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错漏也成趣

时间:2022-04-21 10:59:25

文人写诗题字,不免有错漏,于是或巧言雄辩,或幽默评批,反而产生妙趣横生、意味无穷的效果。

传说清代有位书法家给慈禧太后题扇,写的是唐人王之涣的名作《凉州词》,可由于心情紧张,竟漏写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慈禧太后看了大怒,说该书法家欺她没学问,定要将其斩首。书法家急中生智,急忙解释道:“此字并非遗漏,而是故意将七绝《凉州词》改填成一阕小令。”并当即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因为扇子上的题诗没有标点符号,如何断句均可。慈禧听了以后,无言以对,只好赐酒压惊。

明朝文人沈石田曾收到朋友送来的一盒礼物和一封信。信中说:“送此琵琶,请笑纳。”沈石田打开礼盒一看,见朋友送的是水果枇杷而并非乐器琵琶,就善意地回信批评朋友的粗心:“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朋友收到回信,十分惭愧,于是就作诗自责:“枇杷不是那琵琶,怨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民初花鸟画名家郭祯有一次绘桃花和黄鹤图各一幅赠友人,画好后请书法家赵平题诗配画。谁知在桃花画幅上,赵误将“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的“桃”字写为“梅”字;在黄鹤画幅上,又误将“黄鹤楼中吹玉笛”中的“黄”字写为“白”字。笔落字成,如何补救?赵老灵犀妙想,在“人面梅花相映红”下补上一句“桃花流水杳然去”(语出李白《山中问答》);在“白鹤楼中吹玉笛”下补上一句“黄鹤一去不复返”(语出崔颢《黄鹤楼》)。桃花已随流水去,黄鹤更是不复返,巧妙地点出了自己书写的失误之处,同时也为错句增添了几分随性与调侃的味道。

无独有偶。画家李平仁曾画桃花和飞燕各一幅,桃花画幅却把“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句写为“菜花依旧笑春风”。在旁人看来,这样题错字的画只能成为废品,非常可惜。但李先生灵机一动,在旁补题字“只因桃花净尽菜花开”(化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中诗句)。在飞燕画幅上,李先生又误把“旧时王谢堂前燕”诗句写为“旧时王谢堂前花”,于是,他又在旁补题字“只因飞燕自归花自开”。这两句诗补得天衣无缝,妙趣横生,使二画及题词相映成趣,甚至有人怀疑是他故意为之。

现代画家陆侃画了一幅《孔雀东南飞》图,有人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何不言西北?”陆侃于是在画题“孔雀东南飞”下补上“何不言西北”,再写“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用《古诗十九首》中的名句相答,巧妙自然。

著名书法家费新我一次当众书写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首诗,当写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时漏掉了一个“话”字。旁观者正在为他惋惜,费老却不慌不忙地在落款处补了“酒后失话”四字。观者无不抚掌称妙。这一语双关,实在高明,既说明诗中“酒”字后面少了一个“话”字,以示阙如;又表明歉意,酒后失误,敬请原谅。这种巧补漏字的技巧真是妙笔生辉。

某老年书画展,有一幅书写的是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其中“曙光初照演兵场”一句漏了一“兵”字,但书者巧妙地在后边注上了“场上逃兵”四个字,与费老的补漏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孔孚文风严谨。他的一首诗《峨眉・古德林漫步》在台湾的《创世纪》刊出。接到样刊,孔孚不禁既惊且喜,原来最后一句“字间杂有鸟语”,竟改成了“字间染有鸟语”。于是他连连赞曰:“改得好,改得好,胜我多多矣:一个‘染’字,既可听鸟语,也染得绿意满纸了。”后孔孚询问改“染”字者为谁,原来竟是排版之误。他听后大笑:“天下奇事多有,竟有错字错得较我原字更妙者!然错字为我增色,亦我师也!”

上一篇:踏实追梦 静水流深 下一篇:幼儿园教育:理论的错读、误用与实践的纠结、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