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大棚无公害番茄生产技术

时间:2022-04-20 08:40:50

春大棚无公害番茄生产技术

近年来,青县春大棚番茄栽培面积迅猛发展,以其上市早、效益好的优势,激发了不少菜农的生产热情。通过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一般每667 m2产量可达8000kg,收入12000元,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应市场的品种。如中杂9号、L-402、佳粉15、百利、卡依罗、518等。

二、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应为非茄科蔬菜。冬前要深翻晒地,定植前结合整地做畦,施足底水,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复混肥为辅。一般每667 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5000~6000kg,磷酸二铵3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5 kg,尿素5kg。

三、播种

1 播种期

春大棚番茄一般在12月上中旬播种,2月底至3月初定植。每667 m2用种量25~35g。

2 种子处理

用55℃的温水浸种10~15 min,并不断搅拌直至水温降到30℃时,再浸泡6~8 h,将种子反复搓洗并用清水洗净粘液。

3 催芽

将浸泡好的种子用洁净的湿布包好,放在25~30℃的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洗1次,每隔4~6 h翻动1次,2~3d后7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如不能及时播种,可放在10℃处存放。

4 床土消毒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1混合,按每平方米8~10 g药与15~30 kg细土混合,播种时2/3铺床,1/3用于覆盖。

5 营养土配制

育苗床土应用近3―5年内没有种过茄科类蔬菜的园土或未用过除草剂的大田土与优质腐熟有机肥混合,有机肥占30%。

6 播种、育苗

采用直径10 cm、高10 cm的营养钵育苗,内装8 cm高的营养土,浇透水,水渗后在每个营养钵内播1粒种子,上覆1~2 cm药土,然后覆盖塑料薄膜。

株高25 cm、茎粗0.6 cm以上、7~8片叶、现大蕾、叶色浓绿并略显紫色、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为壮苗。

四、定植前准备

1 扣棚

定植前20d扣棚提温,当10 cm土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定植。

2 定植密度和方法

普通国产番茄,如中杂9号、L-402等一般每667 m2定植3 800株,按行距60 cm开沟、株距25 cm栽苗。

进口硬果型番茄,如卡依罗、百利等一般每667 m2定植2 000株,平均行距60~90 cm,株距35~50 cm,可采用大小行定植,也可采用等距单行定植。

五、定植后管理

1 浇水

定植后及时浇水,3~5 d后浇缓苗水,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结果盛期需水量增加,要根据长势等因素调整浇水间隔期,每次也要浇小水,且在晴天上午进行,通过放风调整温湿度。

2 追肥

当第一穗果60%长到乒乓球大小时,结合浇水每667 m2追施尿素6.5 kg,硫酸钾10 kg。第二穗、三穗果迅速膨大期要追3次肥,每次追施尿素4.3kg,硫酸钾10 kg。结果期,可于晴天的傍晚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3~4次。

3 温度管理

4 湿度管理

根据番茄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和控制病害的需要,最佳空气相对湿度的调控指标是缓苗期80%~90%,开花坐果期50%~60%。生产上要通过地面覆盖、滴灌、暗灌、通风排涝、温度调控等措施,尽可能把棚室内的空气湿度控制在最佳指标范围。

5 植株调整

采用单干整枝,及时打掉侧枝,摘除下部老叶、黄叶。无限生长的品种根据栽培需要,留足果穗后在最上果穗开花时,留2片叶摘心。第一穗果绿熟后期,摘除其下全部叶片。

6 保花疏果

使用防落素、番茄灵、沈农2号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穗。为防止灰霉病的发生,可在溶液中加入0.1%的腐霉利等药剂防病。为保证产品质量,应适当疏果。大果型品种每穗选留3~4个果,中果型品种每穗留4~6个果。

六、病虫害防治

1 物理防治

(1)黄板诱杀白粉虱、美洲斑潜蝇

把100cm×20cm纸板(或三合板)涂上黄漆,漆干后涂上一层机油,每667 m2挂30~40块,挂在行间,当板上粘满白粉虱、美洲斑潜蝇时,将其刮去,再涂一层机油。一般7~10d处理1次。

(2)银灰色膜避蚜

在大棚的放风处挂银灰色膜条避蚜。

(3)防虫网阻虫

在大棚的放风处设防虫网,阻止昆虫进入。

2 生物防治

选用抗生素、植物源、昆虫激素等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上一篇:冬季棚菜要合理减少浇水次数 下一篇:韭菜黄叶原因多综合防治把病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