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

时间:2022-04-22 03:31:42

刍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

教育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教师要谋求的不仅仅是学科基础知识的逐步积累,也不完全是基本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发展必须建立在让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能力。可见,学生需要知识,但更需要有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谈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职欲望,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前提

从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想学是有办法的,不想学是有理由的。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好之的重要性,如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使学习者好之甚而至于乐之就能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在学习中不断地体会到成功感,体验到满足与快乐,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首先,我采取鼓励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为此我悉心地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鼓励。如,对课上积极回答问题,反应机敏的学生进行表扬,他会表现得更加积极;甚至对一个语文基础极差开始认真做笔记的学生,我发现了他的这一步,并及时当面表扬了他,于是他不仅更加认真做笔记了,连作业都及时交了;我还特别注意写好作业本上的“悄悄话”,有时学生会因为一句“天道酬勤”的鼓励而更加勤奋;有时学生会因为一句“你的字变漂亮了,期待更大的进步”的表扬而兴奋不已;有时学生会因为我对他作文中几个精彩语句的表扬而树立起自信,变得爱好写作了……

其次,我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展现自己的机会。例如,利用开“朗读比赛”“知识竞赛”的机会;利用课前10分钟学生讲诗歌的机会;甚至上课时让学生表演文中涉及的一个个精彩动作,为他们创造锻炼能力机会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特点,进一步了解学生,便于因材施教。

二、面对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教师需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方法的正确与否对于“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教是为了不教”的名言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在学生入学时的前两节语文课上结合小考形势谈如何学习语文;如何对待语文的文本典范;课上、课下做什么;教师的任务是什么,学生的任务是什么;我们师生共同的目标是什么。这样使他们对语文这个学科及语文学习有一个总体思路,使他们少走弯路,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讲授时,传授方法比讲授知识更重要,也就是说,不但教知识,更要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在学习课文时,我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但学生对知识有落实,更提高了他们的能力。如,在课堂中用5分钟让学生自己听写生字、词,再用5分钟背诵好语句等,讲文言文时,我亲自为他们提出书上涉及的知识点,让他们自己探索方法,理解消化。这样就可以有坚实的基础,为他们的能力提高进行了有效的训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增进情感的介入,是学生能力提高的根本

1.语文教学更重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必须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教师的教学活动从单纯的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指导转变。实际上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授之以渔”的过程,就是贯之以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训练,以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贯彻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学法指导和训练的主阵地,把课外阅读作为应运学习方法的训练场。

2.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展示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的特征是感知的直观性,形象高度的感染力,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不是靠抽象说教,传授灌输,而是必须借助情感的熏陶、形象的感染,在独特的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接受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津津有味地分析每一篇课文,而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则应根据每篇教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面对优美的诗歌散文,教师应少一些滔滔不绝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多一些充满情感的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细细品味,用心领悟、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展开联想,纵横驰骋。而对于说明议论的文章,则应采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让学生能正确地对待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人说过:“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授之以渔”,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更要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审美观,为自己将来堂堂正正地做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

在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先学后教,学生为主体”的指导下,具体做法是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先学,依据他们的理解先得出答案,然后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教师对他们理解欠妥之处进行指导,从而使学生纠正错误思路,教师再对遗漏知识点给予补充,达到学生会学这一程度。经过这种转变,当他们面对考题中生疏文章时,可谓训练有素做起来游刃有余,当我们认识到探索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能力时,我们会不惜余力去改变教学方式、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当我们培养出有强烈求知欲和自学能力的学生后,我相信,只要我们明确了努力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后,我们就会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上一篇:浅谈影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师因素 下一篇:打开阅读之门,巧用绘本拓展幼儿的艺术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