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04-22 04:37:34

生脉、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分析

摘 要 目的:研究生脉与丹参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分析。方法:患者随机分生脉组、丹参组,每日静滴1次,并且每日检测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结果:生脉组和丹参组治疗后两组全部病例在改善纳差、厌油、恶心、腹胀、皮肤巩膜黄染和肝脾肿大均有良好疗效。结论:生脉注射液的保肝作用优于丹参注射液。

关键词 生脉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传染病,改善和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医学上常用来减轻或预防病灶的发展及发生,例如注意卧床休息,严禁吸烟喝酒等。但对于已经成为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来说,目前各种抗病毒的药物并不是特效药物,它们或多或少会对肝脏产生不良损害,反而对治疗起消极作用。根据如今各种文献,我们于2005~2006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生脉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进行了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结

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83例,男57例,女26例,平均35.1±7.2岁。随机分为两组:生脉组49例,其中乙型肝炎41例,丙型8例,应用生脉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加入5%葡萄糖中静滴;丹参组34例,其中乙型28例,丙型6例,应用丹参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加入5%葡萄糖中静滴。

病例选择标准: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腹痛、腹泻,肝区疼痛,尿色逐渐加深等症状,随之皮肤巩膜出现黄染,肝脾肿大,血清总胆红素(STB)在323.44~407.97之间,丙氨酸转氨酶(ALT)在169.09~296.98之间,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在74.83~157.58之间。

剂量、给药方法及疗程:生脉组应用生脉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中静滴,每日1次;丹参组应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

观察指标:每日检测血清总胆红素(STB)、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疗效评定标准:按照有效、无效两级评定。有效标准为: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腹痛、腹泻、肝区疼痛、尿色逐渐加深等症状,随之皮肤巩膜出现黄染,肝脾肿大状况均消失,血清总胆红素(STB)、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数值恢复正常。

结 果

生脉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束后两组全部病例在改善纳差、厌油、恶心、腹胀、皮肤巩膜黄染及肝脾肿大均有良好疗效,组间无明显差异。生脉组在改善乏力、肝区疼痛的有效率分别为83.7%(41/49)和87.7%(43/49),明显高于丹参组的67.6%(23/34)和73.5%(25/34),两者有显著差异(P

讨 论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发病数位居法定管理传染病的第一位,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就达1.2亿。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迁延,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只有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做好易感人群的保护,才能减少疾病发生。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肝脏缺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微循环障碍,自由基产生过多及清除障碍加重肝细胞损害,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发生障碍导致肝内胆汁瘀积。

生脉注射液是根据祖国医学的经典古方生脉散研制而成的中药注射剂,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种中药配伍而成,具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丹参注射液由唇形科植物丹参中提取,其保肝作用已为临床所公认。通过对比研究生脉注射液及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肝炎的疗效差别,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生脉注射液的保肝作用(特别是在降低血清转氨酶方面)优于丹参注射液。其机理可能是生脉注射液可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提高肝脏血流量,改善肝脏微循环,清除自由基,降低耗氧量,改善胆汁黏稠度,使毛细胆管内胆汁流速加快,促使炎症吸收,受损毛细胆管修复,且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减毒作用,有利于黄疸消退,转氨酶下降,肝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生脉注射液具有退黄、降酶、促使肝细胞修复作用,临床配合其他常规护肝药,可增强疗效,有助于缩短病程。

上一篇:炙甘草汤结合西药治疗频发早搏37例 下一篇:三金八正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