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效添彩

时间:2022-04-23 07:07:39

巧用多媒体,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效添彩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逐渐走进学校、走进语文课堂,以生动鲜明的教学特点,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更鲜活,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多媒体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情引趣、启发诱导、释疑解难,对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内容、开发学生智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

近年来,笔者通过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Flas及影视素材综合运用,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教学效果。语文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学生学习成为绚丽多彩的人文活动,语文课堂也因此而注入新的活力。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被引入语文课堂,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精心导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在的学生学习语文是“苦”之者大大多于“乐”之者,致使语文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愉快而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心情舒畅,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状态,接收信息,处理信息迅速而敏锐,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进行创造性学习。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为学生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开篇”时先入为主,博取学生的“芳心”,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精心设计导入部分,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课文导入设计精彩,完全能将教材内容新鲜活泼的一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他们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和促进学生接受新知识,避免学生出现倦怠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师要求学生学习某个知识时,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他们就会表现出愉悦接受的心理,这样的心理会折射成主动积极的态度和自觉探究的行为,学习时就会很轻松愉快,学习效率当然就高,效果会很明显;相反,他们就会被动接受,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譬如讲授朱自清先生的经典美文《春》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设计导语,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春天的美丽图景,制成PowerPoint在课前进行播放,同时配上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边看边听,不知不觉地就会被眼前的美景、动听的歌曲所陶醉,渐渐地进入情境氛围,接着对多媒体上展示的春景进行简要描述,可以结合歌曲内容寻找春天的踪迹,进而引入作者是如何表现春天的,很自然地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课文的兴趣。这种学习氛围是传统的讲和读所无法实现的。教师教得积极,学生学得投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也被深深地“迷”住,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会得以激发,教学效果也会显而易见。

二、利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双边互动活动,摒弃传统语文课堂教师一人讲、学生数十人听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突出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切实为学生营造自由创设的空间和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时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动手去做、动流和动脑思考。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分组学习、讨论、探究等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思维能力,构建一个大容量的思维信息交换“系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相互交流中探索学习的规律,真正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从而活跃创造性思维,增强学习记忆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某些语言平实、内容平淡或抽象难懂的说明文,运用多媒体,可拉近学生与科学知识的距离。一方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另一方面培养和激发他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力。对于《看云识天气》一文,学生学习时会认为似乎难以把各部分的文字内容和天气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利用多媒体却能很形象地把造成不同天气状况的云层直观地展现出来,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轻轻松松地明白不同的云层是怎样演变成不同的天气的。然后,教师把日常生活中拍到的不同天气状况展现在多媒体屏幕上,让学生结合课文的有关段落进行分析辨别和解说,这样一来,课堂上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学习,自然可以有效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并且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明确目标,化简疑难,突破重难点问题。

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切入教学重点,突破难点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每节课的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集动画、色彩、声音、图像于一体,把文字内容与图片声音结合在一起,声情并茂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书本知识是一种间接的经验传授。在学习过程中,某些学生认为有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画、化疑难为简易,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领会,也便于教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作深入浅出、具体可感的讲解。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将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浓缩于课堂,生动形象,学生看得直观清楚,便于记忆理解,重难点知识自然就容易突破。还有一些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时我们就可以发挥多媒体的特点,用画面将课文描写的情景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如同身临境地,自然而然地走进文章所描写的内容中。《安塞腰鼓》一文描绘了西北地区的风俗人情,通过对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描写,写出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现陕北高原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对于安塞腰鼓,学生比较陌生,因此这篇文章学生学起来有些吃力,他们感受不到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更难以理解西北黄土高原人民生命中奔放的力量和腰鼓所表现出的阳刚之美。这时就可以运用课件播放一些反映西北风貌和当地农民面貌的视图,播放安塞腰鼓表演场景,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安塞腰鼓表演的壮烈和豪放。同时那一幅幅恶劣生存环境、贫困生活的图画,也深深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此时教师加以适时引导,这样学生便能理解到西北人民内心那种渴望挣脱、冲破、撞开的情感就是通过“搏击安塞腰鼓”宣泄出来的,进而明白他们不仅是击鼓表演,更是与环境与命运在搏击。所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巧妙运用确实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峰回路转之妙趣。

四、利用多媒体,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文教学内容较多,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也很繁杂,这就常常造成语文教师疲于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而通过电教多媒体的辅导教学,不仅能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快所授知识的传播速度,使每堂课的预设内容顺利完成,更能大量节省教学时间,以适当增加少量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延伸问题”或片段练习等课外训练内容,让学生思考完成。利用多媒体,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运用多媒体既能减轻教师的讲解和板书的负担,又能节约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笔者发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探索和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体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多媒体的应用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提高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下一篇:初中政治课有效导入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