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胡适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尝试

时间:2022-04-22 06:09:22

谈胡适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尝试

内容摘要:本文从杜威教育学说中找到理论渊源,通过比较分析杜威和胡适的教育思想,概括论述了胡适的改良主义发展观、科学人生观、治学方法论、经验主义、生活教育观等五方面教育思想观,以期对胡适的教育思想进行重新审视。

关键词:杜威胡适教育思想中国化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作为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他对中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影响极为深远。中国与杜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不仅体现杜威于1919年4月至1921年7月间在中国为期两年多的游历和讲学活动,还体现在他的一批学生,如蒋梦麟、陈鹤琴、胡适、陶行知、张伯苓等人在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作用,由于胡适可以说是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最具代表者,所以,在这里就胡适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尝试作简单的介绍和探讨。

一、改良主义发展观

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改良主义”社会发展观。在他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只是一点一滴的改良。胡适作为实用主义忠实信徒,对杜威改良主义的教育思想几乎全盘接受,并大力宣扬,他的“教育救国论”和“教育独立论”,在很大程度上与杜威的改良主义思想密不可分。

胡适主张通过教育去培养具有现代见识的健全人格和个性,视教育为民主政治的基础,强调教育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革新社会弊病中的作用。与此“教育救国论”密不可分的是“教育独立论”,他认为:我国新学堂章程是三十多年前就有了的,由于没有长期计划,普及教育至今还没有影响,高等教育也随政局变换,至今没有一个稳定的大学。他拿北京大学、南洋公学跟着政局变换的历史,来比较庆应大学和东京帝大的历史,觉得非常惭愧不能自容。他的这一理论是针对当时中国教育的落后提出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其意义的,虽在当今的中国也无从谈“教育独立”,但它对于当今教育改革,对于脱离“教育权威”也是有益的。

二、科学人生观

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是提倡科学性的,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文中说:“科

学是有意识的进步的唯一工具。”杜威对科学的推崇是与胡适的思想相一致的,胡适自小就是一个无神论者,他对科学的推崇,实质是受他的无神论影响的。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胡适在执掌中国公学时期,将文科学院与理科学院合并成文理学院,在当今中国教育现状中,仍是文理分科,不仅一进大学就分科学习,而且高中时就开始分文理科,致使文科学生,理性分析能力差,理科学生没有文学基奠和修养,这样的教育制度将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文理科学知识严重分离,学生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知识结构,学生的整体素质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误了其一生。

三、治学方法论

在杜威的学说体系中,胡适最注重的是实用主义所具有的怀疑精神和实证方

法。杜威主张“通过教育,使科学方法深入学生的习惯,就是要使学生摆脱单凭经验的方法以及单凭经验的程序而产生的惯例。”胡适指出,实验的方法注意从具体的事实与境地入手,可以免去许多无谓的假问题,省去许多无意义的争论;把一切学理都必须看作假设,可以解放许多“古人的奴隶”。

杜威“思维五步说”,在胡适看来,“最重要的就是第三步。由此,胡适最终将这一方法归纳为了两点,即是(1)大胆的假设,(2)小心的求证。所以胡适也自称是提出“将现代的科学法则和我国古代的考据学、考证学,在方法上有其相通之处”的第一人,他把这一想法归功于杜威的思想理论对他的启迪。

当然有些学者认为胡适的这一治学方法有其局限性,在这里我们暂不去考虑,但我们可以看出杜威的思想在胡适这里已经得到了灵活的中国式的运用了,他的充分运用实用主义的方法,使其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四、经验主义

杜威将经验的概念引入到教育中,提出了教育要注重生活中的经验的意义,主张“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简单地说就是,教育要与生活经验想结合。

胡适在杜威的这一理论上,也作了自己的理解,他在《实验主义》一文中说: “‘教育即是继续不断的重新组织经验’。怎么讲呢?经验即是生活。生活即是应付人生四围的境地;即是改变所接触的事物,使有害的变为无害的,使无害的变为有益的……怎么说‘使个人主持后来经验的能力格外增加’呢?懂得经验的意义,能安排某种原因发生某种效果,这便是说我们可以推知未来,可以预先筹备怎样得到改良好的结果,怎样免去不良好的结果。”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生活教育观”。

五、生活教育观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做中学”,这是杜威对教育问题的最基本主张。

胡适对杜威“生活教育论”亦逐渐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并热衷于通俗化阐发与宣传。胡适借参与起草1922年的“新学制”之机,直接把杜威的教育哲学精神渗透进去。该学制之“标准”即胡适亲手拟定,其中明白地写着“注重生活教育”。这绝非一句空话,它在整个学制中确有充分体现。

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最为人们关注的是他的“做中学”理论,他提倡教学、教材都要与儿童的生活相联系,儿童在学习不能只停留于教材,他反对“教材中心说”,提倡“做中学”,所以在杜威的心中,学校和课堂都可以是儿童的“游戏场”,儿童可以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

总之,胡适教育哲学思想或多或少地可以从杜威教育学说中找到理论渊源,但必须看到胡适在引入和传播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过程中,确能结合中国社会的某些历史文化特点和现实状况进行中国化的理论探索,他的教育思想为中国教育革新道路的探索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的勇力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参考文献:

1、《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

2、《胡适教育思想研究》,黄书光著

3、《民主主义与教育》(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

上一篇: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异化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下一篇:小读书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