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21 11:11:43

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已经显得非常重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结合专业特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迎来一个暂新的语文教学局面。

[关键词]自学能力教学情景自觉性因材施教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教改的趋势,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就显得日益重要。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成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减轻教师负担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自学能力是学生依靠自己学习而获得知识的能力。职专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自学能力,但这种自学停留在较浅的发展,语文自学能力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立体的范畴,培养职专生语文自学能力,需要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自觉地不断地努力。

一、创造教学情景,提高学生自学语文的兴趣和自觉性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对学生而言,某个学科感兴趣,他就会持续、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在职专阶段除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以往的教育,比较枯燥所以有的学生厌学,如果教师在教课中,适当联系生活实际,创造出一些生活情景,就能消除学生的厌倦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出不同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播放影音资料,编排话剧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懂知识、会学习的新人。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让教师从唱主角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改变“我教你学”的局面。几年来,我们根据学生实际,引进外地一些成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以培养自学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如"课堂阅读式",教师首先指出单元或课文在教材中的作用,交待学习时的知识重点和能力训练重点,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训练学生,以学生自己读书作为基本活动和关键环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上,我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做到既从学生的智力发展实际水平出发,又能提高学生智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符合学生思维活动规律,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能按学生合理逻辑顺序开展。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觉得饶有兴趣,学习兴趣日益浓厚。

三、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职业学校有着双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只要注意了解专业课的内容和特点,并发掘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彼此联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运用中亲身体会语文在专业知识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到学之有用,才能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应用文《产品广告二则》的教学中,先指导学生了解广告的三大特点,然后让他们留必观察和收集商店及电视中的商品广告,摘录自己认为最好和最差的广告各一例,再按广告的特点进行分析评价,并在同学中进行交流,最后,让分们根据专业课所学到的美术知识,设计一个图文配合的商品广告。结果证明,通过“学”、“选”、“评”、“做”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但对文化知识有了进一步掌握,而且直接感受到语文知识在专业课中的应用价值。这样,将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合二为一,融成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意因材施教,重视第二课堂

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素质是有差别的,反映在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也不是匀速的、同步的。在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发展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措施,使其自学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要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根据个性、共性辨证关系的观点,深入了解每个学生,把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措施以适应学生个性的不同。教师应该改变对学困生的偏见,应该坚信,即使是最困难的也有想学好的愿望,我们决不能冷眼相看,而应该以自己的满腔热情来点燃他们向上的火花。教师还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训练和培养学生自学语文时,对自学能力强,接受快的同学要求高一些;对学困生则放慢速度,降低坡度,以适应不同的能力,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训练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区别对待。批改作业、评改作文也要有不同的要求,力戒“一刀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以往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中问好不问差的做法,辅导重点放在学困生身上,对学困生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还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第二课堂的作用,如引导学生多看好书,办好学生文学社团,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丰富精神生活等。

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和教改中一项十分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只要每位教师矢志不移,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语文教学的必将迎来一个暂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心理学》伍棠棣等编

2.《创新教育学概论》王复亮

3.《教孩子学会学习》日本 野濑宽著//史艳玲等译

上一篇:浅谈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 下一篇: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进行课堂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