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也是一种生活

时间:2022-04-23 01:23:16

无性也是一种生活

“男人每6秒钟就想一次性。”(《金赛性学报告》)“性跟吃饭一样重要。”(《一生的性计划》)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正常的,性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最近发表在《新科学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如今对性毫不关心的人越来越多。英国一份针对1.8万人的性习惯调查显示,每一百个人中就有一人在性方面没有兴趣。

对此,《新科学家》记者西尔维娅・韦斯特法尔指出,无性的生活不一定有缺陷,这样的人也不是性无能。没有也是一种性选择,不应被忽视。

各国都有无性族

在美国,“无性分析与教育”网站于2001年建立。在这个网站上,无性族大声捍卫自己的无性生活权利:“女人不能让我产生,男人也不行!”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人类学研究专家朱丽叶・里克特发现,在她调查的2万人中,6%的人宣称他们从未与他人发生过性关系。朱丽叶指出,除去因宗教、爱情、信仰等原因而自愿禁欲以及因疾病而无法过性生活的人以外,很多人的确生来就对发生性关系没有欲望。

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家伊丽莎白・阿博特从1999年开始关注无性族生活。她指出,没有性生活,完全是因为他们不想要。

在我国,去年由吉林省长春市一家“无性家庭婚介所”开张而热炒起来的无性概念,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笔者还找到了一个国内无性族的“无性婚姻网”。稍有不同的是,我国无性族主要指的是因疾病原因而无法过性生活的人群。

无性族也分三种

第一种天生没有,在悉尼大学21岁的克丽看来,无性生活是她从小到大都在过的生活方式:克丽从来不知道接吻的感觉,也没有的习惯。当她的好朋友开始对男孩子着迷的时候,她却无动于衷。十一二岁的时候,她一度认为自己是“晚熟”;过了青春期,她又怀疑自己有同性恋倾向;直到现在,她才意识到,自己的确与众不同,因为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都无法引起她的。

还有一部分人因为疾病的原因而失去了健康的。29岁的小杨(化名)是在长春无性家庭婚介所登记的第一人。他在19岁时因为意外遭遇电击,不幸将输精管击折,自此失去了性能力。怕父母伤心,他不敢将这一情况告诉家人,还在父母催促下结了婚。不过,无法过性生活让这段婚姻很快结束,为此,他想通过无性婚介所找一个跟他一样没有的伴侣。

第三种情况出现在日本。随着工作节奏加快,日本“无性夫妻”现象也越来越多。不过,是工作压力大、睡眠时间紧张让很多上班族降低,甚至丧失了性需求。

是个模糊概念

现代性科学研究表明,在本质上是综合了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现象。人们参与性活动,主要是为了获得肉体快乐,在此基础之上,才是稳定家庭的黏合剂,反映了人体生长、发育正常与否。

不过,又是一个模糊概念,无性生活到底健康不健康,现在仍很难解释。应该说,对于因为疾病等生理因素而无法过性生活的人来说,精神恋爱的做法的确具有进步意义。

对于生来就没有望的那1%的人来说,勉强过性生活可能反而不利于健康。

但是,对于因为两地分居、工作压力大而逐渐丧失的人来说,最好还是先求医,确定自己是否真的不需要性生活,然后决定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

据《生命周刊》

上一篇:梁实秋:人生自古谁无病 下一篇:新食不见旧食 养生讲究“法”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