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新知Q&A

时间:2022-04-23 05:26:37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科研部研教员,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

Q:我家女儿2岁,平时很乖,最近莫名其妙地特别希望自己是个男孩子。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很羡慕男孩子可以站着尿尿,又说女孩只能坐着没意思,好想做个男孩子……我有些纠结怎么和她解释和引导。

A:2岁的孩子对于性别的认识是肤浅的、表面的、标签化的。孩子的性别意识需要爸爸妈妈的教导。建议家长尽量用科学的语言告诉孩子关于男孩与女孩在生理结构上的一些差异,比如因为生理结构的不同,尿尿的方式也不一样。

此外,妈妈也可以这样对孩子解释:小男孩的尿液是向前喷射出去的,小女孩小便时尿液是流淌下来的,会弄湿裤子。妈妈去厕所时可以带上女儿一起去,让她学大人的样子蹲着上厕所,让其养成习惯。如果孩子的好奇心很旺盛,妈妈可以在温度适宜的时候,脱去孩子的鞋、袜或裤子,让孩子尝试站着尿尿,并让她仔细观察会有什么结果发生。当孩子看见大腿、脚下湿漉漉的一大片时,妈妈可以问问她:这样感觉好不好?这时,孩子会认为这样很不舒服,站着尿尿并不适合她,还是蹲着好。

Q:宝贝25个月,因为工作关系,最近一年外公外婆带他比较多。最近一段时间,外公外婆反映,孩子脾气变怪了,无端闯祸,比如跑到厨房随手拿个东西就扔到脏水桶里;别人没招惹她就拿东西打别人;吃饭把桌布或者脏东西扔到别人碗里等等,好像总是跟大人对着干,即使挨打也不改,打完以后依旧不改,弄得大人很头疼。请问这属于调皮的表现吗?我们该怎么纠正?

A:2岁左右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反抗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开始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表达个人的需求,但因为语言表达与动作并没有完全发展,所以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会表现出一些叛逆行为,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不愿让家长来干涉他的行为。父母的权威会遭受第一次的对抗和挑战。

反抗现象是儿童成长进步的标志,是儿童发展自主性、独立性、自信心等行为品质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孩子的一些叛逆行为并不是为了与家长唱反调,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家长要理解孩子,对孩子予以宽容,并用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孩子。

(1)首先,家长不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反应过度。家长对某一不良行为的反应越大,越能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在干什么“坏事情”的时候,你只需要不动声色地吸引开孩子的注意力并轻轻把孩子抱开就好,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更不要采取高压政策。孩子有反抗行为的时候,家长往往会觉得自己的威信受到挑战,或者不耐烦,从而采取高压政策让孩子屈服,结果适得其反,会让孩子表现出更多的不良行为。

(2)其次,家长要淡化不良行为,为孩子示范正确的行为。当孩子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时,请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相对于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让他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更为重要。

(3)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尊重孩子的想法。这一时期只要孩子的行为不具伤害性,就不要过分干涉和束缚。当孩子说“不”的时候,他不是针对家长,也不是针对这件事,他只是想表达他有权利否定一些事情。因为家长在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可以尽量给予他选择的机会,并且尊重他的想法。

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过程,只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正确的引导方法,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一定会使您的孩子顺利渡过这一阶段。

上一篇:职教小巨头嬗变 下一篇:宝贝健康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