养生大世界》:筹备处成立后,工作顺利吗?

翁维健:新专业筹备处成立的那一天,院系领导赶来讲了些令人鼓舞的话,并说不久的将来,上级可能会批准这个新专业,请各位努力工作,有什么困难院方会支持你们。最后宣布筹备组由我负责。我又一次受到感动,暗下决心:一定和各位老师一起把筹备工作做好!

经过大家讨论研究和领导建议,为了充实这个专业的内容,认为它是重点培养从事病前正常人或亚健康人群的养生,和病后患者的康复措施的中医人才。中医病后康复学内容也应并到本专业之中,因此把这个新专业命名为“中医养生康复专业”。

《养生大世界》:在你们筹备这个新专业的同时,对外院有没有影响?

翁维健:在我院筹建这个专业之后不久,全国也有一些院校准备筹建这个新兴专业。于是,当时我们就积极主动与这些院校联系,如南京中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南京铁道医学院和扬州商业学院等单位。与这些兄弟院校联系后,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筹建此项工作,一同编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

《养生大世界》:真是君子所见略同。

翁维健:现在回想起来,三十年来,本专业能取得可喜成绩,是与这些单位和老师们的努力分不开的,他们功不可没。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大家的努力,高等教育部经过多次中西医和教育专家论证,终于在1986年初批准成立此专业,可以准备1987年秋季招生。当时全院师生,特别是我们专业老师听到这个消息后,真是高兴得难以形容。不久,世界银行为这个新专业无偿贷款五万美元,支持我们建立实验室。

《养生大世界》:请问翁老师,这个专业学制和课程是如何规定的?

翁维健:按照当时高校教委规定,本专业属中医门内第一个专业。学制为大本五年,教学时间为255周,3606学时,共设34门课程,包括普通课4门和中西医基础课13门,基本与中医专业差不多。此外,后期15门专业课程具有本专业特色,如《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现代康复学》、《中医饮食营养学》、《中医健身学》、《中医气功学》、《中医养生康复学文献选读》和《中医老年病学》等,最后还有将近一年的毕业实习。实习点为综合医院、中医院、疗养院、康复医院和养老院等。

在将近一年时间里,我院与南京中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南京铁道医学院和扬州商业学院等单位,完成了本专业教学大纲和全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教材,保证了1987年第一届学生入学。

在新专业开学前夕,我被学院任命为本专业主任,和中医营养学教研室主任。

《养生大世界》:多年来,这个新专业培养了多少学生,他们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

翁维健:现在回想,近三十年来,这个专业共招了六届学生。近十多年又招收研究生八届,硕士生和博士生加起来约400多名。毕业生大多分配在中医院校、中医研究机构、中医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老年健康指导部门、体育运动部门,少数出国留学或就业,也有一小部分从事健康产业,当了国内外健康产业老板。

《养生大世界》:后来这个专业情况怎样?

翁维健:由于当时兴办这个专业的情况,和后来遇到的困难,如生源和毕业后的分配岗位等问题,于是就暂停招生了。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中医院校开设和巩固这个专业仍势在必行,如果停办了,实在令人遗憾。其实,本专业建立后,不仅招收本科学生,也可开设国内外需要的各种培训班,也可为本院其它院系开设选读课,如养生、康复、营养、健身、妇幼老年养生和健康产业等。

现在本校虽然暂不招本专业学生,但仍保留各院系养生康复学选读课。

《养生大世界》:您从事这个专业这么多年来,有何感悟?

翁维健:三十年来,我改行从事了这个养生康复专业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后,迄今无悔。1997年我退休后,仍然参与培养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和科普活动,开拓、进取和坚守这个岗位,并不感到遗憾。虽然我已经退休十多年了,但仍然会去学校授课,共培养了9名研究生。如今回首往事,感到十分欣慰。

自1984年至今,我以中医养生康复学术与技术为专题,多次赴欧美、日本、东南亚和非洲等国家讲学,或参加国际会议以及学术与技术合作。

近年来,我在国内外出版的著作有《常用中药》、《中药应用鉴别》、《药膳食谱集锦》、《中医饮食营养学》、《食补与食疗》、《传统膳食宜忌》、《中国饮食疗法》、《家庭食事疗法》(日文)、《中国保健食品》(世界语)、《中国药膳食谱》(中英文)、《中国烹饪百科全书》等,以及多篇学术论文。1993年10月,政府授予我“为了发展医疗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待遇。

我坚信中医养生和康复事业不会停滞不前,必然还有再次振兴的那一天。

最后,我要作一首诗结束我的谈活:“人生苦短难自主,光阴荏苒欲何求?从医之路多奚巧,回眸往事已白头!”

《养生大世界》: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翁维健:一路同行,同样感谢你们!

上一篇:北大哲学系 何以成为“长寿系” 下一篇:非要看名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