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式教学法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22 09:52:30

学导式教学法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计算机课堂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努力实现的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要将学生的“学”逐渐代替教师的“教”,即学导式教学法,目的就是要变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

能力。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法;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作为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能够展示其存在的价值。

一、自学

自学是学导式教学法应用中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所以,在教学《制作柱形统计图》时,我首先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板,然后鼓励学生自主结合“Excel”的相关知识,自己选择数据,自己进行制作,并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任务,如,在制作的柱形统计图中要包括:标题、数据系列、横纵坐标、图例、数据标志、X轴、Y轴等。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操作,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而且也有助于高效计算机课堂的顺利实现。

二、解疑

解疑是指学生要在小组思考、讨论中对自学环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互相讨论,并在互相交流中拓展思路,加深印象,进而为学生计算机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还以《制作柱形统计图》这节课为例,有学生提出:数据系列产生在行和产生在列有什么区别吗?我组织学生用同一组数据分别制作一个数据产生在行与数据产生在列的两个统计图,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思考:两个图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还有学生提出:如何选择子图表类型?对数据有什么要求?我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等,这样的解疑环节不仅能够保障高效计算机课堂的顺利实现,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讲练

讲练环节是学导式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所以,在该环节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对上两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有效地将学导式教学法应用到初中计算机教学活动中,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自学、解疑、讲练三个环节中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价值,进而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高效计算机课堂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吕劲松.“学导为主,讲练结合”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刊,2014(4).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化学学科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下一篇:《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