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讨论

时间:2022-04-20 07:11:08

关于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讨论

【摘 要】护理工作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急诊护理操作更是高风险护理项目。急诊科护理所面对的是病情复杂、死亡率高的患者群体,是医院产生医疗护理工作纠纷的主要科室,因此深受医疗机构的重视。对此医疗机构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针对急诊科护理特点实行有效措施降低护理风险,能够有效维护院方及患者的利益,减少护理纠纷及患者投诉,达到急诊护理最终目的。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操作;护理风险

急诊护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护理工作,其对急诊科护士各方面要求较高,但急诊护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为医院带来各种纠纷难题。对此医院采取急诊护理操作风险管理,通过设立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急诊护理带来的风险。医院的风险管理针对急诊护理工作量大、易变化、高死亡率的特点对医护制度、医护技术及急诊科患者药物治疗、患者所处环境、医院与患者及其家属间关系等因素进行整体管理调控,从医院硬件、医护人员及患者三方面着手管理急诊护理风险,促进三方进行良好沟通、合作,降低急诊护理风险,避免纠纷发生,进而达到急诊护理的最终目的。本文笔者对急诊护理及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概述,分析研究风险管理对急诊护理风险因素控制的积极意义。

1 急诊护理概述

急诊护理是护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其有着工作量大、风险系数高的特点。急诊科的患者通常病情都较为严重复杂,死亡率较高,易产生医患纠纷,因此需要受理医护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对于急诊科患者的护理技术也有颇多要求,急诊科护士需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较强心理素质及熟练的抢救技术,以使急诊科患者能够有一定的生命保障,达到急诊护理的最终目的。另外,急诊护士还应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在医患出现各种纠纷时,有能力应对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各种要求及问题。

2 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

2.1 社会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今社会人们对医院抢救及治疗效果的期望值都过高,对疾病缺乏认识,同时也对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风险缺乏了解,导致患者及家属在接受急诊护理时经常抱以怀疑态度,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无法做到积极配合,经常造成各种纠纷发生。另外,加上社会媒体对医疗系统的一些负面报道及对医院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使患者喜欢将事故夸大。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维护医院护理工作权益,降低护理操作风险,维护医院的社会形象。

2.2 医患关系意义 急诊科患者较多,且患者疾病多为突发,变化快,为急诊科护理带来大量工作。另外,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疲劳工作状态,其工作效率较低,经常出现治疗准备不及时、不充分的情况。一些医院的急诊科护士年龄相对较小,处理事情能力低,这些因素均易导致医患纠纷发生。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护理人员治疗准备工作的及时性充分性,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沟通,大大降低因护理工作导致的医患纠纷。

3 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

3.1 高危重症抢救护理风险及管理 高危重症抢救是最易激发医患矛盾的情况。高危重症患者一般发病紧急,需要迅速抢救,因此其护理工作量大、难度高,工作节奏紧张,使得护理人员不能与患者家属及时沟通,加上患者家属心情激动、情绪易失控,稍有不慎易与护理人员发生纠纷。另外,一些高危重症患者发病在夜间,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准备好医疗器材,使得护理服务不到位,增加急诊护理工作风险。对此医院应实施制度,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坚守在自己岗位上。另外,医院应定时检查抢救器材,使得急诊抢救能够及时实施。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年轻护士应学习年长护士处理突发事情的方法,并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

3.2 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及管理 许多出诊护士专业知识不够,不能熟练掌握急救护理知识,对于出诊转运时病人病情的突然恶化不能有效处理。急诊车内医疗急救设备不完善,无法给予患者环境病情的有效抢救措施,错失最佳抢救时间。另外,出诊护士没有向患者家属说明病人病情的风险意识,造成患者家属经常因不理解而与医院发生纠纷。对此医院应设立完善的院前抢救护理方案,做好患者运输及交接工作。定时检查急救车中抢救设备,保证设备完整能够正常使用。出诊护士应选用有急救经验的护士,并对出诊护士的医疗急救知识进行培训。

参考文献

[1]王雪莉,孙萍,黄祥柱,等.护理风险与护理风险管理的策略[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

[2]李鸿雁.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

[3]王素玉,贾利平,李玉,等.持续护理风险管理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1,22.

[4]郭春蕾,张小妹,戚连芳,等.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东南国防医药,2006,4.

[5]王亚勤,王莲英,袁根英,等.护理风险管理防范老年病房给药差错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1,7.

上一篇: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探讨 下一篇:探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孕症手术的护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