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叶面施肥的作用及技术

时间:2022-04-21 08:45:20

农作物叶面施肥的作用及技术

摘要阐述了农作物叶面追肥对作物增产的作用,提出正确的叶面喷施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叶面施肥;作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S1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299-01

作物除了通过根系吸收养分外,叶片也能吸收养分。叶面喷施也叫叶面施肥,主要是作为强化作物营养和防治作物某些元素缺乏症的一种重要的施肥措施,同时也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1-2]。

1作物叶面施肥的主要作用

一是迅速补充养分。在作物生长后期,根系活力衰退,吸肥能力下降,或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某些营养元素缺乏症,或者当土壤环境条件对作物根系吸收养分受阻,而作物又需要迅速恢复生长,这时根施方法已不能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只有采取叶面喷施才能迅速补充营养,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二是充分发挥肥效。某些肥料如磷、铁、锰、铜、锌肥等,如果采用根施,易被土壤固定,降低肥料利用率,影响施肥效果,而采用叶面喷施就不会受到土壤条件的限制。又如一些果树和其他深根系作物,如果采用传统的根施方法难以及时施到根系吸收部位,不能及时充分发挥施肥效果,而叶面喷施能克服上述不足,取得较好效果。

2作物叶面喷施技术

2.1肥料品种的选择

适合作叶面追施的肥料通常称作叶肥、叶面肥或叶面营养液。叶面肥按成分可以分为氮肥、磷肥、钾肥、磷钾复合肥、氮磷钾复合肥、微肥、稀土微肥以及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料等。生产上常用的叶肥品种有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钾、过磷酸钙、硼砂、钼酸铵、硫酸锌、稀土、光合微肥、喷施宝、草木灰浸出液以及米醋、蔗糖等[3]。这些肥料具有性能稳定、不损伤叶片等特点。

2.2掌握科学的喷施浓度

叶面追肥一定要控制好喷洒浓度,浓度过高很容易发生肥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特别是微量元素肥料,作物从缺乏到过量的临界范围很窄,更要严格控制;浓度过低则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不同作物对不同肥料具有不同的浓度要求,因此要根据不同作物选择适宜的浓度[4]。

2.3选择最佳喷肥时期

在作物生长期间发现有缺素症状时,及时喷施相应的叶面肥效果较好;另外,在遭遇病虫害时,使用叶面肥有利于提高植株抗病性;土壤偏酸、偏碱或盐度过高,不利于植株吸收营养,植株遭遇气害、热害或冻害以后,选择合适的时间施用叶面肥有利于缓解症状。

2.4把握正确的喷施时间和次数

影响叶面追肥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肥液在叶面上的湿润时间,湿润时间越长,叶面吸收的养分越多,效果也就越好。叶面追肥最好在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在有露水的早晨或雨天喷肥,会降低溶液浓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另外,喷洒次数不能过少。作物叶面追肥的浓度一般都比较低,每次作物吸收叶面肥的量很少,因此叶面追肥的次数一般不应少于2~3次。

2.5保证足够的喷洒量,喷洒要均匀、细致、周到

叶面上肥料的粘附量与其吸收量密切相关;粘附越多,吸收量往往也就越大。具体的喷洒量要根据作物种类及生育时期来确定,一般以肥液将要从叶片上流下来而又未流下来时为好。叶面追肥要求雾滴细小,喷洒均匀,尤其要注意喷洒生长旺盛的上部叶片和叶片的背面,以利吸收。

2.6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混用

虽然商品叶面肥较安全,但不要总用同一品种,应混合并交替使用,取长补短,使营养更全面。叶面追肥时将2种或2种以上的叶面肥合理混用,其增产效果会更加显著,并能节省喷洒时间和用工。但叶面肥混合后必须无不良反应或不降低肥效。另外,叶面肥混用时要注意溶液的浓度和酸碱度,一般情况下溶液pH值在7左右有利于叶片吸收。

2.7叶面肥与农药混合喷施

在实际生产中,许多农户为了节省时间和劳力,习惯将叶面肥和农药一起混合使用,但并不是所有的肥料或农药都可以混合喷施,混合时必须要保证叶面肥与农药混合后性状稳定。有些叶面肥与农药混合后可能发生化学或物理反应,影响肥和药的有效性,甚至造成肥害药害。如含硼酸、硫酸亚铁等成分的叶面肥多呈酸性,而铜制剂如氢氧化铜等呈碱性,若混合后易发生反应而相互影响使用效果。因此,叶面肥与农药混用时,首先要注意酸碱性。还要做试验观察混合后是否产生絮凝、沉淀或变色、产生气泡等现象。若药液有不良表现,则不适宜混合使用。另外,为提高叶面肥的渗透能力和作物的吸收效果,可以适当地在肥液中添加湿润剂。如中性肥皂、质量较好的洗涤剂等,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加与叶面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叶面施肥的效果。

3参考文献

[1] 李燕婷,肖艳.作物叶面施肥技术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马艳勇.叶面肥种类及叶面施肥技术[N].河南科技报,2007-07-04(02).

[3] 汪艳.论农作物叶面施肥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229.

[4] 陈德辉.叶面肥及生物菌肥施用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05,307.

上一篇:旬阳县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对策 下一篇:丹东市元宝区玉米田土壤改良示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