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时间:2022-04-21 03:34:10

杨陵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摘 要: 为了寻求杨陵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对杨陵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存在的误区及实施途径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杨陵区 中小学素质教育 实施策略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教育,它明确地把教育和人的生命发展联系起来,表现了教育活动的根本意义。提倡素质教育不是忽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素质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能有效发挥学生作为教育资源的功能,并不断促进理想的教育生态的生成[1]。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上虽然达成了某些共识,但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甚至误区。究其原因,在于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同。为了使素质教育成为具有生命力的科学概念,以指导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们要研究和明确素质教育概念的规定及其特征问题。

素质――德、智、体各方面基础品质的综合,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知识体系、学习和创造能力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素质决定一个人的价值[2]。素质的发展即人自身的创新,在此意义上,素质教育的核心得到凸显。

素质教育的核心――人自身的创新。学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引领”的主要表现是创新创业;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各类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也成为校际之间竞争力大小的主要指标,所以学校都希望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从学生自我发展看,为了立足于社会,并且事业有成,提出对创新和创业能力的要求,也希望自己成为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新型人才。总之,无论从宏观层面的国家和社会,还是从微观层面的学校和学生,都提出“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寻求杨陵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杨陵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存在的误区及实施途径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实施策略。

以往提出的素质教育局限于某一学科的课堂教学,本文旨在打破学科界限,模糊文理分科与课内课外教学,运用学科知识的交织点和课堂的延伸性,为素质教育搭建更广阔的试验平台。

一、调研内容

1.杨凌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误区。

结合学生对原有教学体系和模块的信息反馈,以及原有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对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对调查问卷进行分类分析和总结,明确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和方向。

2.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实施。

3.素质教育在课外活动中的实施。

4.学科交叉后素质教育的处境与实施。

二、实施策略及步骤

1.摸底调查,确定实施方案。

在前期调研中横向涵盖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数学、化学学科,纵向开辟课堂与课外两大块,采用调查问卷、素质测试、访谈调查、测验调查、纵横向比较研究、定性定量比较研究等教研方法,逐步推进与深化,同时建立教师负责制和学生信息反馈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发展学生的中心环节,核心问题是: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1)转化师生角色

要“变”教为“导”,教学生学会学习,素质教育应该成为教育机构和现代教师努力追求的教育最高目标。

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素质教育的主要意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②设计学生的主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课堂教学

①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②课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

3.素质教育在课外活动中的实施。

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作为课堂教学的迁移阶段,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以诱发培养和发展学生志趣、爱好和特长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开外活动,如组织各种学科小组和竞赛,组织合唱队、乐队、田径队、乒乓球队等,结合实际有计划地开展读书会、故事会、书法比赛等课外活动,使学生扩大眼界、丰富知识、锻炼能力、发展智力,促进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思乐.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J].教育研究,2002,3:9-13.

[2]蔡芸.课堂里的素质教育[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18:100-106.

上一篇:激活“经验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下一篇:技能竞赛对高职教育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