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04-23 09:16:39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习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之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提问有效性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解析,指出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存在的问题,结合标准和要求提出提问有效的策略。

有效提问初中语文策略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要求教师在语文的课堂上要平等提问,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的思考和学习。要完成这些教学目标,依靠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提问是语文课堂上频繁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的桥梁,而有效的提问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进而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探讨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提问策略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提问有效性评价的标准和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模式都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基于此,在本文中我们探讨的语文教学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对象是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标准和要求都是针对教师而言的。

(一)提问有效性的标准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提问的内容和方法,通俗而言,就是问什么和如何问。

1.教师提问内容的标准。即问题点是否在教材中挖掘的?问题点是如何找到的?

2.教师提问的方法的标准。提问方法的包含的内容是比较多,也是教学质量能否很好实现的关键。第一,提问对象是否按照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进行针对提问?第二,提问技巧能否做到多种形式?第三,提问内容是否具有层次性,将知识、重点、难点和复习结合起来应用?

(二)提问有效性的要求

初中生正是运用自己思维主观学习的阶段,在分析提问有效性标准下,结合新课改背景,要想实现提问有效,就要对教师提出要求。因为一个教师的素质高低,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1.教师要会设计问题。语文对于学生的意义不简单是语言的学习,更多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每一节课都是由很多问题组成的,由此,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得当,要有核心问题,才能够将本次课堂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传授给学生。

2.教师要多角度提问。多角度可以引发多元化的思维的形成,而且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就要多角度切入,角度选择的时候也要多方面选择。

3.教师要擅长组织问题结构。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参与引导”,也是构建提问结构的依据。这就意味着提问的问题应当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内容,在进行的合理配置运用型和知识型提问,提问方式的选择要灵活化。

二、初中语文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已经习惯于填鸭式教学,教学的随意性强,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有效性根本达不到标准和要求。这样的做法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效果,我们可以发现教学提问发现很多问题。初中语文教学提问中主要的问题有:第一,教师自己设计的问题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有些还不符合课堂教学内容,问题没有层次性,没有核心,问题过于笼统、不具体;第二,提问的时候,缺乏新意,老题重弹。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只针对一些中上层的学生提问,忽视了下层的学生,会造成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第三,教师缺乏耐心,不能够认真听取学生的问题和想法,更关注结果性的答案。教师频繁在课堂发问,这样学生的思考频率跟不上教师的频率,问题无法有效消化,知识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吸收。

三、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的有效策略

恰当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促进师生的课堂交流。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促使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教学有效提问的标准和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教师设计问题要精益

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教材要求,设计一个核心问题,围绕核心问题设计一些小的问题,问题之间是具有递进性的,要有层次性,学生的吸收性也会更好的。比如,教学的重点就是文本的理解,那么教师可以将此设计为提问的重点,在此设计问题。比如,语文学习过程中,由于语义的多元化,那么教师可以将难易处、易错出和难点出进行设计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创设问题情境,把握提问的时机

根据当前的问题解决理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教材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学生热情提高的时候,教师要适时提问,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这样学生可以尽快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理解问题背后的知识。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去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比如可以把学生经常出错的问题设置成课堂提问,通过提问、讨论和评价的方式,学生自己主动找出出错的原因,并积极去解决,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能力增强,知识巩固的更好。

(三)尊重学生,问题结构优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发问和想法要有耐心和认真的听取,不能随意的打断。教师也不能一味的提问,要给学生缓冲的时间,要去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样在倾听和等待的时间中,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得到训练,学生的自主性增强。教师在组织问题的时候,要灵活多变,要去优化问题的结构,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同,问题的模式要改变。围绕课本的重难点,主题明确,运用型的问题和知识型的问题要结合起来发问。那么学生也能够把握好知识和运用,并且也能够重难点的内容。

四、结语

课堂提问是直接反映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过去的一言堂模式,要主动发挥学生的作用,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问题设计、发问时机和问题结构上多加重视,灵活运用提问的方式,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1.

\[2\]平丽雯.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机制的构建\[D\].苏州:苏州大学,2011.

\[3\]何凤.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怎样搞好自主作文教学 下一篇:《两种电荷》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