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编制解决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出困难实施方案做到“五个明确”

时间:2022-04-22 06:40:02

吉安市编制解决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出困难实施方案做到“五个明确”

为切实帮助解决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出困难,从根本上改善移民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加快推进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关于解决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出困难的实施意见》(赣扶移字[2013]9号)文件精神,吉安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了《解决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出困难实施方案》。主要做到了“五个明确”:

一是明确解困范围。吉安市是移民安置大市之一,2013年纳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范围人数185817人,其中直补移民115426人。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移民群众多数安置在

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薄弱,饮水难、出行难、灌溉难、就医就学难等问题比较突出,生产生活

条件较差,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移民增收难,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普遍滞后。2012年,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100元。移民人均纯收入仅4700元,移民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与当地居民相比有较大差距。根据省办确定的大中型水库移民解困范围,吉安市及时督促各县(市、区)组织人员深入移民村组调研摸底,据统计,全市共有困难移民15055户、56735人,占直补移民总数的49.1%,其中,居住在山洪灾害隐患点的移民305户、1077人,居住在危险房屋的移民2305户、8336人,生存环境恶劣的移民1677户、6039人,资源少收入低的移民820户、3006人,基础设施差的移民7741户、28624人,需要产业扶持的移民31 75户、12555人,分布在l 3个县(市、区)、141个乡(镇、场)、642个村、1923个组。

2015年前,通过加大投入,逐步解决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差等突出问题,逐步提高移民自我发展能力,逐步缩小与当地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到2025年,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移民自我发展能力、致富水平明显提高,移民人均纯收入接近或达到当地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按照“先生存后发展,先基础后开发”原则,逐年分批做好移民解困工作,做到“三个优先”:优先安排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霄山特困片区县,优先安排移民人口相对集中、矛盾问题相对突出的移民村(组),优先安排居住在危房或危险地带,以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困难移民。

根据入户调查摸底掌握的情况,针对移民生产生活存在的实际困难,在尊重移民意愿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对象,分类确定扶持方式,主要抓好村庄整治、整体搬迁、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主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加大村庄整治力度,二是结合城镇化建设,优先规划和安排符合搬迁条件的水库移民实施整体搬迁安置。三是结合农村危房改造,优先对移民人数多、危旧房较多的村组进行改造,四是结合移民后期扶持,建立重点项目投入和管理机制,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为确保移民解困工作落到实处,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一是要统筹使用好后扶项目资金,对地处偏远、贫困移民较多的村组予以倾斜照顾,优先安排项目;二是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安排重点项目或专项解困资金,集中解决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差和困难移民居住条件差、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等问题;三是要充分利用好十四部委文件搭建的平台,加强与发改委、农业、交通、水利、财政等部门的协调,积极整合资源,争取有关部门在项目安排上对困难移民村组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给予支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解决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出困难的资金投入,确保移民解困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作者简介]

曾建耀,吉安市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上一篇:抢抓两大历史机遇 全力开创扶贫攻坚新局面 下一篇:走出深山迈向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