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在河北青县的发展

时间:2022-04-23 04:07:36

八极拳在河北青县的发展

八极拳发源于河北孟村。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经过历代门人的共同努力,已形成以东北、西北和京津冀为代表的;大习练基地,并在山东、安徽、上海、湖南、湖北、云南等地广为流传,近年来还走出国门,在异域开花结果。

青县位于沧州市以北30公里,北临天津市静海县,曾隶属于静海,是有名的武术之乡,但历史上没有练八极拳的,八极拳传人青县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八极拳传人青县有三个途径:一是程宝珍先生;二是孙福泰先生;三是刘连峻先生。

途径一:程宝珍先生

程宝珍,河北省青县陈缺屯人,生于1903年,卒于1998年。一生酷爱武术,16岁拜本村王顺亭为师习太祖拳,后在天津随八极拳师李凤样学艺。1935年李老师将自己的爱徒推荐给八极六世吴秀峰先生,其成为吴先生在天津的早期弟子之一,并赐名玉亭。

当年,程宝珍在天津法国电灯房当电工。很受老板器重,工资比普通工人高出三倍还多,还按月发放,要知道当时中国普通工人的工资不仅低,而且总是拖欠。程宝珍看到工人受气受罪,便站出来替工人辩理,与工人一起闹罢工,后来因此被老板开除。吴先生把他介绍给天津大户宁家做保镖。待遇优厚。一次程宝珍路过解放桥时,正遇两个日本兵在调戏中国妇女,程一边呵斥一边飞身冲到日本兵面前,此时两个日本兵同时举枪托朝程宝珍头部砸来,他双臂一撞将两支枪崩落,顺手用托喉之术将两个日本兵击落水中。

由于程宝珍爱打抱不平又不怕引火烧身,地痞和日本人对他又恨又怕,于是联手对其进行暗杀和追捕,被迫之下程只得返乡务农。拜别师父时,吴先生先赠其捧掌的秘诀和药方,又赠送一对精钢打造的“判官笔”。

回乡后的程宝珍本想安安稳稳地在家种地,然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洪流却把他带人战场。在战斗中,他的“铁掌功”和“绝命枪”吸引了众多的战士,当战友们纷纷要求学习“绝命枪”时,他毫不保留地向战士们赠秘诀赠要领,并手把手地教,使战士们提高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本领。

程宝珍随吴秀峰先生学艺三年,不仅精研拳术和各种器械,还苦练了“铁掌功”和“五虎断门枪”,现保留下来的功法有:八极小架、八极拳、八极对练、劈挂拳、飞虎拳、十二趟行劈、五虎断门枪、行者棒、提柳刀、天罡剑、九节鞭等,还自创了小架对练、节穴掌,并对十二趟行劈由每趟一招增补至几招可连环攻击,他的内壮功“十三头养练功”也很有特色,全是骁骑埋伏,使人做到绝处逢生。

程宝珍习武八十多年,他一直以习武健身为宗旨,以继承和发扬八极技艺为己任,遵照吴秀峰先生的教诲,收徒严把武德关,授徒做到因人而异,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逾百人,主要分布在陈缺屯周边,在青县县城和天津等地也有多人。

途径二:孙福泰先生

孙福泰,河北省青县李家镇人,生于1917年,卒于1988年。自幼随父习武,在天津谋生时拜冯临朝为师学习八极拳,曾任天津市第四十国术馆馆长。

孙福泰六岁随父亲孙东生习八卦掌,因其聪慧伶俐,勤奋好学,几年后已见功底。日寇侵占青县期间,孙东生曾和十二名目本兵交手,凭着深厚的功力把日本兵全打翻在地,后被日寇所杀。自此,孙福泰挑起了一家六口人的生活重担,为了生计去天津六号门干脚行,后接全家落户天津地道外郭庄子。

一天,十六岁的二弟拉车路过解放桥,无故被法国巡警揪过来就是一顿打,孙福泰上前理论,那巡警不容开口,举起警棍劈头便打,孙福泰火冒三丈,身形一晃躲过警棍,将身贴近巡警一拳击中其下颏,巡警仰面而倒,旁边几个巡警把孙福泰抓住并关进巡捕房。后由天津第一百国术馆冯临朝师傅和青县老乡、天津大户宁家取保出狱。

孙福泰闻得冯师傅乃李大中曾孙李树森先生高足,武功高强,便请求拜师,改学八极拳。有缘习得名家名拳,孙福泰更加坚定了苦修八极拳的信念,勤学不辍,艮年不怠。

1946年,冯临朝因患脑溢血弃馆还乡,临行嘱咐孙福泰别放下功夫,并照顾好武馆和师弟们。1947年该馆改为天津第四十国术馆,孙福泰任馆长并开始授徒。他信守教徒不收费的诺言,一生授徒百余人,且从不收费。

1955年,孙福泰回原籍务农,早晚义务授徒。在以后的三十余年里,他不仅刻苦练功,在技艺上精益求精,还将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给子徒。青县的武术爱好者受其恩惠者颇多。

孙福泰所传功法有:八极小架、八极拳、八极对练、六合大枪、行者棒、十三节鞭、流星锤等。其中十三节鞭得自好友、八极名家李良臣,传的是其胞兄李赞臣的鞭法;流星锤乃卖艺老人“流星刘”和武友周德轩两家锤法的精妙组合。

1988年农历十一月初四,孙福泰先生因患脑溢咀去世。孙先生一生刚直不阿、无私奉献、诚怂待人、海人不倦的精神,深得弟子们的崇敬和武林同道的赞誉。

途径三:刘连峻先生

刘连峻,祖籍河北省阜城县,1961年生于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师从八投七世吴连枝先生,后随父迁青县,得孙福泰先生指导,又遍访武术名家,孜孜以求之,逐步形成自己的体系。现为青县公安局干警、青县文武学校校长兼总教练。

刘连峻接触八极拳是受二哥刘连云的影响,刘连云是八极名家吴兆海先生的弟子。他比二哥小六岁,五六岁时常随二哥观看大人们练武、比武,从此痴迷。后被吴连枝先生看中并收为弟子。十三岁时随父亲工作调动迁入青县,但他为了练武,每到星期六放学便径直骑自行车去孟村,在师父家住一晚,星期日练上一天,晚上再顶着星星回家。青县到孟村七十多公里,骑车一趟需要五六个小时,他竟一直坚持了五年。

没有师父在身边,刘连峻自己练功也非常刻苦,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一百五十个小臂交叉肘磕地,然后与武友一起晨练,五趟拳两趟器械必须到位,睡前一百五十个俯卧撑,雷打不动。他还把腌咸菜的大肚坛子装上沙石,平时进门抓坛子进屋,出门抓坛子出屋。夜间举石锁、抖大枪,他的铁枪与众不同,是买来的铁管装上枪头,几年下来,铁枪已抖坏了几支。如此大运动量的练习,他不以为苦,反而从中找到无尽的乐趣。

刘连峻不仅随吴连枝先生研习八极拳,还遍访名家虚心求教。他师从八极名家孙福泰先生习罗疃八极和六合枪、十三节鞭、流星锤等器械;随连环门拳师张连溪先生学绵掌;跟阴山派道家十三代传人朱鹏飞先生学麒麟拳,并多次骑自行车去天津向八极名家赵福江先生请教、印证。还与朋友交流学习了十二路华山拳、迷踪拳、通背拳、方天戟、阴把枪、疯魔棍等。他把各家各派的精华消化吸收,结合自身的特点,整理出一套具有青县地方特色的八极拳系列内容。

经刘连峻整理发展并广为流传的拳械有:八极拳、八极对练、麒麟枪、苗刀、十三节鞭、流星锤等,其中由他创编的八极拳,1999年经国家体委专家组终审鉴定,成为全国比赛的规定套路。

三十年来,刘连峻在各级各类武术比赛中连获殊荣,仅国际大赛的冠军就有三十一个,被吴连枝先生誉为“常胜将军”。用他自己的话说:“不知道第二是什么滋味”。因其在八极拳的整理和发展方面的突出成绩,2005年曾荣获沧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市长特别奖”。

刘连峻不仅赛场上是员虎将,在传授武功上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严师、明师。他十八岁授徒,几十年来,入室弟子近百人,在各级套路比赛和央视“武林大会”上都有骄人战绩。为了把武术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1997年他创办了青县文武学校,广泛传播八极攀。他多次应邀出国讲学,让八极之花在异国飘香。另外他还推动了青县的三拳(太极、八极、迷踪)进课堂活动,希望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群众基础。为了表彰他在八极拳的传承和发扬方面的卓越贡献,2008年12月,在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全国群众喜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之星”评选活动中,他被授予“十佳社会体育指导员”荣誉称号。这是十佳中唯一的传统武术项目,他也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四十年的习武生涯,刘连峻饱受磨砺,成绩斐然。熟悉他的朋友们都说:刘连峻是一个真正为武术献身的人。

上一篇:武动健康人生路 形意太极显真功 下一篇:太极拳杂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