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云冈石窟38窟的“音乐树”

时间:2022-04-23 04:53:39

大同云冈石窟38窟的“音乐树”

在大同云冈第38窟有这样的浮雕(图1和图2)在图中都出现了树的形象,而树又不同于其它洞窟中的菩提树,树上有人物,且持乐器。这样的树在东壁下层有两株,西壁下层有两株。“东壁树枝呈波浪形,波浪低谷坐一乐伎人物,西壁树形比较接近自然树形,树枝呈斜直角形状,枝头有一伎乐人物”[1],这种图像在云冈是唯一的,在其它省份也没有类似图案的记载和发现。

一、以往的论述

对该窟图像作描述的我查阅到了三篇文章:

1、阎文儒先生讲:(50窟东壁下层)[2]“……南北两侧各刻四重枝叶,每重刻有三人或二人天伎乐的音乐树。”(西壁)“……龛座下刻像与东壁大致相同。”

2、王恒先生:“在第38窟的东西两壁下层,雕刻有两种形式的四棵音乐树。……”

3、项阳、陶正刚:“第二组:东壁音乐树,在下层有两株,左边有一株,右边有一株。”“第三组:西壁下层音乐树两株,每株共有六层,虽风化不严重,但上边的人物看不清楚。”

名 称:

在以上几种描述中都一致用了音乐树这个名称,同时还有一个“七宝树”的提法,闫文儒先生只是在引用《佛说无量寿经》经文中有这一字眼[3],《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西卷》则把“七宝树”单独列出来做了分析[4]。

对图像描述的差异:

综合看来,对西壁下层音乐树两株,每株六层的解说没有出入,从图像上看,虽细部不清楚,但六层还是很明确的,东壁下层《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西卷》中记载:“左边一株四层,右边一株三层”[5]。闫文儒先生在论文中则是这样描述:“南北两侧各刻四层枝叶”[6]。王恒先生在《云冈石窟佛教造像》中对此的描述为:“音乐树的下半部分皆已风化,上半部分主杆分若干层(可见三层)……”[7]。考虑到风化等因素,以及论文成文的时间,图像应该是闫文儒先生所说的“南北两侧各刻四层枝叶”[8]。图中伎乐人物所持乐器可辨认的有“(东壁左侧)第一层:⑴不清楚;⑵竖箜篌;⑶琴;第二层:⑷不清楚;⑸排箫;⑹横笛;第三层:⑺筚篥;⑻不清楚;第四层:⑼不清楚;⑽不清楚;(东壁右侧)第一层:⑴横笛;⑵筚篥;⑶排箫;第二层:⑷细腰鼓;⑸法螺;⑹排箫;⑺大鼓;⑻不清楚;”[9]第四层:看不到。西壁亦无法辨认。

二、音乐树、七宝树、音声树、仙人笔

在对音乐树的资料搜集中,我发现四种相关、相近概念:

音乐树:

《大藏经01册・大楼炭经卷第一》:西晋沙门法立共法炬译

阎浮利品第一“七重交露。七重行树。……出种种不息。有树器树音乐树。”《大藏经01册・起世经卷第一》:隋天竺三藏那崛多等译:阎浮洲品第一。“乃复往诣音乐树林。到彼林已。为诸人故。音乐树枝。亦皆垂下。为出种种音乐之器……”

七宝树:

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杂名)净土庄严中,七宝合成之园林也。《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宝树遍国第十四

彼如来国,多诸宝树。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唯一宝成,不杂余宝。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根茎枝干,此宝所成。华叶果实,他宝化作。或有宝树,黄金为根,白银为身,琉璃为枝,水晶为梢,琥珀为叶,美玉为华,玛瑙为果。其余诸树,复有七宝,互为根干枝叶华果,种种共成。各自异行。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是诸宝树,周遍其国。[10]

音声树:

据唐朝赵《因话录》记载:有树夜间发丝竹声,称为“音声树”又“树系草木,果可食,亦称芭蕉树”。宋朝钱易《南部新书・甲》及《太平广记》卷187“省桥”都有这样记载:“(尚书省)都唐南门道东有古槐,垂阴至广。或夜闻丝竹之音,则省中有入相者。俗谓之音声树。”

仙人笔:

又名七宝树[11],原产南非,学名Senecio articulatus,菊科,多年生肉质植物。株高30-60cm,茎短圆柱状,具节,粉蓝色,极似笔杆。叶扁平,提琴状羽裂,叶柄与叶片等长或更长,头状花序,白色带红晕。花期为冬、春季节。[12]

对音乐树的阐释主要集中于《大藏经》,对音乐树作了不同的表述:

描述音乐树的形象

《大藏经01册・大楼炭经卷第四》西晋沙门法立共法炬译,忉利天品第九:

“次有不息树器树音乐树。高七十里有高二十三十至六十里。最卑者高十三里百二十步。皆生华实。……”

从这儿可以看出音乐树是和其它树共同存在的,是构成极乐世界的一部分。

《大藏经01册・起世经卷第一》隋天竺三藏那崛多等译,阎浮洲品第一:

乃复往诣音乐树林。到彼林已。为诸人故。音乐树枝。亦皆垂下。为出种种音乐之器。手所揽及。彼人于树。各随所须取众乐器。其形殊妙其音和雅。取已抱持。东西游戏。欲弹则弹。欲舞则舞。欲歌则歌。随情所乐。受种种乐。其事讫已。各随所好。或去或留。

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树是生长乐器的,人可随所需取之。乐器如同结在树上的果实。

同样的表达还出现在《大藏经01册・起世经卷第七》、《大藏经01册・起世因本经卷第一》、《大藏经01册・起世因本经卷第七》。

还有另外一种表达:

《大藏经03册・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卷第二》:

又彼宫中有其种种妙音乐树。所谓箫笛琴箜篌等。若彼天男及天女等思音乐者。才起心时其乐自鸣。

在这,音乐树是人心向之,其乐自鸣。好像更接近佛教本意。几乎完全相同的表达还出现在《大藏经03册・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卷第三》、《大藏经03册・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卷第四》、《大藏经03册・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卷第五》。

还有一种表述是音乐树为自发音或风吹发音,如:

(1)《大藏经09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七》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等译,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四:

……诸音乐树出微妙音。

(2)《大藏经09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二》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等译,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九:

……诸音乐树微风吹动。出和雅音充满虚空。日月明净妙宝光明普照一切。

(3)《大藏经10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四》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奉制译,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一切音乐树。风动成音。其音美妙。过于天乐。

相同表述还出现在《大藏经10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大藏经10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大藏经10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大藏经10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九》。在这里,音乐树自己发音,但大多需要借助自然媒介――风。

在音乐树下说法

“佛在维耶离音乐树下。与三万六千人。俱及十二神王并诸眷属。”这种说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佛经里:《大藏经17册・佛说乳光佛经》、《大藏经18册・佛说陀罗尼集经卷第二(佛部卷下)》、《大藏经19册・药师如来念诵仪轨一卷》、《大藏经21册・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卷第十二》、《大藏经24册・舍利弗问经》、《大藏经33册・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九》、《大藏经38册・维摩经义疏卷第二》、《大藏经76册・行林第二》、《大藏经76册・行林第三》……

音乐树的象征

《大藏经50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序》垂拱四年三月十五日,仰上沙门释彦述:每慨古贤之得本行本鱼鲁致乖。痛先匠之闻疑传疑豕亥斯惑。窃惟。音乐树下必存金石之响。五天竺内想具百篇之义。遂发愤忘食履若夷。轻万死以涉葱河。

类似表述还有:

《大藏经50册・宋高僧传卷第十四》宋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赐紫沙门赞宁等奉敕撰,明律篇第四之一,唐京兆西明寺道宣传(大慈):

……天上甘露正味调柔。人中象王利根成熟。音乐树下长流福慧之泉。雪山峰顶仰见清凉之月。……

音乐树发声之美妙

《大藏经10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四》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奉制译,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一切音乐树。风动成音。其音美妙。过于天乐。

类似从感受出发表述音乐树发声之美妙的经卷还有:《大藏经10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第六十、第六十四、第六十七、第七十等。

三、分析

与音乐树相比较而言,七宝树范围要大的多,它可以涵盖音乐树及其它树,且七宝在佛教中的构成也不是固定不变的。13所以,七宝树有更多替代物,也有了更多象征意义,而音乐树的概念相对而言要具体的多。

音声树在历史典籍中所能查到最早出现在唐,这已经是佛教进入中国很久以后的事了,音乐树从佛经走出来,稍稍改头换面进入了现实生活。在前面提到的两篇文章里,一处说音声树就是“芭蕉树”,一处却说是“古槐”,笔者出生地的晋北农村还有活生生的音声树的传说故事,却已经演变成了枣树,可见它的渊源是深深印在百姓头脑中的佛教典籍和故事,只是入乡随俗,在不同的地方和时间被赋予了不同的形体。也可以说,音声树是世俗化的音乐树。是被改造利用的音乐树。

当然,还有菩提树,因为佛教赋予它的博大宽宏,它是无所不容,音乐树的功能它当然也是具备的,但它也绝不是音乐树。[14]

四、图像与文献描述的差异

在图像里,树枝的每层都是由人在树枝上面演奏乐器的,而相同的描述在经文里却难觅踪影,也就是说在工匠雕刻的设计图上,经文中的表达已经被演绎成了当时人们所理解和认可的图像,当然它有现实生活的影子,在同一窟中根据当时杂技的缘伎而创造的浮雕中,也用了相似的结构来表达。树的创意更可能来自至幢倒图。(见图3和图4)

综上所述,云冈38窟里树上奏乐图是音乐树,音乐树从佛经文字里走出来与百戏伎乐(幢倒伎乐)同时出现在石窟中。进入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但是,佛教从进入中原就一直在与本土文化进行默默地交流和演变,所以,从佛经里的风吹音乐树发妙声音、取音乐树之乐器演奏发声、还有“思音乐,才起心时其乐自鸣”到云冈38窟伎乐人物持乐器立在树上发声都合情合理,佛教形象在变化着,但最终被改变的是笃信它的虔诚子民。

注释:

[1] 王恒《云冈石窟佛教造像》237、238页,书海出版社,2004年版。

[2] 旧编号50窟即现在新编号的38窟。

[3] 闫文儒《云冈石窟研究》214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 项阳、陶正刚《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西卷》307页,大象出版社,2000年版。

[5] 项阳、陶正刚《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西卷》341页,大象出版社,2000年版。

[6] 闫文儒《云冈石窟研究》214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 王恒《云冈石窟佛教造像》237页,书海出版社,2004年版。

[8] 闫文儒先生该篇文章1965年调查,1972年撰写。

[9] 项阳、陶正刚《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西卷》341页,大象出版社,2000年版。

[10]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三)(167-174)净空法师讲述,美国净宗学会印赠,1996.7

[11]

[13] 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鸠摩罗什译的《阿弥陀经》所说七宝为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码瑙;玄奘译《称赞净土经》所说七宝为金、银、吠琉璃、颇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湿摩揭拉婆;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阿弥陀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

[14] 菩提道场第十五:又其道场,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云聚宝锁,饰诸宝柱。金珠铃铎,周匝条间。珍妙宝网,罗覆其上。百千万色,互相映饰。无量光炎,照耀无极。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枝叶,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三):净空法师讲述,1996年版。

刘晓伟:忻州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

上一篇:《周易》的“中和”美学观对山水画理论与创作... 下一篇:黑美人计划B:穿和服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