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初探

时间:2022-04-23 02:13:16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初探

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是现代医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方向。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 based learning,TBL)模式,是以团队学习为特色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有很大差异,已成为目前最新的教育改革方向。该教研室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初步尝试此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教学模式 医学教育 教学改革 生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110-02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 based learning,TBL)模式是由美国教育学家Larry Michaelsen在2002年提出的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强调实践性为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1]。该教学模式是将有着共同学习目标的学生作为一个团队,教师将这个团队分为几个小组,授课教师提前将教学内容告知学生,学生据此进行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包括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和应用性练习3个阶段。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知识为出发点,以设定好的问题为导向,以小组内、组间讨论为学习方式,重点在于通过讨论获取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TBL教学已被广泛接受和采用。虽然在我国已有很多院校在商务课程中不同程度上开展了TBL教学并得到好评,但在医学教育中仍是相对新兴的教学模式[2]。我教研室针对医学基础学科生理学教学特点,首次在本学科面向2012级医学临床专业本科各教学班级开展TBL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生理学TBL教学

以齐齐哈尔医学院2012级医学临床专业本科各教学班级开展TBL教学为例:

每个教室配一位教师和一位协调人。

1.1 构建TBL教学小组

(1)组建小组原则:6~8人一组;每一个小组都要有好、中和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且男女比例尽量均衡,还要兼顾积极发言与不爱发言的学生。

(2)每教学班级120人的TBL团队平均分成15个小组(每小组8人),每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和一名记录员负责收发教学资料及做好课堂记录。

1.2 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结合教材,确定本节课学生应掌握的学习要点,并通过与我校附属医院临床医生咨询,编制应用性练习阶段的临床案例。在上课一周前将编写的知识要点及应用性练习临床案例下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按照知识要点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前预习。

1.3 课堂实施

TBL课堂实施由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应用性练习3个阶段组成。

1.3.1 个人测试:内容以多侧重于概念的20道单选题组成,学生在20 min内闭卷答题,每题1.5分,答案不允许涂改,否则按答题错误计算。考试结束后,平行组交叉阅卷,组长统一记录小组成员分数。

1.3.2 小组测试:于个人测试之后进行。小组测试以涵盖所有知识要点的10道单选题组成。组内成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相互讨论得出一致性答案,方可刮开刮涂卡下方的答案。每道题的5个选项都由标有ABCDE的5张刮涂卡的涂层覆盖,第一次刮开涂层见√号记2分,第二次刮开涂层见√号记1.5分,以此类推,第五次刮开涂层见√号记0分。由组长统计出小组最后得分,记录员将小组成员所讨论内容做好记录。

1.3.3 应用性练习:侧重于考察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临床案例,围绕该案例设置开放性问题,小组成员通过组内讨论,选派代表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发言。其他小组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开展组间的相互争论。记录员同时做好记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对学生争论的焦点加以引导,最后由教师对临床案例的最终答案进行归纳、总结。

1.4 教学评价

由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两部分组成。在应用性练习环节结束后,每小组成员对该组其他组员的课前准备情况、参与课堂讨论交流情况以及思辨能力、团队精神4项进行互评,总分20分。教师评价以小组为单位由授课教师对每组同学的课前准备情况,参与讨论积极性、逻辑思辨能力、团结协作及内容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总分30分。该次TBL授课的总成绩由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学生互评、教师评价4部分成绩之和构成,满分100分。

2 生理学TBL教学效果

2.1 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生理学是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概念繁多等特点,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及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3]。而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将抽象、繁杂的理论知识消化、吸收,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失去了学习主动性,影响了生理学教学质量。本次在我校2012级医学临床专业本科各教学班级开展的TBL教学,借助灵活、新颖的教学模式,所有上课班级学生对该门课程都保函极大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通过预习准备阶段下发的学习要点,在图书馆借助相关教材、文献,或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查阅了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大量教学资料,并将各种教学资料打印装订带入课堂,为小组讨论和组间争辩准备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同学积极讨论,争先发言,条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提高了自身的逻辑思辨能力。本次TBL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抽象、复杂的医学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生理学教学质量。

2.2 加强团队协作,培养学生沟通能力

目前众多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医患关系紧张,医务人员难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使得医患矛盾不断升级,暴力冲突时有发生,医疗纠纷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而这种矛盾又严重威胁了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间接地使患者的诊疗受到影响。而传统的医学院校教学通过“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只注重基本理论、临床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与患者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技能的培养[4]。沟通离不开合作,作为医学生,如果能在课堂上积累更多的团队合作经验,对以后工作会有很大帮助。本次在生理学教学中开展TBL教学,学生通过组建团队,开展案例讨论,在激烈的批判性讨论过程中、培养了自身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完成任务,增强了学生为自己和团队负责的责任感,极大程度上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为今后学生将自身储备知识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推进教学改革,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逐渐走向深入,现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近几年高校扩招给教育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需要增加师资,如果师资跟不上,生师比提高过快,教师负担过重,精力投入不足,会严重影响授课质量[5]。以我校为例,由于生师比例过大,师资力量不足,我校基本采用合班大课的授课方式,教师每次授课承担4个教学班级120人左右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容易导致学生因课堂纪律较差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又容易使学生因缺少与教师的交流互动而丧失学习积极性。而采用TBL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可以一个人在一间教室内同时带几个学习小组,通过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做出合理的教学评价和反馈,既节省了课时、缓解了教学师资的压力,又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所以,TBL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助于解决我校学生人数多,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是我校长期教育改革探索和创新过程中的一次有益尝试。

3 TBL教学反思

从教学效果来看,TBL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之间利用参考资料, 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培养了学生文献检索、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其全面发展;且TBL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将有限的教学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在节省课时和师资的同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但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教师经验不足。TBL作为医学教学中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要求授课教师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确定学习要点、编制教学资料,且所编写的教学资料既要抓住本节重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加深对知识理解;此外,虽然教师在整个TBL教学环节中所占用时间较少,但教师需要在课前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对设计的问题及答案需字斟句酌,使其既要涵盖需要学生掌握的相关内容,又要能引起争论。因此,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跨学科背景资料,在必要时对学生加以引导,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TBL教学评价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沟通、合作等能力的形成性评价,这与传统教学更多地依赖于“终末性评价”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在进行TBL教学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和成绩计算方法与权重等,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总之,将TBL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生理学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存在的问题应逐步去解决,探索一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Michaelsen LK,Sweet M.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team-based leaming[M].Sterling(VA):Stylus Publishing,2008.

[2] 万能章.TBL教学法对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8):107.

[3] 朱娟霞,孙娜,孔令恒.青年教师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18-19.

[4] 陈静琦,朱必胜,侯开连.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其重要性[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152-153.

[5] 袁力.高等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48-49.

上一篇:航空技术协同创新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浅议高中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