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视角下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时间:2022-04-21 11:49:38

SCP视角下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摘要] 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分析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SCP视角下从产业集中度、进入和退出壁垒、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试图为加快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积极的思路。

[关键词] 市场结构自主创新汽车产业SCP

一、引言

市场结构是SCP分析框架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题,它一般是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主要包括买方之间、卖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市场内已有的买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市场的买卖方之间在数量、规模、份额、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关系与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的形式(简新华,2001)。本文通过对汽车产业市场结构的分析,以期为我国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分析依据。

二、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本文从产业集中度、进入和退出壁垒、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等角度来衡量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状况。

1.产业集中度

产业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方或买方的集中程度。产业集中度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汽车产业的运行效率,积极的影响企业的市场行为,从而增加企业的市场绩效。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据历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从1993年到2001年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集中度(CR3)分别为37.3%、34.3%、40.3%、40.9%、41.7%、41.8%、43.9%、44.8%、48.1%;可以看出从1993年到2001年集中度不断加强,上升达10.8%。但与世界汽车强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例如在1997年中国的汽车产业的CR3为41.7%,而同期美国为98.9%,韩国是97.1%,日本为63.1%。相比之下我国的集中度处于低水平。

2.进入和退出壁垒

(1)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指新企业进入特定市场的障碍,是决定市场上企业数量和规模的主导力量。进入壁垒分为经济性壁垒和政策性壁垒,经济性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别、转换成本和绝对成本优势等。政策性壁垒指政府通过制定政策限制外来企业进入某产业。我国汽车产业的高度进入壁垒主要是由政策性壁垒造成的。在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初期, 政府为了保护弱势产业实行保护主义政策,通过高关税及一系列非关税壁垒措施构建高度的进入壁垒。例如2001年以前我国轿车关税一直控制在80%~100%。加入WTO以后,保守的政策已经不适合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所以政府采取逐步放开的政策,逐渐降低进入壁垒。到2006年, 汽车整车的进口关税税率从80%~100%降至25% ,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降至l0%。

(2)退出壁垒。退出壁垒指老企业退出特定市场的障碍,退出壁垒也是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重要因素。我国汽车产业具有较高的退出壁垒,一方面设备地专用性导致了企业较高的转换成本,即大量的沉没成本投入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寻找接手企业的巨大搜寻成本。另一方面,政府的保护主义政策使落后企业得以维持生存,继续低效率运作。

3.规模经济

汽车工业技术特点决定了规模经济在汽车产业中的重要地位。规模经济是汽车生产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技术进步,增加市场绩效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汽车生产企业总体上规模较小且分散。据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03年产量在10万辆以上的企业只有7家,1000辆以下的有60家,大部分企业年产量在1000辆以下,远不能实现规模经济。按国际经验,轿车生产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产量为20万辆,达到30万辆才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而在我国只有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公司的产销量在30万辆以上,其他厂家规模都处在低水平、甚至亏损状态下生产,更谈不上规模经济。

4.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指不同企业生产同类产品由于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和消费者偏好存在的差异。一般情况下产品差异化程度越大,专业化程度就越高,进入障碍也就越高,这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汽车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较低,首先与政府的保护政策有关。发展初期采取的封闭保守政策,阻碍了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其次,国家和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过低限制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致使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质量差,自主品牌较少,造成国际竞争力弱的局面。

三、结论和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汽车产业在核心竞争能力上仍较弱,笔者试图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汽车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企业集群化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企业之间分工协作;另一方面,中小规模企业的集聚可以降低成本,如购买成本、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等,达到单个企业无法形成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核心品牌和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应实现在科技上的创新,打造出自己的核心品牌和技术。可采取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技术人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

政府应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和确定合理的退出机制,使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竞争力弱的企业退出市场;遏止过度竞争,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汽车生产企业的兼并重组,实现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上一篇:立足“双遗产”优势 开拓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下一篇:我国体育服务标准化的现实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