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化:高校学生管理的理念

时间:2022-04-22 05:00:08

柔性化:高校学生管理的理念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刚性管理而言的,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管理者采用教育、激励、引导、暗示等非强制性的工作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地接受外部规范化的约束,以达到教育管理目标的工作方式。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新特点

1.教师权威及管理强制力的弱化。随着法治文明的发展,法制的健全,公民的法治意识的增强,教师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发挥作用。教师强制力的边际受到了的严格的限定。

从教育管理的本质上看,更加强调服务。在计划经济时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管”,运用行政权力和权威话语权去灌输,这有它的合理性。因为高校是国家投资举办的,学生的学费、住宿费甚至生活费以及将来的就业都是国家“包”下来的,所以学生服从国家的需要和安排是很自然的;教育者代表国家去管理,是管理者,受教育者就是服从者,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然而,高校实行缴费上学,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和地位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即从管理者与服从者的关系向服务者与消费者的关系转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管理与服从的关系,兼有服务的关系,教师管理的强制性受到挑战。

从信息来源看,支撑教育者权力的信息资源趋于平等化。在经济、科技水平不高的传统社会中,信息垄断成了支撑教育者权力的一种资源,教师是一个满腹经纶的知识富翁,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的权力被夸大。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最显著的特征是,网络和大众传媒无处不在,给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平等获得知识和信息资源的机会。支撑教师的权力资源不再是对教育者的“特殊照顾”,学生与教师共享教育的信息资源,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教师对学生的信息控制和行为指导能力下降,教师将不再是主导学生思想变化的决定因素。

2.师生关系讲究民主平等和互动。在传统的教育中,师生角色划分是显形的,教育者能够自主地决定教育要求、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而受教育者则应听从教育者的安排,按照教育者的要求接受其思想教育内容。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想平等的观念逐渐增强,不再屈从于强权、不再迷信权威、不再迷信他人,不再迷信先验式的“真理”,对思想教育的内容以个人需要为取舍的标准,只接受那些合乎个人内在需要的东西,不轻易为教育者所左右。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师生关系讲究民主平等,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教育活动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是一种精神上的沟通与互动,学生的发展是由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共同推动的,而不是由教师单方推动的。教师应该在真正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沟通,进而理解学生并推动其发展。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行为的积极性,

二、学生管理的柔性化

1.注重教师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由于教师权威及管理强制力的弱化,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更多依靠教师自身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具体体现就是注重言教的艺术性,依靠身教的示范性。这就要求学生管理者在教育过程中要提高言教的质量。晓之以理,通过讲道理,摆事实的方式,用理性知识去教育学生,启迪他们的觉悟;动之以情,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生活,并在言谈中饱含真诚,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然而,要真正收到理想的效果还是要利用身教的作用。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的影响力,树立起令大学生信服的形象。努力培养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以自己崇高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构建更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以广博的学识、卓越的才能赢得学生信赖和敬佩。

2.注重情感沟通。在现代教育中,由于学生民主意识增强、主体意识的提高,对权力、命令、控制式的教育方式往往难以服从,甚至产生逆反情绪,进而影响教育效果。因此,进行有效的教育,就要赢得学生对管理目标的理解与认同,情感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是管理者对管理目标要进行认真耐心的解释说明,并要真诚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为学生的发展着想。让学生明白,学校对学生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的目标与学生的发展是一致的。这种方式具有明显的感彩,其教育的有效性体现在双方心灵的“互动”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建立是靠相互间的理解和尊重,才能把管理者的愿望和学校的目标变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3.注重个性化指导。我们面对的是具有不同的志向、爱好和需要,有不同的性格、追求和态度,有不同的知识、技能和潜力的具体的人。如果要达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就需要教育者在教育方法上也要多元化,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的关照、个别的指导、个别的激励。而且,就教育目标而言,个性化的教育更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尽管所有的管理措施的制定都是针对每位学生的,而在贯彻落实的时候却要区别对待。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

4.注重激励的作用。传统管理过多地强调“服从”,不注重激励学生的内在行为动机。当学生不再盲目服从时,就要求教育者运用科学的方法激励他们,让学生在自觉自愿的状态下接受教育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每位学生都有积极的一面,就个人的心理倾向来看,都希望自己的表现得到承认。大学生都希望学业有成、人际关系和谐、自己的所作所为得到赞赏,进而获得他人的接纳。他们自身并不希望存在影响自己进步、引起他人反感的那些不足,只不过自己不认识或者没有认识到罢了。柔性化的管理思想就是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和向善的一面。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充分肯定其成绩,并对学生的发展给以积极的暗示,不仅会给他心理上带来满足,精神上带来安慰,而且使他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并为他继续发扬成绩增加了信心。

5.关注学生的实际问题。柔性管理重视精神的作用,但不是单纯的说教,物质决定意识,学生的思想是建立在一定的现实条件上的,思想上的矛盾往往是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反映。在工作中,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交、恋爱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

上一篇: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校本人事管理中的教师职业倦怠和“庸人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