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运思式”构思方法训练指要

时间:2022-04-22 01:46:12

“逆向运思式”构思方法训练指要

事态、情态、理态是写作运思三宝,其态势从顺向方面看,可分解为常事态、常情态、常理态;从逆向方面看,可分解为反常事态、反常情态、反常理态。

从写作者着眼的态势看,写作构思通常有两种思维倾向:一种是顺向运思,一种是逆向运思。前者俗称“顺向法”,表现为顺常事态而记之,顺常情态而抒之,顺常理态而喻之;后者俗称“逆向法”,表现为逆常事态而记之,逆常情态而抒之,逆常理态而喻之。

所以,笔者给“逆向运思”这样下定义:逆向运思是一种利用错位艺术,让思维的触角避开人们司空见惯的常事态、常情态、常理态,直指其对立且鲜为人知的反常事态、反常情态、反常理态等,从而创构出一种新颖罕见、奇特别致的文本意境(事态、情态或理态)的构思方法。

运用“逆向运思式”构思方法写成的美文意味十足,感染力强,引人入胜,令读者悬念迭起,兴味横生。逆向运思采用的核心手段是错位,根据在运思中发生错位的具体对象去划分,实施逆向运思通常要采用如下三种方法。

一、事态错位法

人脑反映出来的世间事情无外乎两种状态:一种为常态的事情,一种为反常态的事情。

反映常态事情采用常规的定势思维,得出来的是事物的一般规律,带有极强的普遍性。如:“太阳从东边出来”“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反之,若要反映反常态的事情则要打破思维的定势,得出来的是事物的个别规律,带有极强的特殊性。如:“太阳从西边出来”“滚滚长江西逝水”等。既然是特殊事物,反映的是“个别”规律,自然就有其发生的特定时间与空间。

比如“太阳从西边出来”,当我们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在高纬度地区,乘坐飞机以大于15度小时的速度(15度指地球的经度,1经度相当于111千米)向着太阳坠落的方向飞行,就可看见太阳从西边冉冉升起的奇特景观。这种“太阳从西边出来”的奇景只能让速度达到大于15度小时之时,以特殊纬度位置和特定方向飞行的飞机这一空间上的飞行员或乘客饱览。而我们平时以常规速度行走之时,在地球上就只能看到“太阳从东边出来”或是“太阳从西边落下”的普通景致。此时事态发生了大逆转,原来太阳从西边落下,现在太阳从西边升起。这里,事态错位缘于速度带来的时空错位。

可见,事情有两种呈现态势:一种是常态态势,一种是非常态态势。写作构思时,我们把视点投向事情的非常态态势,就会捕捉到鲜为人知的独特事态。时间影响着事态,空间决定着事态,实施事态错位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时空错位。

比如写生病,常态的写法总是写生病不好,着眼生病时消极的一面,诸如生病的痛苦,生病的憔悴,生病的失落等;如果采用逆向运思,即反常法写生病,可写生病真好,着眼病患积极的一面,诸如写病患让离异的爸妈和好,病患化解同学矛盾等。

二、情态错位法

人们对生活的情感体验通常有两种状态:一种为常情态体验,一种为反常情态体验。

常情态情感体验采用常规的定势思维,得出来的感受是一种普遍性体验。如:“父母离异真糟”“做差生真苦”等。反之,若要写反常情态情感体验则要打破思维的定势,捕捉对生活的个性化体验,带有极强的特殊性。如:“父母离异真好”“做差生真妙”等。

心态决定情态。实施情态错位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心态错位。

比如:刚刚步入初一的少年婷婷,原本优越的家庭突然遭遇解体,缘于商场成功的父亲与为人厚道的母亲(没有工作)离异。在自己的学业刚刚起步的关键时刻,父亲撇下了她们母女,婷婷从心底里恨父亲。婷婷在承受了相当长一段时期父母离异的苦痛后,渐渐地从痛苦中走了出来。后来她立下壮志,要创建一个美好的家来抚慰受伤的妈妈,来回击喜新厌旧的爸爸。于是她开始发奋苦读,表现出在父母离异前出现过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情形。两年后,婷婷以全县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省重点高中……后来,婷婷在一篇《父母离异真好》的散文里,流露出父母离异真好的真实感情。

在这里,离异的“苦痛”让位给了离异的“幸福”,这种情态大逆转缘于心态错位。如此反常情态而抒之,就会创造出情态迥异、思维奇巧的美文。

三、理态错位法

人脑认识与反映的事物规律通常有两种状态:一种为常理态,一种为反常理态。

反映常理态采用常规的定势思维,得出来的事理为一般规律,带有极强的普遍性。如:“好酒就怕巷子深”“开卷有益”等。反之,若要反映反常理态事理则要打破思维的定势,得出来的事理为个别规律,带有极强的特殊性。如:“好酒不怕巷子深”“开卷未必有益”等。

成语、谚语、格言或熟语等,都是人们经验与智慧的概括和总结,其中蕴含着极高的理性价值。但是,成语、谚语、格言或熟语等在理性价值的取向上难免带有历史的局限性或视觉的局限性。倘若我们让其理性价值取向的时空或视觉错位,就会立刻翻出一个与原来观点相对立的全新道理。这是因为视角决定理态,视角翻新视点。因此,实施理态错位最有效的方法是让视角错位。

比如“好酒不怕巷子深”。过去,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即便是好酒或其他好商品也难得销售,而那些劣质酒或商品,在商业繁华的闹市反而畅销,因此可以归结为“好酒就怕巷子深”。然而,现在,交通方面发达,村村通,巷巷通;信息方面也发达,电话通,网络通,好酒好商品凭借广告宣传,走进了消费者的心灵,销量一路飙升,因此可以归结为“好酒不怕巷子深”。这种理态的改变缘于其理性价值取向的时空与视角的错位。

在这里,“好酒就怕巷子深”的常理让位给了“好酒不怕巷子深”的非常理,这种理态大逆转缘于看问题的视角错位。如此反其常理态而喻之,就会创造出理态迥异、思维奇巧的美文。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逆向运思式”构思方法构思而成的美文中,得设置一个十分重要的态势转向按钮,又叫思维逆向解密。因为从常事态到非常事态,从常情态到非常情态,从常理态到非常理态,其中一定藏匿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这个原因笔者美其名曰态势转向按钮。如果文中没有设置态势转向按钮,这里的非常事态、非常情态、非常理态都将成为不被人理解的“变态”。所以,我们在描述事之反常态的同时,在抒写情之反常态的同时,在揭示理之反常态的同时,千万别忘了交代其存在的特殊原因。思维逆向解密通常巧妙设在文末,这样能给文章增添极强的悬念感。

请看笔者为“逆向运思式”构思方法特别撰写的释法美文《三个和尚的近况》。

三个和尚的近况

“一个和尚挑(呀么)挑水喝,两个和尚抬(呀么)抬水喝,三个和尚没(呀么)没水喝……”一个暮春的早晨,我哼着歌曲,怀着对曾贻人笑柄的和尚仨的好奇和牵挂,前往坐落在五岭山的观音寺。

(一)

翻过几道岭,佛王殿赫然耸立在我的面前,殿外,人头攒动,生意红火;殿内,佛像高塑,香火旺盛。

“咦!这不是小平爷爷的塑像么?谁让他登上了这佛王之位?”见殿中景,我这个“丈二和尚”差点惊叫出声。

“阿弥陀佛,小施主,休得怪罪,此乃……”一大师窥到我的心事。我正要弄个明白,不料一小和尚插了一杠子:“大师,我们寺院下午给希望工程捐款,方丈问我们殿捐多少?”

“五十万!”大师肯定的神色又变得疑惑起来,“你去问问我的‘水师弟’和‘粮师弟’,跟他们一样!”

两和尚走了,我身边的香客嘀咕起来了:

“清水佛门,哪来这么多钱?”

“哼,你有没有搞错?如今对寺院也该刮目相看了。刚才这位大师和他的‘水师弟’‘粮师弟’就是从前笑谈中的三个和尚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和尚仨也搞起了承包:一个专门管水,在斋善房;一个专门管粮,在储粮殿;还有一个就是刚才这位,专门管香火,在这佛王殿。昔日那三个又懒又穷的小和尚如今已是既勤奋又管事的大师了。就说这‘香火大师’吧,改了恶习,不忘旧恩,立小平为佛王整日叩拜呢……”

香客的话使我豁然开朗,我不禁一颤:改革的春风竟然也给这一带山岭带来了生机。

(二)

转过一道岭,又来到“管粮大师”的储粮殿。这里人影罕见,一片寂静。

“轰――”突然殿门口一辆满载大米的大卡车正在起动,我忙跑上去问:“师傅,这一卡车大米运往何处?”“日本仙台地震灾区……我们赶往厦门港口上船去!”师傅探出头来一边儿说,一边挂档起步……

“这殿里的大师哪去了?”我边跑边问。

“驾驶室里的这位便是……”师傅加大了嗓门。

我的眼光闪到驾驶室的另一侧,挺着急地问:“管粮大师,您的这车大米怎么来的?”

“化缘来的……”驾驶室里传来了“管粮大师”响亮的回声。

汽车载着大师走了,我望着远去的车影站了许久许久,耳际回荡着大师的声音……

(三)

爬上五岭,来到斋善房,正好赶上这里发生一场争执:

“我的年龄轻些,昨天我过三十五岁生日。”一个和尚说。

“我的年龄轻些,虽然我妈去世早,未知道具体的生日,但你们看我头上的头发,不见一根银丝。”又一个和尚也振振有词。

此时,一个已是“知天命”之年的大师站起来不急不慢地说:“你们别争,真正年龄最轻的是我。”

“啊?”在场所有的人都惊疑地望着他。

“从前,本寺院只有一间破房子,三个小和尚吃着‘大锅饭’,过着又懒又穷的日子。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和尚仨仿佛各吃了一粒醒脑仙丹,搞起了承包便发展到今天宏大的规模。昔日的那三个小和尚便是如今的‘管粮大师’‘香火大师’和我啊!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三人的生日,到今年我刚三十三岁,你们谁比我年轻?”大师的话说完了,在场的人都陷入了沉思……

寻访结束了,我行进在下山的路上,心情颇难平静。这时,耳边响起从身后的寺院传来了歌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上一篇:小懒猫变形记 下一篇:马年飞来一匹吉祥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