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武鸣县儿童哮喘防治现状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4-20 01:13:09

广西武鸣县儿童哮喘防治现状调查与分析

广西武鸣县儿童哮喘防治现状调查与分析

李锦雁,梁修业,黄德恩,潘海玲,黄婉云

(广西武鸣县妇幼保健院,广西武鸣 530100)

【关键词】 武鸣县;儿童哮喘;防治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1-0086-02 中图分类号:R625.60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1.041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常见的儿科呼吸道慢性疾病,在过去20年中,已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表明大多数哮喘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手段也有很大进步,但是武鸣县儿童哮喘的防治情况不容乐观。笔者对本院门诊115例哮喘患儿的防治现状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入选病例为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本院儿科门诊患儿115例,均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诊断标准[1],年龄≥4岁的患儿,患儿及父母愿意配合调查及表达能力可者,其中男87例、女28例;年龄4~5岁40例,>5岁75例,年龄最小者4岁1个月,年龄最大者9岁。

2.方法 ①调查工具:通过向哮喘专家咨询,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诊治经过、吸入糖皮质激素(ICS)使用情况、影响使用ICS因素、哮喘控制水平等。影响使用ICS因素包括对哮喘防治知识的认识、疗效、不良反应、经济因素、就医不便及照护等方面。哮喘控制水平测定使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②调查方法:首诊患儿建立档案,将患儿及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病情、诊治经过、用药等记录备案。首诊时发放《调查表》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现场填写完整后,审核合格收回。影响使用ICS因素调查为单项选择,家长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影响不使用ICS治疗或ICS治疗依从性差的最主要因素填写,或医护人员代填写;医护人员根据《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询问患儿及家长,据实填写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

3.统计学方法 用百分率及构成比表示。

结 果 1.诊治情况 患病后3年内诊断47例(40.9%),3年以上诊断68例(59.1%)。使用过ICS治疗的患儿36例(31.3%),其中只有4例患儿依从性好,连续使用ICS达6个月以上;未使用过ICS治疗的患儿79例(68.7%),在急性发作时选择使用抗菌药物、酮替芬、孟鲁斯特、沙丁氨醇、氨茶碱、糖皮质激素等,多数患儿采取口服、肌注、静脉等给药,少数患儿采取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哮喘完全控制8例(7.0%),哮喘部分控制19例(16.5%),哮喘未控制88例(76.5%)。

讨 论 1.关键做到早期诊断 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54%,70%~80%的儿童哮喘于5岁前发病[2]。本研究发现哮喘患儿病后3年内诊断占40.9%,3年以上诊断占59.1%,大部分患儿未能早期诊断。早期诊断率低

是基层儿童哮喘诊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基层儿童哮喘防治整体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证实[3],哮喘的疗效及预后与开始抗哮喘治疗时的病程长短密切相关,早期治疗可避免不可逆气道阻塞的发生,利于肺功能的完全恢复,从而增加完全缓解的机会, 降低成人哮喘的患病率。要从根本上改善哮喘的总体预后,必须从儿童期抓起。要提高哮喘防治整体水平,关键是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2.影响早期发现及诊断的因素 近20年来,对于哮喘的本质及治疗方法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但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缺乏,广东江门市调查[4],约61.97%的医生不了解《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约60.57%的医生近3年未参加过哮喘专题学习班及讲座。医师对儿童哮喘的认识状况,北京市的调查显示[5],城区、郊区医师的问卷哮喘知识部分及格率分别为68.6%、63.4%。经济发达地区调查情况尚如此,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缺乏,对儿童哮喘的防治知识更缺乏,这是GINA及《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不能在基层医院很好贯彻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儿童哮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主要因素。哮喘防治工作的成败,基层医院起到重要的作用,应该寻找合适的培训方式,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抗哮喘药物治疗 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是最有效的抗哮喘药物治疗方法,是儿童哮喘长期控制治疗的首选药物[6]。患儿不选择ICS治疗的影响因素:有46例(58.2%)是医师未向患者及家长说明吸入激素疗法的目的和意义,18例(22.8%)担心激素副作用。ICS治疗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显示,7例(21.9%)担心激素副作用,6例(18.8%)用药后病情控制认为哮喘治愈而停药,5例(15.6%)早期症状控制不理想,认为药物无效,5例(15.6%)医师未向患者及家长说明吸入激素疗法的目的和意义,2例(6.3%)在发作或病情加重时使用而认为缓解期用药没必要。由此可见,患儿不选择ICS治疗及ICS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是患儿在基层医院就诊未得到恰当的诊治指导,哮喘防治知识宣教也不到位。根本原因是基层医院缺乏哮喘防治专业人员。有资料表明[4],江门市新会区调查10所乡镇医院均未开设哮喘专科门诊,2所医院尚无吸入糖皮质激素。可见,基层医院哮喘防治状况形势十分严峻。

要提高基层医院哮喘防治水平,重点要加大推广GINA及《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力度,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哮喘防治知识专项培训,积极推广简易的儿童哮喘防治适宜技术,广泛宣传哮喘防治知识,切实贯彻GINA精神,将哮喘防治工作推进到基层,才能提高儿童哮喘防治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2]桂永浩.小儿内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20.

[3]赵 京.儿童哮喘分级治疗管理及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与紧迫性[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0):721723.

[4]方 文,李炎康,郭小芳 .乡镇医院儿童哮喘防治现状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2):243244.

[5]陈七一,赵 京,陈育智,等.北京城郊医师对儿童哮喘的知信行现状调查[J].中国医刊,2010,45(4):7476.

[6]洪建国. 不断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水平[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21723.

(收稿日期:2012-10-14 修回日期:2013-01-19)

上一篇:开塞露在诊治儿童腹痛中的应用 下一篇: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