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小微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22 12:18:33

陕西中小微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发展中小企业对经济、民生和就业等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分析陕西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完善融资服务体系、合理制定财税政策、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陕西;中小企业;发展;对策

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改善民生与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未尽,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利润降低的双重困难,经营压力还在不断扩大。寻求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对于促进陕西的经济发展是尤为重要的。

一、陕西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2007年至2011年的五年间,中小企业营业收入从6296亿元增加到16190亿元,年均增长22%;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38.5%增加到48%,中小企业在陕西全省经济总量中已经形成“半壁江山”格局。目前,陕西省中小企业已发展到140万个,增加值达到5800亿元,实交税金680亿元,利润总额为1500亿元,年末从业人员达725万人。据人行西安分行统计,至6月末,全省小企业贷款余额1072.9亿元,同比增长33.1%,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16.9%,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抽样调查显示,今年陕西省1000户小企业申请贷款满足率达到78.12%。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数量的不断增多,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也逐年在提高,纳税额在税收总额的占比也较高。是创造城镇就业岗位的主力军,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使其发展受阻。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过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近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阿里巴巴集团推出的《中西部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指出:在对小微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诸因素中,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最大,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位居第三。调查总队2012年一季度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9.9%的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25.8%的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原材料成本上升过快。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产品市场销售不畅,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亏损企业比上年同期增加近1个百分点。要想使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重视其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和扶持。

二、陕西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窄

资金不足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普遍且长期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小,抵押资产有限,企业融资难度很大。按照现行金融货币政策,不少中小企业在银行很难得到贷款,为了生存迫不得已只能通过民间借贷取得贷款,但往往要支付很高的利息。据银监会测算,我国银行贷款主要投放给大中型企业,大型企业贷款覆盖率达到100%,中型企业也达到90%,而小微企业仅为20%。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显示,2012年一季度,有银行贷款需求的小型微型工业企业中,有41.9%的企业没能从银行获得资金,微型企业更是达到了45.7%。此外,一些大企业拖欠货款,加剧了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紧张。有的中小企业互相借贷,形成“三角债”问题,资金链一旦断裂,便发生“跑路现象”。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集团于2012年4月对重庆、西安等中西部多个省市开展的小微企业经营和融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在影响小微企业经营的诸多因素中,资金紧张因素仅次于原材料上涨因素位居第二,进入2012年后,资金紧张或不足对小微企业的掣肘表现更趋强烈。调查总队也曾对212家中小企业融资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问卷中企业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它们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成长前进中的桎梏。由于资金紧缺,企业在一次性投入固定资产后,无力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不仅生产经营受到了限制,而且在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后劲不足,一些企业只是靠来料加工赚取加工费来维持企业的运转。

(二)财税政策方面负担较重

中小企业相对大企业来讲,既没有垄断优势,也没有得到更多的财税政策惠顾。中小微企业承担的各种税费中,增值税、所得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最为普遍,其他由于行业、区域不同,中小企业微还需承担类似地方教育费、残疾人就业金、工会经费等税费项目。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截止2011年年底,面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收费的部门依然有18个,涉及的收费项目高达69个大类。2010年,中央财政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总额达123亿元,该专项资金的补贴对象以中型高科技企业为主,补贴额占企业销售收入的0.5%-2%,但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基本无缘享受。

中小微企业承担的税收和非税收费用增长迅速,甚至大幅超过了企业利润。201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发现,在工业企业利润下滑30%-40%的情况下,所调研各省的税收增长仍然达到两位数以上。从税收负担上看,2012年中小企业税收占资产总额的负担率为4.9%。更值得关注的是,为了保证预期的财政收入,不少地方加大征收各种非税收费。一部分行政性收费“变脸”为经营性收费,征费方式隐性化趋势初显;“小且散”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了,“大且重”的费种并未减,“避重就轻”的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

(三)中小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设备落后

从陕西省的实际情况看,中小企业技术资金投入不足,装备水平差,企业的落后设备不能及时得到改造和更新,不少企业设备陈旧、老化、带病运转,甚至一些五十年代的设备还在超期服役。调查总队曾对某镇进行过专门调查,结果是该镇企业的生产技术设备达到90年代前期技术水平的只占20%;80年代后期技术水平的占34.6%;80年代前期技术水平的占17.0%;有约10%的企业使用的是70年代的设备技术。陕西省中小工业企业规模小,技术基础薄弱,高级技术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工作环境、条件、待遇等因素影响,一些大学、中专毕业生不愿在中小企业就业。企业技术人员少,技术水平低,大多数为土生土长人员,高级技术人才奇缺。中小企业对科技成果的利用能力不强。陕西省中小工业企业中,除一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为大企业配套外,多数企业都是依靠当地的资源优势形成和发展的,产品大都为技术含量低的初级品。主要有生产建筑材料类的砖瓦、砂灰、石材等。农副产品加工类的豆制品生产、小食品加工、刺绣加工、木质家具等。由于这类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

(四)聚集行业相对集中,差异性较大

亚当·斯密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是这样的一个企业群体,群集内的中小企业具有分工性质,但是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而联合在同一地域。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小,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灵活性较强。如果能够形成产业集群,其“产-供-销”在同一个区域,那么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销售成本。另外还可形成一定的规模而享受规模经济,提高竞争力。

目前陕西的产业集群规模较小与省内配套不足并存。大中型企业数量相当于广东的10%和四川的50%,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在全国排第26位,省内配套率只有30%左右。优化产业结构是我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促进陕西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融资服务体系,发挥信贷担保杠杆作用,提升融资服务能力

中国社会的根基在农村,中小微企业的市场主要在县乡镇及农村。所以可以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增强金融活力,有效增加融资供给。国资民资强强联合,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利用省中小企业促进局支持资金,引进民营资本,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对中小企业和创业者贷款难问题将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另外,不断推出新的抵押融资方式,创新贷款模式。一是贯彻落实《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法规,开展知识产权抵押贷款业务。二是开展订单农业贷款试点工作,促进了涉农企业发展。三是发放人民银行再贷款,增加信贷规模。积极开展直接融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集合票据和企业债券的发行,对于探索拓展农业企业融资渠道,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还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可积极开发合作伙伴,加强银企合作,引进信贷资源。全面开展担保评级授信,深化融资服务。担保评级授信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时间紧、期限短开发的新产品。通过担保评级授信,为企业普及融资知识,培训财务人员,实现审批前置,缩短贷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预防监管,防控经营风险。可与省再担保公司签订再担保协议,共同分担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

(二)财税政策方面应有针对性地支持

可以借鉴其他省市的经验,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这样才有利于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竞争力。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股权托管中心及中小型创业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管理公司享受自取得第一笔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各级价格、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不按规定降低收费标准的行为,确保新的收费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原则,对有市场、有前景的小微企业贷款,酌情减少利率上浮幅度,对创新型和创业型小微企业可优先予以支持。

(三)中小企业应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

根据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2011年12月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出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此办法为支持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强其创新能力,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应继续深化产学研的结合,推进企业科技创新。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的积聚和培养,健全人才机制,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前提。除了人才的引进,也应注重完善研发平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促进陕西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发挥共建优势,打造企业集群发展的园区化承载平台。充分发挥省部共建、省内共建的体制优势,对原有工业园区重新规划,推动一批专业化园区的建设。发挥园区聚集效应,实现集约化生产,专业化管理,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另外,应突出主导产业,强化特色,提升专业镇产业集聚发展的层次,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集群专业镇创业服务能力、建设水平和示范创业基地的综合实力。加快培育一批生产专业化、技术高新化、产品特色化和国内有影响、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群体,形成与大企业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产业体系。

综合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融资问题,需要金融管理部门以及财政税收等各个部门的政策合力,也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类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在其中牵线搭桥,提供信息服务和专业指导。

参考文献:

[1]罗卫国.中小企业发展障碍及清障对策探讨[Z].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2012,7:24.

[2]上半年陕西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政策[OL].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2011,08:24.

[3]胡莹.2013年3月各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汇总[OL].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2013,04:8.

注:本文为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后金融危机时代陕西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2ZX2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敏(1977-),女,硕士,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讲师,主持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10余篇,研究方向:中小企业发展、劳动经济学。

上一篇:工业低碳化发展的金融支持 下一篇: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的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