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49名妇女妇科病普查状况分析

时间:2022-04-21 10:11:11

对2049名妇女妇科病普查状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81-01

[摘要]目的:探讨本县妇科病发病状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2007年本县65岁以下的巳婚育龄妇女2049名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分析其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原因及人群分布特点。结果:2049名妇女中查出1014例患病者,患病率达4948%。共查出12种疾病,按患病率居前的依次是:宫颈炎(40.23%)、阴道炎(31.06%)、盆腔炎(17.55%)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结论:要及时掌握妇科病的发病趋势,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广大妇女的生殖保健水平。

[关键词]妇科病;普查普治;生殖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普查对象:本县城区机关干部,教师、农民等已婚妇女,年龄22~65岁,共2049人。

1.2健康检查方法及内容:①统一制定普查表,询问婚姻史、月经史、孕产史、常规妇科检查、宫颈刮片(巴氏法),乳腺检查:乳腺视、触诊,并进行红外线扫描。

妇女病防治和保健措施:①开展健康教育:对妇女进行保健知识培训,对每一位受检妇女建立健康档案,体检结果反馈到单位妇委会,需复查人员定期进行复查。②对患病的妇女进行积极治疗,根据疾病特点分别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的方法。

2结果

2.1一般资料:65岁以下的巳婚育龄妇女2049名:其中农民1047名,教师317名,干部685名;平均结婚年龄21.5岁;平均生育年龄23.5岁。

从表1可见2049名妇女健康体检中,共查出各种妇科病患者1014例,患病率49.48%。其中宫颈疾病患者408例,占患病例数的40.23%其次是阴道炎患者315例,患病率为31.06%,盆腔炎178例,患病率17.55%,再其次是外阴炎、乳腺炎。

2.2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下降趋势,高发年龄在20~40岁,高达56.21%,说明在生育期发病占多数,见表2。

3讨论

3.1过去困扰着广大妇女的子宫脱垂、阴道壁脱出患病率明显下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尿瘘、粪瘘疾病已基本消失。我县妇科疾病普查结果显示宫颈炎患病率较高为40.23%,为妇科病之首,阴道炎为31.06%居第二位,盆腔炎居第三位,生育期妇女患病率最高,患病年龄主要分布在20~45岁,这与避孕措施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多次人流有关。由于我县经济文化水平落后,妇女保健知识缺乏,保健意识差;;在手术操作中引起宫颈裂伤,或消毒不严导致病原菌进入生殖道发生感染有关。

3.2干预措施:降低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能力及生殖健康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大妇科病普查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妇女,可以采用多途径、多形式的宣传,包括电视宣传、墙报、横幅、通告、广播等形式,把妇科病普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理念灌输到每一位妇女,从而提高妇女自身的保健意识,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各级领导重视,定期进行妇女病普查,提高妇女病的普查率。

总之,要随时掌握妇女病的发病趋势,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制定相应的措施,共同完成妇科病防治工作。

上一篇:健康教育对中年男性脂肪肝的影响 下一篇:老年人体脂分布与糖脂代谢障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